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金蕊 《培训与研究》2009,26(3):16-17
虹影是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由于自己“私生女”的身份以及18岁以前的痛苦回忆,虹影作品中的少女形象也往往同她本人一样,具有卑贱的出身、苦难的经历,这些构成了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基调。本文旨在以虹影作品《上海之死》为研究对象,以小说中的少女形象作为切入点,以文本细读的方式,通过文本分析,以女性主义视角探索作品中的少女形象,对其作品中有关少女形象的叙事技巧和艺术手法做出解读,将少女形象置于历史、战争等恶劣生存环境的阴霾下进行研究,指出苦难的经历导致少女的女性独立意识萌发。  相似文献   

2.
虹影是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由于自己“私生女”的身份以及18岁以前的痛苦回忆,虹影作品中的少女形象也往往同她本人一样,具有卑贱的出身、苦难的经历,这些构成了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基调。本文旨在以虹影作品《上海之死》为研究对象,以小说中的少女形象作为切入点,以文本细读的方式,通过文本分析,以女性主义视角探索作品中的少女形象,对其作品中有关少女形象的叙事技巧和艺术手法做出解读,将少女形象置于历史、战争等恶劣生存环境的阴霾下进行研究,指出苦难的经历导致少女的女性独立意识萌发。  相似文献   

3.
舒菡 《新作文》2013,(4):48-52
作家作品加布里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生于1927年,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百年孤独》是他的主要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作品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  相似文献   

4.
武松与桑地亚哥分别是东西方硬汉英雄人物中的典型代表。由于所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他们的硬汉形象及“硬汉精神”同异之处共存。从作品文本层次中的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以及文学意蕴层面比较这些异同,有利于深入了解中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异同,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满族文学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裂变成为两大代表区域——"京津"与"东北"。而这两个文学场域也有着各自的代表作家,即以"京味"为代表的老舍,和以关东"野性"为代表的端木蕻良。本文就其二人几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简要分析两种满族文学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文学文本对地域形象的塑成和传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载体.对本区域内的作家而言,这是一种"自我"形象的塑造,而从域外作家的视角来看,这又是一种"他者"形象.河南人形象在不少外省作家作品中多有呈现,在三秦作家的文学实践中,突出地表现在路遥、贾平凹和陈忠实的作品中.在其文学想象里,河南人形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老百姓,一类是兵匪形象.尽管作家们所塑造的地域形象是一种关于"文化他者"的幻象,是他者想象与他者书写的一种方式,并不一定是现实本身,但一定是所描写的地域人自我审视、自我反思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7.
试论《百年孤独》对拉美文化身份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年孤独》中孤独家族的一百年历史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翻版,在这一百年的历史追溯中维系着拉美民族身份迫切的探索。在作品中,历史叙述策略、寓意深刻的神话原型、马孔多人独特的魔幻意识等都体现了作者对被压抑被扭曲的民族文化身份的解构与重建的迫切意识。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中国现代"海派"作家代表张爱玲和当代"汉味"作家代表池莉为例,就现当代女作家作品中的题材、女性形象及作品风格进行比较,展示女性文学在中国现当代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初中文学类文本教学存在过度解读文本或者随意解读文本现象,导致文学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文学课程理解肤浅等问题。而通过文本"细读"是让初中学生回归文学本体教学的关键。通过对字、词、句等单独元素意义的追逐,对文学形象的探索,对文本意义的追求以及对文本张力的理解可以让初中生在以文本本体为核心的基础上充分理解作品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白毛女》是我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本文通过分析这部作品的女主人公"喜儿"的文学形象和音乐形象两个方面分析了"喜儿"的艺术形象.喜儿的文学形象从天真的农家少女到坚韧不屈的复仇者,作者分别用不同的音乐主题代表"喜儿"不同时期的性格.  相似文献   

