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宋词中近三分之一的词调存在同调异名(一调多名)现象,即一个词调除通用名外还有一二别名,有的甚至多达十几、二十个。笔者归纳出唐宋词调名改易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摘取名家名篇词句以为调名、词家自取其词句以为新调名、以词中所咏之情景而为调名、因人名、地名、典故而为调名。  相似文献   

2.
两宋是词的创调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唐五代创调的中心是小令,中调相当少,长调极少,到两宋特别是北宋,方完成了向以长调中心的转移,为长调在词调王国中赢得得半壁江山立下不朽功勋的是:两宋创调西大家柳永,苏轼,周邦彦,姜夔以及追步他们的许多创调名手。由小令到长调,不仅是字数的激增,而且是组合复杂谐美的飞跃,为完成这个飞跃,四大家殚精竭虑,探索词体组合奥妙,创造了无数法门,各显创调特点,虽然有的做到了完美无缺,有的仍感美中不足,但都一致完成了使词使体在诗国里与诗体,曲体鼎足而三的历史任务,功垂千秋。  相似文献   

3.
北宋词人贺铸词作每首均新撰与调名不同的词题是词史上颇为罕见的现象。本文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整体归纳分析,得出贺铸命制新词题是在词调调名与意义发生离变的背景下,出于加强词题与词意之间的联系并便于口头传播的目的而进行的大规模集中创制的。词题揭示了词人的创作动机,并具体阐释了词调的声情内容,体现出贺铸极高的音乐素养和词学追求。是词这种艺术形式从口头化向案头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内在生命力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4.
《水龙吟》原名《鼓笛慢》,首见于欧阳修词,后经苏轼大力创作之后成为两宋及后世流行的词调。从调名看,“龙吟”本指龙鸣之声,后多用来指笛声。据相关记载,“龙吟”的声调特色高亢而悲怆。两宋《水龙吟》词调,句法上以四字句为主,长于铺叙,节奏纡徐,情调深婉;用韵以上、去、入声韵为主,尤以第三部(纸寘[置]霁等)、第四部(语遇等)居多,两韵部多为齐齿呼、合口呼,韵字情调偏于婉约、悲凄、幽愁;主题情感既多有哀婉忧伤之调,又不少清旷劲健之情。总的来看,《水龙吟》词调的声情深婉蕴藉与豪迈慷慨并存,适宜抒发丰富深广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柳永是宋代创调、用调大家,他变小令为慢词长调,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引起了词体由外而内的革新,启迪和影响了一代词风.一方面,在柳永手中,慢词创作的艺术法则初步建立,从而为后来的慢词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柳永的慢词从整体上扩大和深化了词的内容和题材.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17,(4):52-55
晏几道在词作中大量化用前人的诗句入词。《小山词》以令词为主,使用的词调多为五七言的句式。晏几道将诗之句法及借鉴技巧引入词中,使诗体和词体互相交融涵摄,其中"截取诗句字面""化用诗句句意"最为常见,与黄庭坚所主张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若合符节,为传统的令词开拓了新的风貌。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敦煌佛教曲子词的几种调名源流及其歌辞在敦煌写卷中的保存状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考辨,进而认为体制短小的民间曲子词并不适合传达佛教思想,这也是佛教很少直接引用曲子词调名的主要原因之一,并指出敦煌佛教曲子词的主体是拟调名和失调名者.  相似文献   

8.
宛敏灏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词学家之一,在词人生平考证、名家词作笺释、词谱词韵研究等方面成绩斐然。他通音律、晓词法、擅于填词,并将平生词学研究与创作经验结合起来,撰写了《词学概论》。宛敏灏词学思想宏通博大、幽微细致,词调观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他既在宏观上展现词调的由来与繁衍,勾勒出词调发展的小史,提纲挈领地构建词调观;还通过辨析指出词调三分是以节拍而非字数进行划分的,总结了词调别体产生的三条途径,阐释了调题最初的一致性问题。宛敏灏先生从词调研究的具体问题中寻求理论突破,实现了从宏观至中观再到微观层面的贯通,面面俱到而又要言不烦,展现出一代词学大师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学术素养。  相似文献   

9.
周邦彦作为北宋婉约派大词人,其词富艳精工,长于铺叙,工于音律,以长调慢曲最为出色。然其令词亦精炼婉约,清新秀丽,自成一家。令词,又称小令,源出于唐人酒令,是词体中最早的一种形式。在词发展的初期,令词十分兴盛,从唐五代词的发韧,到北宋中期,许多著名的词人都以工于令词而名声显赫,如温庭筠、韦庄、李、李煜、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等,都擅长令词的创作,谱写出许多脍炙人口的篇什。随着词的不断发展,文人手法的创新,曲律词韵的更趋臻密,上至宫庭、下至勾栏瓦肆吟唱达情的需要,北宋中期以后,新声竞繁,众体兼备,词调大盛。特别是柳永一出,大力创作慢词,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力,慢词遂成为词家主要的创作形式。从而,自唐五代以来小令为主流的词,到  相似文献   

