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批判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有力地促进了中学国文教育内容的革新。从1920-1931年《学生杂志》发表的国文教育方面的论文和学生发表的文学作品来看,文学革命对中学国文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学国文的价值界定在注重运用文学教育对思想启迪的同时转向注重国文教学实用价值,注重培养学生满足工作和生活所需的读写能力;国文教育中白话文开始冲击文言文的主导地位,文学革命影响下的《学生杂志》,不再以传统文言文作品为主要学习材料,而是借助时文新语引导中学生阅读新文学,接受新思想;文学革命后新文学作品的大量涌现和广泛传播,推动了中学生新文学的阅读和创作。  相似文献   

2.
作为"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胡适,虽然对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没有专门的研究和系统的理论,但对其发展影响却极为深远.从<中学国文的教授>、<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两篇历史文献的分析中,阐述了胡适国文教学思想对于我们当今的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3.
<正>民国时期,"国文退化""中学生国文程度低落了""抢救国文"的呼声一直不断。王森然毫不讳言:"现在的中学国文教育,糟,是糟透了。"(王森然《中学国文教学概要·自序》)叶圣陶起先不以为然,最终却不得不承认:"他科教学的成绩虽然不见得优良,总还有些平常的成绩;国文教学的问题却不在成绩优良还是平常,而在成绩到底有没有。"1胡适、朱自清、罗根泽、朱经农、王平陵、陈卓如等一大批学者均撰文回应,并为此展开  相似文献   

4.
胡适在20世纪中国语文教育史上有其不可忽视的历史功绩.他在1920年、1922年所作的关于国文教学的两次演讲,对中学国文学科的课程建设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对国文“教授法”提出了整体构想:突破以“注入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的自动研究;突破以书面语为主的训练模式,提倡对学生进行口语的训练;在古文教学方面,主张以“看书”代替“讲读”;在作文教学方面,重视让学生“自由发表思想”.这些构想,体现了现代新的教育观念,同时在某些方面又富有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5.
清末废科举、兴“新学”时,把官话改称国语。学校里设有一门功课叫“国文”,教的是文言文。1919年,“五四”运动提出文体改革,废除文言文,启用白话文。北洋政府教育部实行推行国语的政策,小学的“国文”改称国语,侧重白话文,提倡教学应接近群众的实际语言。中学仍称为“国文”,侧重文言文,  相似文献   

6.
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中期 ,我国语文教育界曾经进行过一次关于“抢救国文”问题的论争。这次论争的前奏是“关于中学生国文程度”的讨论 ,尾声则归结到了文言文和白话文教学的关系问题 ,前后延续了近10年之久。这次论争 ,涉及到了中学国文教学的目的任务、选材内容、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等一系列的问题 ,在社会上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早在30年代前期 ,关于“中学生国文程度”的问题就曾经讨论过。抗战开始以后 ,时局动乱 ,学校教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教育质量当然不会很高了。就在这种情况下 ,“中学生国文程度低落”又成为一些人摇…  相似文献   

7.
胡适国文教育思想开启了现代汉语教育的新时代,他对国文教育有着诸多详尽论述,对当下的语文教育仍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主要从教学目的、课程设置、教材、教法等四个方面对胡适郭文教育思想进行了分析,力求为当下我国的语文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畅谈语文     
一、语文的流变清朝末年废科举、兴"新学"之后,产生了一门叫做"国文"的功课;教的是文言文,中学、小学都读文言,作文也写文言。五四运动发起了白话文学、白话文和国语(相当于现在说的普通话)运动。在这个运动的推动下,上世纪20年代初,小学"国文"改称"国语",侧重白话文,提倡教学内容要接近儿童的实际语言(尤其是在低年级);小学仍称"国文",读和写仍然侧重文言文,但是  相似文献   