11.
徐娟 《海外英语》2011,(1):232-233
《小镇畸人》是美国文学的先驱舍伍德·安德森的最重要的作品。文中塑造了一系列"畸人"的形象,以年轻记者乔治·威拉德为主线贯穿其中。该文立足文本批评,以A.J.格雷马斯的结构主义"符号矩阵"(semiotic retangle)为语言学模型,以乔治·威拉德在小说中的地位为切入点,分析研究文本的深层结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被视为最能够代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作品之一,而这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与另一篇代表中古时期阿拉伯最高文学水平的,也是浪漫主义作品的《一千零一夜》在很多方面都有着联系,文中主人公化身为多个角色,而其中最重要的两个角色之一"水手辛巴达"就取材于《一千零一夜》,而以"水手辛巴达"自称并不仅仅是一个外在的形象上的表现,更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内涵意义。本文就以探寻"水手辛巴达"的命运为线索,进一步探寻这两部浪漫主义作品之间的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13.
解放区小说中部分地主形象的不同存在方式可以成为"土改-合作化"小说研究的重要补充。在解放区"减租减息"运动背景之下,相关作品中的地主呈现出温和、喜剧、激烈等形态。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这些地主形象的多样化存在逐渐呈现出单一化表征。相关"土改-合作化"小说研究一般是对几部经典作品的反复阐释,这在有意无意间遮蔽了大量相关题材小说的丰富性,但正是以这些边缘文本为基础才出现了后来的经典作品。通过对这些边缘化小说的梳理对于反思十七年文学具有一定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言"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白话小说集,由于其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学术界历来对"三言"中的人物形象研究颇多,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女性形象、商人形象、士人形象、盗寇形象等,而对在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官吏形象则鲜有涉及。本文试图以"三言"中的官吏形象为研究对象,在对作品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阐释作品中官吏形象所体现出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5.
借用心理学的身份认同理论来分析以吕红小说《美国情人》为代表的"新移民"华文文学作品,重点探讨作品中主人公在跨文化交流大背景下所产生的认同焦虑与身份迷失。主要采取文本分析法,试图将小说文本放置在更为广阔的文学社会学和文学心理学场域下来探讨作品中所展示的女性主人公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主流文化夹缝中的生存困境和追寻自我的心路历程。身份认同焦虑原因是文化冲突的不可调和、身份认同焦虑的表现是归属感和幸福感的缺失而身份认同焦虑的出路在于悦纳自己。  相似文献   

16.
钦努阿·阿契贝是英语后殖民文学的重要代表,被称为"非洲文学之父"。其作品《瓦解》是对康拉德的经典作品《黑暗的心》的有力回击。阿契贝在该小说中以伊博族为例,向读者展现了真实的黑非洲文明,从而对欧洲小说中刻画出来的对非洲的刻板印象进行纠偏。本文通过细读文本,分析阿契贝通过书写伊博族独特的谚语、故事、婚丧习俗等口头叙事传统,旨在消解欧洲中心主义,构建非洲新形象,以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新的文学媒介研究应深入到文学文本领域。媒介选择是文学文本在书写过程中众多可选择的符号之一,并直接从文学文本内部直接参与意义生产;文学媒介在作品内部构筑一个各元素交叉与融合的信息情景,在作品与受众的交流中,则成为一个受众对信息进行解码的参照物;媒介形成的隐喻是构成戏剧冲突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文学发展过程中,以福柯《疯癫与文明》一书为标志,"疯癫"开始成为西方文学史中一种典型的文明形象。在四部著名的代表作中,从表现疯癫的审美情感对西方文学史中的疯癫形象进行梳理分析。西方文学史中的作家们对疯癫注重情感描写,以移情为主要表现方式,赋予疯癫超世精神。  相似文献   

19.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由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尧斯和伊瑟尔等五位美学家创立,是西方文学研究领域里重要的美学派别。接受美学在作家、作品和读者这三维时空中研究文学,尤其着意突出读者的接受意识和再创造在文学价值实现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接受美学看来,作品的意义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文本本身,二是读者的赋予。文本本身是包含着思想感情的形象体系,是一种具有内在生命和活力的召唤结  相似文献   

20.
<正>在全球化语境中,文学的跨文化交流已成为新常态。在文学接受的过程中,"注视者"在异质文明语境下建构作为集体想象物的异国形象。在这样一种"注视者"与"他者"的关系中,由单方建构的异国形象必然存在偏差甚至是扭曲,即存在将异国形象"妖魔化"的现象。在国家权力链条下,接受国对放送国国家形象的扭曲和不合理虚构,极易形成一种不和谐的文学交流现象。在论述被"妖魔化"的异国形象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