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多河畔     
正1桑多镇的南边,是桑多河。春天,桑多河安静地舔舐着河岸,我们安静地舔舐着自己的嘴唇,是群试图求偶的豹子。秋天,桑多河摧枯拉朽,暴怒地卷走一切,我们在愤怒中捶打自己的老婆和儿女,像极了历代的暴君。冬天到了,桑多河冷冰冰的,停止了思考。我们也冷冰冰的,面对身边的世界,充满着敌意。只有在夏天,我们跟桑多河一样喧哗,热情,浑  相似文献   

2.
没有人知道,我曾经属于一位身穿白衣的诗人,那位生活在开元盛世、把酒邀月的诗人。没有人知道,我在千年之后被一个男孩儿在河畔的泥沙里发现,身为孤儿的他收藏了我很久。  相似文献   

3.
作者资料: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歌德出生于莱茵河畔法兰克福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1765年遵父命到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因咯血辍学回家养病。1770年他病愈后到斯特拉斯堡继续学习,翌年获法学博士学位。但对歌德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在这里结识了赫尔德尔这位狂飙突进运动的领袖。  相似文献   

4.
美丽的新加坡,有无穷无尽的诗歌与之奇妙地对称。这些华人诗人的诗,如开放在新加坡河畔的凤凰花,一片璀璨。  相似文献   

5.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离别催醒了诗人那一缕浓浓的哀愁,依恋在心底沉淀下来,化作诗人对康桥的告白。曾经无意间邂逅了河畔的金柳,便认为是夕阳中的新娘,多情的诗人在康桥种下了一个又一个美妙的梦,点点黄花点缀着诗人沐浴在春风中  相似文献   

6.
正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的泗水河畔,是文人雅士的好去处。春秋时期,孔子曾和众弟子在河边琴瑟歌舞,论水言志。南宋时的理学家朱熹,也憧憬着这样一个春光无限的佳日,到泗水河畔游春赏花。自然景物的焕然一新,带给诗人耳目一新的欣喜之感。草木勃发,昆虫起蛰,一切的生命都表现出一种与往时不  相似文献   

7.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在1928年再次回忆康桥(英国剑桥大学,诗人曾留学剑桥大学)时所写的一道告别的抒情诗,这首诗运用别具匠心的艺术技巧,通过再次向康桥辞别,描绘出康桥艳美动人的形象,来表现诗人对康桥的难忘的、无限的依依惜别的情怀,眷恋不舍的爱慕之情。 那么,再别康桥艺术技巧的别具匠心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结构完整严密。 全诗是紧扣“离情别意”来写的,核心是一个“爱”字。时间从夕阳西下到满天星斗的夜晚;地点是康桥河畔到满载星辉的船上。全诗共七段,通过首段和尾段的照应来加强“离情别意”的韵味,表明爱的深沉和爱的难忘。中间五段是尽情描绘“别景”,使康桥之美与诗人之情融为一体。第四段是时间和地点的转换处,从傍晚至夜晚,从河畔转到水上,成为  相似文献   

8.
●一、诗人背后隐含着大量信息可以说每年试题中的诗歌都给出了作者,可是我们却忽视了这一点。因为从表面上看,作者与诗的内容及答题要求没有必然联系,好象是多余的,其实不然。1. 诗人背后隐含着当时的社会背景信息就拿诗人杜甫和李白来说,一看到他们的名字,自然就会想到从盛唐到中唐的兴衰史,由太平盛世到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联系当时的时代特征,便容易理解诗的内涵。2. 诗人背后隐含着其经历和思想等信息诗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现。如果我们能详细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观念,无疑对把握诗的主旨是极其重要的。就拿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相似文献   

9.
中学时,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老师把诗歌的七节内容转换成一幅幅的画面,于是唯美的文字、唯美的画面就长留了心底。二十年过去,每每想起诗人徐志摩,洁白的云彩、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似乎都会历历在目,但潜意识里又总觉我们似乎看到了诗人对康桥的无限的眷恋,却又总是不能真正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二十年过去重读这首诗歌,就是要把这首诗歌中的美丽的东西展现给我的学生,带着这些青春年少的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那无尽的哀伤和惆怅的源头。  相似文献   

