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把子女送到美国去读书,更有甚者在孩子读小学时就送走了。在他们看来,美国的教育是人性化的,是充满乐趣的享受型教育,而且美国学校的硬件条件也比中国学校要好。到夏威夷三天后,我终于见到了奥巴马总统曾经就读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中国前往英国留学的学生人数成倍增长。对于2004年的英国留学,有关留学专家继续看好。今年会发放更多留学签证——专家认为,英国的大学正在逐渐了解中国学生的情况。在增加了解的情况之下,学校非常愿意接受合格的中国留学生到英国去学习。英国把教育当作一种支柱产业,英国的留学改策是鼓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去该国大学接受教育,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去英国留学。这样,今年使馆的签证处自然会发放更多的签证给中国留学生。申请今年秋季入学来得及——如果现在准备申请东伦敦大学完全来得及。因为东伦敦大学是两个季度的入学,一是春季…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的转型也许有两种可能:一是被动转型,即现实的教育整体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求,不转型,教育就有可能被民众所唾弃;二是主动转型,即学校努力去实现人类的教育理想和梦想,在实现理想和梦想的道路上自觉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主动作出调整和选择。目前的教育已经到了必须转型的时期,而这种转型更多的并非主动的超前,而是被动的应对。  相似文献   

4.
《教师博览》2012,(3):2-F0002
他用自己的世界观去透视和解读教育,这种与众不同的视角自成体系。在这个视角之下.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有着自己的生命密码和成长逻辑。在他看来,“把学生培养成什么”的教育目的,是一种违反生命伦理的“外在论”。它将外在的目的强加给学生,极容易使学生工具化。尊重学生的成长逻辑,积极为学生的成长铺路搭桥,这种“内在论”才符合生命伦理。在他看来,教育的宗旨和真谛应该是启蒙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能够去寻求自我。  相似文献   

5.
真正的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与融合。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心理世界里,每颗心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教育成功的前提是教育者必须能够走进受教育者的心灵,任何在学生心理世界之外的呐喊、勤劳、焦虑都是徒劳的。有没有一种快乐学习的方法?答案是肯定的。怎样在平日的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可以天天快乐学习呢?我从教十几年来一直坚守的原则就是:多给学生一点权利,让他们去选择;多给学生一点机会,让他们去体验;多给  相似文献   

6.
择校自从产生以来,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现象,因为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引发了教育公平的争论。如果从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视角去审视,它成了人们的一种权利选择,由供求双方相互决定的过程;从效用最大化理论去观察,它是家长为追求让孩子学习成绩最优化,以期将来能享受到更高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的一种市场消费行为;从教育效益收益理论去考察,它是影响家庭或个人教育投资支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魏书生曾说,"做教师不做班主任太不上算。"做班主任不拿起笔,我觉得同样"不上算"。班主任比一般任课教师,与孩子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和教育机会,能够遇到教育孩子的更多具体问题和生动案例,因而自身储备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增加了更多的碰撞,教育智慧在"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中得到了更多的刷新。教育灵感转瞬即逝,班主任需要一支笔,及时记录教育中的反思和收获。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碎片化"思维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碎片化"思维是一种反思性思维,它包含了"去自然化"或者说"去常规化"的过程。遵循这种思维方式,针对教育中一些习以为常的观念或是现象,通过使用"当下的历史"这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重新审视教育领域中所谓"毋庸置疑"的观念是如何在人们的头脑中历史地产生的。在此基础上,教育工作者可以获得关于学校运作秩序的知识,进而为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可供参考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如今,留学已不再是高中生在高考后的无奈之举,而是作为一种教育产品,走进了寻常人家。那么人们面对出国留学这种教育产品时,除了考虑家庭经济能够承受的支出因素之外,我认为更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什么样的学生适合留学;第二是哪个年龄段的学生适合留学;第三是选择去哪个国家留学,选择哪所学校、哪个专业;  相似文献   

