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娜  陶易 《文教资料》2016,(4):175-176
网络流行语是从网络中产生并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21世纪以来,网络流行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开来。网络流行语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包括数字类、字母类、表情符号类、英文类,其中英文网络流行语也随之产生,如"hold住"、"no zuo no die",这些词在年轻人的生活中时时出现。该调查通过分析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探讨网络流行语对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影响主要涉及网络流行语在学生们词汇、语言表达及在英语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的不断交融,网络流行语作为主要的网络交流语言,不仅在网络空间广泛使用,也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流行语发展的日臻成熟,使规范化、理性化成为网络流行语的新趋势。网络流行语作为话语的一种,不仅仅是人们用来表情达意的语言工具,更是一种社会实践形式,反映着当今时代人们的思想变化和文化发展,其背后蕴藏的种种话语力量和意识形态更反映了社会变迁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语言学界从模因论的角度对网络流行语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研究,而许多网络流行语都是原创于网络论坛。论坛语言是一种交际语言,但是目前学界仍未有对网络论坛语言的模因机制进行过研究。本研究从语言模因的角度来分析网络论坛流行语的复制与传播现象,并通过实例来印证语言模因对网络论坛语言表达的作用,从而丰富人们的网络及生活语言。  相似文献   

4.
网络流行语在传播的过程中,语言模因幽默作为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在特定的文化中孕育产生。与生俱来具有文化基因。语言模因幽默机制的产生包括三个方面:语言模因的引用和移植、语言模因的改编和语言模因的原创。由于模因幽默机制中具有文化符号,因此对翻译过程中的幽默交流与欣赏产生了干扰。本文探讨网络流行语模因幽默机制产生的翻译干扰及翻译过程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发展会对汉语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与汉语的发展规律并不冲突,它仍然是遵照语言的规律而产生、发展、变化的。首先,网络流行语符合汉语的使用特点;其次,体现了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可变性的特征,符合语言发展变化的轨迹;同时网络流行语在产生、发展过程中获得了社会大众的集体认同,也会促使其进一步流行。因此,网络流行语并没有污染汉语。  相似文献   

6.
崔媛 《考试周刊》2015,(1):29-30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已超出了词语本身的意义和语言文化内涵。网络流行语作为社交网络的通用词语,正确的英语翻译能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窗口。本文将功能翻译理论引入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提出释译原则、文本功能原则、文化距离原则、文本效果原则四个翻译原则,以适应英语使用者的社会文化需求,做出适度性翻译选择。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快速普及,在网络环境下衍生出一种新的语言交流表达方式,并有相当一部分新的语言形式被社会公众接受和认可,即网络流行语。新闻媒体也适时地给予这些流行语言关注,并在新闻报道语言中融入网络流行语。本文着重分析了新闻报道中网络流行语运用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变体已成为人们日常言语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的网络流行语也成为语言界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网络流行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个认知语用现象,它是交际者对典型语用场合的知识的运用,与人们的认知紧密相连。通过对网络交际平台中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语料分析,从语言与所指的象似性和认知视角两个方面尝试探讨新认知语用视角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机制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9.
<正>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工具,每一个时代的变化总会在语言变化中曲折地表现出来,对流行语变化进行探究可推知时代变化一些特征。本文所探讨的流行语主要指人们在网络和日常生活交往时所使用的语言,特别是网络用语构成了流行语的主体。这些流行语从传统的角度讲,还不足以进入规范语言的范围。但从语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流行语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表达内容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流行语是在互联网媒介等技术发展和公众网络资源普及基础上的产物,它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不仅属于语言学的研究范畴,本身所具有网络文化的特性更是一种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果,也属于社会学研究范畴。网络流行语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意蕴,本文试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网络流行语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它时尚、简便、形象、通俗易懂,又代表了个性时尚,创新彰显着当下流行趋势,因而深受年轻网民的喜爱。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它却造成了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沟通障碍,同时也影响了汉字规范化的进程。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对传统语言的一种刺激和挑战,也是对其的一种推陈出新。因而,我们要取传统语言精华,去其糟粕,引导网络流行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人们空前活跃的经济文化生活促使许多网络流行语不断地、大量地涌现,并通过网络、影视等渠道进入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因此受其深刻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规范引导小学生网络流行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以马丁内的经济原则以及新语法学派的类推理论,分析了语言经济和类推机制在网络流行语中的具体体现,网络流行语是语言经济和类推机制作用下的产物,也是人类语言发展变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张波 《文教资料》2012,(18):55-56
仿拟是网络流行语体生成的主要方式,网络流行语体的层出不穷与其生成方式密不可分。仿拟在网络流行语体中大量出现,这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强烈的社会时代特征。从语言和社会两个角度对流行语体中的仿拟现象进行分析,揭示流行语体存在和发展的一些规律和原因,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网络流行语体、发挥流行语体的社会文化价值都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着网络兴起而产生的新兴语言形式。近几年,由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社交媒体异常活跃,因而网络流行语的生成速度极快,变化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新时代网民用以表达自我个性、彰显自我价值、关注社会热点事件、联系社会现实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文章主要通过对网络流行语形成的基本机制、主要特征、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等进行简要分析,从而对网络流行语有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网络社会中最流行的术语,它不同于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发展制约和影响。本文主要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分类,讨论了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贺菁 《海外英语》2011,(9):356-357
流行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关注流行语,很大程度上就是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关注。通过校园流行语的传播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集体的心理特征,是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镜像。研究21世纪以来校园中经典流行语变迁现象,能看出流行语一种显现的社会文化现象,即流行语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心态的大众化及社会心理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也不断在发展,其中出现了不少网络詈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网络詈词也已经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陕西省西安市5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网络詈词的调查。通过调查结果,总结出了校园十大流行语,同时对流行语进行了分类。对大学生网络詈词使用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詈词方面存在着性别、年级和学科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网络流行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个新兴产物,它有自己的一些特征,丰富了语言宝库,增强了语言的魅力,对语言的发展起到了空前的推动作用,给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双向影响,分析其盛行的内在原因,提出了网络流行语的引导对策,以促进网络流行语的良性发展,使其更好地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37):27-28
在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催生下,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如雨后春笋般产生了。在社会语言学的视野里,网络语言也是现代语言的一部分,是现代语言中的新事物,它增强了现代语言的多样性。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流行语丰富了现代语言的同时,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也随之产生。本文以2015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宝宝"为例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并且对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作出了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