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青研究自1940年代以来就可装订成几大册,但大多只为印象主义解读;1980年代,苏青研究借张爱玲热一度兴起;1990年以来,苏青研究进入高峰,大量苏青作品开始出版,各种传记应运而生,专题论文异彩纷呈,文章试图梳理九十年代以来对苏青的文学评论文章,从苏青研究历程及研究实绩入手并浅议其得失,从而试图探寻苏青研究的不足与空白寻找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六六和我     
六六6岁,我13岁,六六和我不一样。六六不懂事,面对前面的一个沙堆,他绝对不会绕道而行,而是几下便踏了过去;而我,则会以"此处不干净"为由绕道而行。  相似文献   

3.
高冰推开门时便愣住了,不是说生日么?苏青一个人冷清地坐在床上,无语地低着头,平淡的表情如一湖死水。“坐吧!”高冰顺着苏青的指向坐下。高冰挪了挪身子,极不自然,开朗的苏青怎么无语?“苏青,不是说生日吗?”苏青动动嘴唇,却没有说话,高冰有些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40年代上海地域的特殊性造就了苏青独特的文字,《结婚十年》以自身的经验写作对都市市民意识的觉醒作出了全方位的展示,写出了知识女性在转变成都市自由职业者时的心路蜕变,并从中看到市民日常生活的鲜活以及支持这套生活的市民哲学。  相似文献   

5.
苏青作为“历史复杂”的作家,曾长期被划入另册,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失踪者。新时期以来,苏青研究复苏并逐渐形成“苏青热”。然而,在取得诸多研究成果的同时,苏青研究中也出现了诸如任意拔高其人其文,片面阐释其创作意义,价值标准缺失等问题,表现出苏青研究中的某种失范倾向。  相似文献   

6.
不该爱你     
开始调座位了,我的心七上八下的,因为我们班有一个同学特别调皮,所以我很害怕,我怕老师会调我和他坐。不幸的事终于发生了。老师的嘴里吐出了一句我不想听的话,也是我最不愿听的一句话,他说:“娄芳琴,你去和苏青坐。”这时,我心里一惊,哎,真倒霉,老师怎么调我和苏青坐呀,苏青可是我们班最调皮的同学。但我没办法,只好去和苏青坐了,我坐在他的右边,心里一直发抖,因为我怕苏青会欺负我。接着老师又对我说:“娄芳琴,我相信你,所以我把你调与苏青坐,希望你在学习上帮助他好吗?”我不加思索地点了点头。老师又对苏青说:“苏青,希望你以后好好学习…  相似文献   

7.
女性气韵:素手绘凡俗──苏青散文品格初论何莲芳50年前,苏青曾与张爱玲齐名,现在,海内外张爱玲热在逐渐升温,而苏青依然默默无闻,一生孤独蹇运偏又才华过人的苏青,生前热闹忙乱,身后凄凉无奈,为文恰值乱世,扬名不得其时。今天,由于其人其作的独特品格与当前...  相似文献   

8.
钱亚玲 《文教资料》2008,(13):12-14
"乡下人"的身份认同和女性自身经验,使苏青文学视景中的民俗叙事有着标识性内容和特征:苏青以近似客观的文字,还原了浙东乡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习俗和成婚生育所经历的琐细过场:对乡土社会民俗世情呈示了温和、迁就的退守姿态.乡土民俗的还原性观照赋予了苏青文字独有的艺术质素,流露出创作主体民族文化的"寻根"意识和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9.
随着张爱玲在美国去世,“苏青张爱玲热”在1994年前后于内地形成高潮,苏青、张爱玲的许多作品得以发掘、整理和出版,相关的怀念文章、评论作品得以发表。其时,再提苏张,并对这两位性相同、习相近,而生活、命运迥然不同,在现代文学史中缺席数十年,而此后拥有无数读者的女作家进行比较研究,应别有一番意义。本文以生活的智慧与思想的智慧为主旨,就“苏青热”、“张爱玲热”的形成,从苏青、张爱玲的生平遭遇以及她们的创作风格三个方面的差异,从文学感知的角度给以解读与描述  相似文献   