10.
在编者看来,微笑不过是很简单、很微小的一个表情。面带微笑也已经成为服务行业的一个基本要求。然而,当这么多教师不约而同地拿“微笑”来做文章时,编者也不由得开始认真审视这个话题。基于教育也是一种服务的认识,编者有意采撷了这样一组小文,希望使更多的教师不仅注重这样一个表情,而且能引起教育理念上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在编者看来,微笑不过是很简单、很微小的一个表情。面带微笑也已经成为服务行业的一个基本要求。然而,当这么多教师不约而同地拿“微笑”来做文章时,编者也不由得开始认真审视这个话题。基于教育也是一种服务的认识,编者有意采撷了这样一组小文,希望使更多的教师不仅注重这样一个表情,而且能引起教育理念上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编者看来,微笑不过是很简单、很微小的一个表情。面带微笑也已经成为服务行业的一个基本要求。然而,当这么多教师不约而同地拿“微笑”来做文章时,编者也不由得开始认真审视这个话题。基于教育也是一种服务的认识,编者有意采撷了这样一组小文,希望使更多的教师不仅注重这样一个表情,而且能引起教育理念上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编者看来,微笑不过是很简单、很微小的一个表情。面带微笑也已经成为服务行业的一个基本要求。然而,当这么多教师不约而同地拿“微笑”来做文章时,编者也不由得开始认真审视这个话题。基于教育也是一种服务的认识,编者有意采撷了这样一组小文,希望使更多的教师不仅注重这样一个表情,而且能引起教育理念上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正"钝感"是相对于"敏感"而言的。教育需要敏感,教育有时也需要钝感。教育的敏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教育智慧;教育的钝感,也许可以说是一种境界。按照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如此看来,敏感、钝感都是一种智慧,就看我们怎么去  相似文献   

15.
《华章》2008,(2)
教学是一种由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现代教育理论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确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布鲁纳看来,"学生不是简单的知识容器",知识不能像往杯子里倒水一样灌进学生的头脑里去;相反,学生是在求知和探索的驱使下,通过主动选择和发现获得知识的。  相似文献   

16.
刘浩 《中学教育》2004,(12):34-34
业内人士对教育(教学)环境多有论及,但对教育情境尚缺乏充分的探讨。在笔者看来,教育环境更多地指活动主体置身其间的  相似文献   

17.
一、文化是校园的根基与良知为什么要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有什么样的意义?对此,陶行知有一个精辟的说明:"鄙人谓教育能造文化,则能造人;能造人,则能造国家。"在陶行知看来,人是文化影响的结果,而这个文化需要教育去创生;教育自身必须是一种类型的文化,教育还应该发展和创新文化;教育对于文化的创造,正是教育力的根据。  相似文献   

18.
杨熙 《成人教育》2006,(12):10-12
传统扫盲教育是一种以个人本位为价值倾向,以培养文本能力为目的的扫盲方式;而“反思行动”是一种能兼顾个人与社会取向,融合知识能力与权力意识的新方法,倡导在民主交流中参与决策。它为巩固和提高扫盲效果提供了双赢的做法,且这种理念可以引入到更多成人领域的应用中去。  相似文献   

19.
生活教育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在教育这个概念存在的时间段里,生活教育必定是有价值的概念。教育和生活教育这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狭义的教育更多指在学校里是一种教育,而生活教育,从这个概念词中更多地是可以体会到生活教育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所接收到的教育,这里的教育是广义的教育,也就是指能够给人增加知识技能或者强健身体等一系列对客体有影响的活动。但当对生活教育进行深入的了解之后,生活教育所发挥的作用远不止此,生活教育也绝非是可以忽视的一种教育活动,生活教育与学校教育更多的像是一种互补,一个主要教学内容是知识结晶,另一个则是关注心理健康发展。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在此之外,同样关注知识在生活实践中使用所带来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元华 《学周刊C版》2020,(15):121-122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社会较为先进的科技手段,如果能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领域中去,就能够对现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现如今这个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语文课堂上越来越多地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因为这种技术形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将多元化教学形式融合到一堂课堂上去,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和生动性,能够让知识更好地被学生吸收,使更多的学生对学习充满主观积极性,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知识,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