10.
"十七年"诗歌队伍在时代巨变中进行着分化。此一时期占诗坛主导地位的是"解放区"诗人、"青年诗人"、"工农兵"诗人和一批"超级作者",现代文学中的"五四"老诗人和"资产阶级"诗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这种重组过程中充满着异声与悖论,反映出特定年代政治对文学规训的复杂与艰难。《诗选》(1953—1958)作者队伍的构成典型地反映着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诗歌从古至今传承着一个优良的美学传统,这就是讲究意象美。所谓意象,就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物象是客观的,不依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恶而发生变化。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 从中国诗歌的美学特征看,讲究意象美不仅是古典诗词曲的一大特点,而且是现当代诗人从事新诗创作的一种自觉追求。我们以现行高中教材第三册为例,从意象美角度来审视现当代诗歌名作。 《再别康桥》中,徐志摩把“河畔的金柳”比成“夕阳中的新娘”,还有那“软…  相似文献   

12.
正一、包装作者,解读古人由于时代的久远,十几岁的中学生很难理解遥远古代那些饱经沧桑,满腹诗论的古诗人,而"文以载道",每一篇流传至今的古文古诗都是诗人思想的体现,感情的迸发,字字真心,句句传情。要想深刻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必须走进作者的世界,解读作者的内心。  相似文献   

13.
诗词鉴赏过程,是一次审美过程,是读者以诗歌为文本,通过阅读感受作者情愫,获取诗人所要表达意旨的过程,诗词鉴赏的终极目的是达到读者与文本及作者在理解层面上的高度统一。进行诗词鉴赏时,只有关注所有信息,找到有效切入点,才能达到理解上的默契。为了省时高效地贴近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笔者以为抓意象是取得这种效果的一条捷径。一、捕捉意象,研究意象,把握诗词的意象特征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作者的主观心意和客观物象相凝聚的具体表现,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形象,它由情与景两个元素构成。意象是沟通诗…  相似文献   

14.
看龙舟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独有的端午节,它是民间为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而形成的传统节日,流传有许多的风俗习惯,其中划龙舟是一项有趣的体育活动。我非常喜欢看龙舟比赛。端午节这天,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和妈妈一起来到湘江河畔。站在河堤上远远望去,两岸已是人山人海,就连河  相似文献   

15.
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名誉教授、三十年代的老诗人吴奔星先生的《中国现代诗人论》,最近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作者多年来论述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如郭沫若、臧克家、艾青、田间等的论文近20篇,是一本有独到见解的诗人论。在书中,作者以其渊博的诗歌理论,运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对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一些著名诗人及其名作,进  相似文献   

16.
宋文之 《现代语文》2002,(12):22-22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的开头连用了三个“轻轻的”,表现出了诗人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轻轻的来,轻轻的走,轻轻的挥手告别,诗人不愿意打破康河的宁静之美,其惜爱之情得以充分展现,并为全诗确定了情感基调。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柳树吐绿,又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像美丽的新娘一样温润,出众,可人。金柳的艳影倒映在澄碧波光里,仿佛就在诗人的心头荡漾,这一描写浸透了诗人无限眷恋的感情。诗人就要离别康桥,他对康桥一草一树的依恋…  相似文献   

17.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诗眼也应该是透视诗人情感的窗户。扣住诗眼分析作者所表现的情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有效方法。一、诗眼在诗题中,直接表露出作者的情感。《春夜喜雨》是唐朝诗圣杜甫的七律名作。欣赏此诗,扣住诗题中的"喜"字,便可把握诗人的情感。因为此"喜"是诗眼,是诗人喜爱、兴奋、愉悦之情的  相似文献   

18.
王琳 《文教资料》2013,(26):1-3
清代巴蜀诗人李调元著有《童山诗集》四十二卷,作者选取诗人在除夕时所著的九首诗歌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诗歌是诗人内心的自白,具有高度的真实性,是研究作者生平及思想变化的重要材料,也是作者人生经验和智慧的总结.透过它们不仅可以看到诗人内心活动的变化,而且可以窥见清乾嘉时期巴蜀地区的春节风俗.  相似文献   

19.
《雪夜林边驻留》是一首很美的抒情诗,它的作者是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本文旨在从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这首诗的优美韵律、朴实语言及它的深蓟内涵等发面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20.
兰波是最早的法语自由诗作者,极重要的散文诗作者,他是魏尔伦一派的(前)象征主义诗人。20世纪初期,兰波被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诗人重新发现。新文学运动初期,Rimbaud的译名是驳乱的,兰波主要是作为象征主义诗人被引介到现代中国,李青崖、梁宗岱和张若名的兰波评论基本上敞开了兰波的诗歌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