9.
正赵志伟(以下简称"赵"):阮真一共出版过7本专著:《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中学国文校外阅读研究》《初中国文教材研究》《中学作文题目研究》《中学国文各学程教学研究》《中学读文教学研究》等。而代表他成熟思想的是1936年8月由正中书局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文言文教学的问题,近两年来,全国各教学研究刊物、教育杂志主要发表了以下看法和主张一、关于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目的 (一)中学生要不要学习文言文? 有的同志主张取消中学的文言文教学。认为:相当多的中学毕业生用不着古文;青少年学习古文非常吃力,不如以后根据需要再集中突击学习为好;继承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的根本改革,大约要上溯到本世纪初,从清末到五四运动这一段时期。改革的主要标志,在学制上,是罢科举,语文单独设科;在教学内容上,是语体文代替了文言文。1903年,清廷颁布《考务纲要》,语文单独设科。1905年,清廷下谕废除科举。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将小学“国文”改为“国语”,全部采用白话。随后,白话文也逐步进入了中学的国文教材。  相似文献   

12.
<正>"翻译"原为两种语言系统间的转换。现今的语文教学中,翻译只是作为古文阅读理解的练习,但"翻译"曾是公认的一种作文练习。回顾历史,最先提出"作文用翻译"的是胡适先生,这个主张一经提出便得到了语文教育界的积极响应。后来,"翻译"的作文练习在1932年的《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1940年的《修正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和1941年的《六年制中学国文课程标准草案》中都有提及。在二十多年的课程编写史上,"翻  相似文献   

13.
关于整本书的阅读,上个世纪40年代初期,叶圣陶先生就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指出“:现在的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叶圣陶先生之所以有这个主张,是因为他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4.
阮真,又名阮乐真,浙江绍兴人。自20世纪20年代后期起,曾在厦门集美学校高等师范文科和国学专修班任国文教员。1928年,应广西教育厅之邀去该厅编译处从事《教育丛刊》的编辑工作。1929年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并在该校教育学研究所潜心研究中学国文教学,担任教材教法研究生导师。离开广州后,曾先后在上海暨南大学、无锡国专、无锡师范等校教授国文和国文教学法课程。在中山大学工作期间,曾对中学国文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先后出版了《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中学作文题目研究》《中学国文校外阅读研究》《中学国文各学程教学研…  相似文献   

15.
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普遍低下,这些年提高缓慢,中学语文教学亟需改革。而作为改进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措施是课本文言文增加。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与提高中学生语文水平的目标背道而驰的。要提高中学生语文水平,不是增加,而是应当大大削减中学的文言文教学。 中学语文编写组采取增加文言文的做法,大概是因为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过于低下,远远达不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高中学生要“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与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学文言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中学文言文教学还没有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率不高。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针对问题所在,探讨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交际工具,文言文已退出历史舞台。然而,文言文教育对现代语文学习、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自豪感的培养等,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历次颁布的初、高级中学阅读课程纲要,初、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初、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都对文言文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新课标更是如此。新版语文教材,特别是高中语文教材,较之以往还加大了文言文的份量。历次大纲都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实际上经过了中学六年的学习,高中生阅读浅易文言文依然困难重重,甚至许多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阅读《左传》、《论语》、《孟子》、《荀子》一类著作也相当吃力…  相似文献   

18.
从五四时期胡适、陈独秀等人发起"白话文运动"以来,文言文这种本已在日常话语中几近死亡的语言样式,又因其在书面语言界的地位受到动摇,处境变得越发尴尬。1922年,教育部正式训令全国的国民学校开始使用白话文教学。文言文在语文教育中一统天下的局面从此被打破。而几乎与此同时,与文言文教学相关的一系列争论便开始了,诸如要不要在中小学里讲授文言文,文言文教学到底应该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应该教到什么程度、教学文言文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等等。不论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那场关于是否应该取消文言文教学的大讨论,还是文言文课文比例在课本中的几经调整;  相似文献   

19.
我在<关于如何实施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中学语文教学>2005.10,以下简称<思考>)中谈了中学文言文教学知识的三个要点和教学手段的三个结合,后来我与北京市宣武区一些中学语文骨干教师讨论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时,感到他们对如何实现文言文教学目标兴趣甚浓,再后来,史有为主编来电话,也建议我再谈谈文言文教学目标的话题,其实这也是我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读者的需求、编者的规划、作者的思考不谋而合,大概是课程改革所需的必然吧.本文试谈文言文教学目标的三个层面,算是<思考>的姊妹篇.  相似文献   

20.
中学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份额,在中考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中学文言文的教学质量一直不令人乐观。在新课改的有利形势下,如何提高中学文言文的教学质量?我在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生涯中,几经曲折,几度探索,认为文言教学应提倡“四法”,做到“四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