10.
《扬州慢》是南宋词人姜夔自谱的调名,虽然是调名,但它是“因歌而造名”,这首词描写的是扬州被毁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所以称“扬州慢”。由此可以看出它的调名和词的内容密切相关。词前的序,交代了作词的时间、缘由,揭示了主旨。在序中,词人通过描写的手法,展现了战后扬州的沧桑,使人仿佛耳闻用虚实相结合的写法,描绘出扬州昔盛今衰的景象。戍角悲吟,感受到《黍离》之悲。而在词中,作者更进“春风十里”取之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一步通过对比描写,采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抒发不如”。《赠别》其一)写的是当年扬州十里长街的繁(了…  相似文献   

11.
唐人之词,必缘题制调.顺词旨之意多而与调名相符。如《临江仙》则泳水仙,《女冠子》则泳女道士,《醉公子》则咏公子之醉,《巫山一段云》则咏巫峡之云,《更漏子》则咏夜,《河渎神》则咏祠庙。有的以记述轶闻而定调名:《荔枝香》,据《唐书·礼乐志》,帝宠幸贵妃,  相似文献   

12.
唐五代词调和用调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曾昭岷等编《全唐五代词·正编》来统计,唐五代词人共使用了150个词调来填词歌唱,若计人同调异名者则共计176调。每调填词只有1首者,共计58人,属于“低调”层级;每调填词2首以上、10首以下者,共计17人,属于“中调”层级;每调填词在10首以上者,共计16人,属于“高调”层级。敦煌词以46调排名第一,代表着民间词用调之成就;冯延巳、孙光宪、韦庄、毛文锡、欧阳炯、李煜、温庭筠等人则位居文人词用调数量之前茅。《望江南》一调以753首词作而名列唐五代词调“十大金曲”之榜首,《浣溪沙》、《菩萨蛮》、《杨柳枝》、《拨棹歌》、《酒泉子》、《临江仙》、《渔父》、《南乡子》、《更漏子》、《南歌子》,也名列唐五代词调“十大金曲”榜中。  相似文献   

13.
柳永、周邦彦和姜夔的词是宋代婉约词中最有影响的三大家,而三家词的不同则正好体现了宋代婉约词的发展轨迹。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三家词的差别,即词调、表现手法和语言。在词调方面:柳永词新调多而音乐通俗;周邦彦词新调次之但音乐高雅;姜夔词新调最少而音乐古朴却并不美听。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柳词平铺直叙,直白而坦露;周词变直叙为曲说,追求含蓄;姜词则化实为虚,力求隐蔽。在语言方面:柳词俚俗,格调软媚;周词求雅而不能尽归于雅,格调仍然偏软;姜词则归于骚雅,改以健笔写柔情。但三家词皆为“言情”所束,故均有局限。  相似文献   

14.
将赋体手法用于慢词的创作,始于柳永,大成于周邦彦,后继以辛弃疾、王沂孙等,几乎贯穿 了整个慢词的发展过程。以赋为词,适应了慢词的文体特征,契合并推进了词从小令到长调,从民间歌 唱到文人创作的演变过程,奠定了慢词曲折蕴藉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5.
《贺新郎》一调在宋代颇为流行,共430多首,辛弃疾有词23首,且名作较多。其章法、句法和用韵等皆体现出该调的基本特征和情感基调;用语用典,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化用前人诗文熔铸经史子集入词等反映出辛词创作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6.
齐心苑 《文教资料》2012,(26):101-103
北宋时,词在风格、题材、内容、创作手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王安石作为一个文学家虽不以词闻名,但是他为数不多的词,却为词的变化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的词,有的化用典故抒写历史兴亡之感,有的以禅语佛理入词,有的则用旧语铸新意即集句为词。上承欧阳修以词抒怀的词心,下启苏东坡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是词发展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词调名称来源有多种,歌咏香花名草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经统计,产生于唐宋时期与花草意蕴相关的词调共151个,占有很大的比例。缘起于名花的词调多歌咏花貌之美、花香之浓及以花喻人、以花言志;缘起于香草的词调主要以春草、柳枝、药草等为歌咏对象,多寄托春愁、离愁、伤时之情。词调名称中的花草意蕴展现出唐宋人的花草审美观念,对典雅词风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叔新 《台州学院学报》2009,31(1):38-41,45
给词下一个完整而精确的定义是词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之一。词的文体范畴、发生发展、与音乐的渊源关系是其主要定义域,而词体自身特征,如词调、章句结构是词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是词的核心定义域。词的区别性特征是词调,词调是区分诗、词的主要标志,是把握词的多源性、复杂性和流变性的抓手,它的功能和地位应该成为词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是两宋流传词作最多的词人,其词格律精严。在流传下来的629首辛词中,《鹧鸪天》词有63首,占辛词总量的十分之一,是辛词各词调存词数量之冠。辛弃疾的《鹧鸪天》词创作,具有创作时间较为集中且处于该调繁盛期、创作题材广泛且在同题材创作中成就突出、情感总体平和冲淡但在词调情感张力范围内有所变化等特色,这些特色对词人用调和读者深入理解辛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是两宋流传词作最多的词人,其词格律精严。在流传下来的629首辛词中,?鹧鸪天?词有63首,占辛词总量的十分之一,是辛词各词调存词数量之冠。辛弃疾的?鹧鸪天?词创作,具有创作时间较为集中且处于该调繁盛期、创作题材广泛且在同题材创作中成就突出、情感总体平和冲淡但在词调情感张力范围内有所变化等特色,这些特色对词人用调和读者深入理解辛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