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回回民族形成了许多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不同的语言习俗。从这些回族礼仪用语,日常用语及亲属称谓中即能领略到表现回族民俗内容的语言,又能感悟出语言中蕴含着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2.
城市中少数民族居民语言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正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苏州作为一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城市,居住着众多的回族人口。苏州回族居民的语言使用情况,颇值得关注。通过对苏州回族居民的语言使用状况、语言能力和语言态度的分析发现,苏州回族居民的普通话能力和苏州话能力较高,回族民族别同用语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3.
回族语言以地域为界限,形成了若干个方言区,又以民族为中心,形成了一些民族内部支流语言。回旅长语言的民族个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民族语言的传承,其二,民族选择用语,其三,民族专有词汇,其四,特殊的语言组合,其五,富有民族特色的方音。  相似文献   

4.
回族话是以回族社会和回族文化为语言基础,在回族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许多富有民族特征的语言词汇,这些民族语言词汇,就是回族社会文化的反映。回族先民的语言的确丰富多样,表现出了多元的特征,但这些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即以伊斯兰文化为基础。回族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也不断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成份。如在回族常用语言中,也有不少儒家思想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主要场域,尤其是散杂区的少数民族学校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对河南新乡市回民小学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回族文化传承的视角对散杂区回族学校文化传承提出了重视回族文化传承、尊重学校的民族文化历史、将回族节日文化融入校本课程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是回族人口散居大省,民族教育尤其是回族教育是河南省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回族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是河南民族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是提高回族人口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河南省民族工作的重要体现。回族教育的短板主要是师资力量配备不足尤其是缺乏熟悉本民族情况的回族教师。加强回族学校教师的研究,对于促进河南民族教育、提升河南少数民族整体素质、贯彻落实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晓玲 《现代语文》2010,(5):112-113
回族汉语中有许多用语是回族特有的,这些特殊用语是回族生活用语的主要部分,体现着回族独特的宗教文化以及生活习俗,它们是不能简单地和汉语通用语对译的。随着文化的相互渗透,这些生活用语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或者说它们的使用范围正在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8.
陈建伟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6):57-59,70
苏州是一个地处沿海的少数民族散居城市。回族是苏州市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其语言情况值得关注。对苏州回族居民语言使用情况、语言掌握程度、语言态度的调查表明,在苏州回族居民的语言生活中,普通话、苏州话、其他汉语方言的社会分工明显。苏州回族居民普通话、苏州话掌握得较好,回族别同用语掌握得较差。在感情和理智上,他们更认可普通话和苏州话。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记录并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语言所具有的民族性,亦可以把不同民族的人们加以区分.回族人民拥有不同于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传承作用,而文化亦可以促进语言的发展.由于回族人民拥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心理,他们所使用的汉语中具有很浓厚的本民族气息,因而,在回族人民的日常用语中,往往体现出本民族自身特色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构成上讲,回族文学主要建基于伴随人生始终的伊斯兰—阿拉伯文化和身处其中的中国文化在融合中产生的回族文化。相应的回族文学原型主要有:源自中国主体文学的原型、源自伊斯兰—阿拉伯文化的原型和回族文化自我显现的礼俗及语言原型。后两种原型成功建构了回族文学的民族特征,这也成为民族特征最普遍最主要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聚居住于海南三亚市凤凰镇的回族人口仅七千多人,但他们在语言、来源、经济和宗教文化方面都很有特色。其结婚习俗体现了回族婚俗的统一性和地域性差异,通过对其婚俗的考察发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贯穿始终,这种影响对三亚回族凝聚力的形成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回族文化本身固有的兼容性,使回族话中保留了大量的借词,除了常见的阿拉伯语借词、波斯语借词外,还有维吾尔语借词、突厥语借词和蒙古语借词等。和汉语中的其它借词相比,这些借词产生于特殊的民族历史文化背景下,出于特殊的民族语用心理文化的需求,有着十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一是来源于回族先民语言的沉淀,二是来源于民族宗教需求,三是来源于民族心理文化。回族话中借词的特殊来源及其基本特征,使这些借词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与现代汉语中其它借词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民族认同意识对于回族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各种族群认同的界定中,文化的认同是其中很重要的界定.本文依据民族认同的理论,对内蒙古赤峰地区回族的宗教、语言、服饰、节日、饮食、婚丧等文化及生活习俗进行调查,从对回族文化的认同角度研究赤峰地区回族的民族认同状况.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经济发展对当地回族民族认同的一些表现形式、符号象征产生了一定影响,并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以阿姆河与锡尔河两河流域作为中心的中亚地区,历史上各个民族迁来徙往,深受周边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西亚文化的影响。自公元7世纪,中亚地区便不断地伊斯兰化。在伊斯兰的纽带下,中亚地区形成了回回人。随着中亚和中国黄河以西、以北都处于蒙元政权的统治下,回回人不断地东来。蒙元在河南地区大量地屯田,进入河南的回回人不断地增加。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回回人既传承了其传统文化,又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样式和自己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认同,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形成了。河南地区回族的形成是整个中国境内回族形成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5.
社会用语是本族语在社会现实中具体存在并且广泛使用的、共同化的语言。文章从民族文化、区域文化、文化变迁等方面,探讨社会用语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民俗旅游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一种对游客有强烈吸引力的、具有明显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业已成为当代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回族的风俗文化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具有极为典型的伊斯兰文化特征,作为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开发潜力巨大。在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对内容进行精选。一是要重视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与其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性,突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增强回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二是充分体现并尊重回族的民俗习惯,防止将回族民俗文化庸俗化、伤害回族民族情感的猎奇行为。三是注重回族民俗文化内涵的挖掘,增强回族民俗旅游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民族文化特色。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是寻找回族民俗文化与文化旅游的契合点,重点围绕回族清真饮食、回族节庆、回族服饰、回族艺术、回族民俗观赏等方面内容来进行。  相似文献   

17.
回族教育要有回族特色,回族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应具有民族性,回族在其七百多年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令世人瞩目的民族文化,无疑是对回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丰富、最亲切,最生动、最富实效的思想宝库之一,挖掘整理回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并利用其对回族学生进行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教育;历史使命教育;发奋学习,建设家乡,振兴民族教育,是我们从事回族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试对回族文化的教育功能做粗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语言交流时,其语言渗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质。不了解本族文化与异族文化相关内容的某些差异,就会产生文化冲突。 本文通过对比,论述了汉俄礼仪用语的民族文化差异,能帮助两个民族,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人克服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实现正常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着丰富的比喻用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折射镜,不同的民族文化各不 相同,其文化上的差异也必然在语言系统的不同层面上反映出来。英汉语言中,比喻的民 族色彩与汉英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跨文化 交际中,以本国文化的接受心理去调整或修饰异国文辞,难免会削足适履,导致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20.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甘肃、青海、河南、河北、山东、云南、新疆等地。回族通用汉语.使用汉文.但在日常用语和宗教着动用语中夹杂着阿拉伯语或波斯语词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