10.
苏青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描摹了她们日常生活真实的生存境况,记录了中国女性由愚昧走向觉醒的漫长成长之路,反思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主客观原因。苏青以自己创作的各种各样现实生活中平凡的女性形象极大的丰富了中国新文学的女性世界。  相似文献   

11.
六六和我     
六六6岁,我16岁。六六和我不一样。六六爱花,却只是看,从不摘,因为“花妹妹会疼的”。而将街心花园的石榴花迁徙到花瓶中早已成为我的一大嗜好。街上两人吵架,脸红脖子粗,其中一个绰起了水果刀。六六跑过去立于两人  相似文献   

12.
六六爱车     
六六是我的儿子,生在6月6日、就叫了六六在11个月时就会“修”车了。那天他(■)8岁的小表哥童童修车,童童拿一个绿柄的小螺丝刀给六六修理一辆并没坏的塑料汽车,六六站在一边一动不动地盯着看,他看到童童哥用螺丝刀——他后  相似文献   

13.
苏青散文当年一纸风行,而今重新进入广大读者视野,主要在于她直言谈相的世俗书写迎合了当时上海市民社会的趣味,契合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热的潮流。苏青的创作动机、文学趣味、文学观念、个人经验,决定了她关注“饮食男女”,并以世俗化、平民化的审美眼光观照庸常琐碎的市民生活,以平凡实在的审美趣味,表现市民阶层独特的文化心理,以泼辣大胆放言无忌的行文,洗去了“饮食男女”的浪漫与理想,这正是苏青散文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当然,过于强调生理本能和实利考量也表现出苏青的褊狭和缺失;过于关注日常生活表象以及一些过于直露甚至粗俗的表达,也在某种程序上使其散文不够含蓄,缺少韵味,从而影响了其散文的品位。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与苏青是同时代的人,她们均描写女性的经历,对女性的悲剧"哀其不幸".所不同的是,张爱玲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苏青是"哀其不幸,悲其无奈".在分析女性悲剧的原因时,张爱玲看到的是金钱对灵魂的腐化作用,苏青则认为是两性之间不平等的关系造成的.张爱玲的作品重在揭示,而苏青还希望在作品中为女性寻求一条出路.因为观察生活的角度不同,所以,张爱玲的作品较多的是讽刺,而苏青的作品则呈现出平实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论苏青作品的地域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青是40年代上海沦陷区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独特的取材角度,显示了浓厚的地域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苏青作品的内容,既涉及上海市民文化,也涉及宁波民俗礼仪,体现在文本内容、风俗礼仪、方言运用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苏青小说中女性命运的悲剧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的文坛上大红大紫的苏青,曾被张爱玲誉为:“低估了苏青文章的价值,就是低估了现地的文化水准。如果必须把女人作者特别分作一档来评论的话,那么,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这些话出自悟性极高、慧眼如炬而又自私、冷漠、孤傲的张爱玲之口,足见苏青在当时文坛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解读了苏青散文中的母性意识,苏青从自身的妻性、母性出发,在她的作品中,展现了"现代母性"艰难的生活图景;并对母性的出路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现代眼光";在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她笔下的母性意识仍有着时代的烙印,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局限。当然,透过母性情结,可以领略到在文化的边缘上默默行走着的女作家苏青内心的觉醒与追求,苏青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苏青的小说《续结婚十年》是一部颇具自叙传色彩的作品。作家以女性的视角再现了女性的生命体验,自身价值的失落与寻求,对乱世中女性生存状态进行了深刻反思。小说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才女苏青的个人生活片断和情感轨迹,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女性的挣扎和追求。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沦陷区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是张爱玲和苏青.她们的创作以表现旧式家庭女性的爱情婚姻与道德心理见长.男性作为女性的对立面,成为她们的叙述对象.本文试从张爱玲、苏青笔下男性形象的特点分析,对两位作家的认知方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漂流九曲溪     
武夷山以“三三”、“六六”之胜,传诵古今,蜚声中外。所谓“三三”,即三三九曲溪水,“六六”,乃六六三十六奇峰。暑假中,我有幸饱览了“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九曲胜景,尽享了温磬的自然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