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从文以《边城》誉满天下,书的结尾写道:  相似文献   

2.
晓苏小说结尾以意趣取胜,在这意趣之中,小说的意义也随之浮出水面。晓苏小说擅长制造悬念,通常在结尾揭开谜底,这谜底往往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富有戏剧性;有些小说的结尾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渲染一种情调,传达一种趣味,起到探讨人性升华主题的作用。晓苏小说的结尾艺术使小说既好读又耐读,提升了小说的可读性。同时赋予了作品的传统性与现代性,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小说的结尾方式是实现其“冰山原则”的策略之一。他小说的结尾方式可以分为主观描述式、议论式和客观描述式三类,客观描述式结尾又可以细分为对话式、行动式、景物描写式和内心独白式四种情形。评论界关于海明威小说结尾的界说有欠妥当。“零度结尾”只能指称客观描述式结尾,而且仅概括出它形式技巧上的特征。“萧索的晚秋”只道出了其思想内容方面的悲剧气氛。  相似文献   

4.
所谓悖论式结尾,就是小说中的结尾与实际生活是相矛盾的,按常理应该这样,但结果却是那样,表现出一种相互矛盾的情况。在沈从文小说中,悖论式结尾与开放式结尾一样,也是一大亮点,并体现了沈从文小说叙事艺术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的小说不仅情节曲折生动 ,内容含蓄深刻 ,而且结尾的艺术性也极强 ,给我们提供了可贵的艺术示范。引人深思的首尾照应。《一件小事》是这样结尾的 :“独有这一件小事 ,却总是浮  相似文献   

6.
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的“对话式”教育思想,近年来在我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对话式”教育中,弗莱雷认为对话建立的基础是平等、爱、谦逊和信任,其实质是反思和行动的辩证统一,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关系而不是控制关系.教学过程是双方互动和交流的过程而不是被教师操纵的灌输过程,教学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而不是强迫学生记住“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尊重学生的想法,善待学生的思维,正确把握教学契机,并作出积极的反应,是形成高效课堂,提高复习效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一部文学作品,除了好的开头可以引人入胜之外,一个好的结尾,也是展示作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结尾,会意味深长!鲁迅小说的结尾,表现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高超的技艺。本文认为,鲁迅小说的结尾有如下特点:(一)结尾余音袅袅,意味深长,发人深省;(二)首尾呼应以突现人物、深化主题;(三)结尾保持与全篇作品格调一致性,以加浓、加深作品的悲剧气氛或喜剧色彩。其技艺产生的原因,与当时的时代与鲁迅唤醒民众的思想及其拿来主义的精神都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小说的结尾主要有四种类型,即悬疑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意境式结尾和对话式结尾。其美学价值极高,具有空灵美、意境美和神秘美。沈从文博取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结尾方式,不仅类型多、富于变化,而且独具特色、别具魅力。在结尾艺术上,他可以和鲁迅、莫泊桑等世界短篇小说大师相媲美;而在结尾之美上,则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的开头,常常看来是顺手拈来,自然、贴切,但却新颖、独特、引人入胜。在结尾上,或则蜿蜒而下,水到渠成,完整、自然,而无矫揉、斧凿之痕。或则势如奔马,急弦骤响,而又嘎然而止,清音缭绕,余味无穷……真是千姿百态,不拘一格,不落俗套。概而言之,鲁迅小说的开头与结尾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话本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颇具民族特色的重要文体样式。“篇尾”就是话本小说的结尾或煞尾,是附加的,具有相对独立性。从功能层面看,李渔的话本小说涵盖了评论型、说明型和叙事型三种煞尾方式,全面展示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结尾策略及魅力。那么,对李渔话本小说结尾策略的追寻和解读,当具有窥斑知豹之意义、纠偏补阙之功效,于当下短篇小说煞尾亦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小说创作来看,比陡转逆折的结尾方法更为艺术的是小说的诗化结尾.它以淡化情节、回归生活、字里行同饱蕴余味为特征,它包括空白与开放、含蓄与象征两种.前者蕴藏着审美潜能和艺术张力,可以给读者"空"出一片天地,开放出一个巨大的思维空间,使小说充满浓郁的诗意和非凡的魅力.后者扩展了小说的境界,给小说带来浓郁的诗味,委婉含蓄,余波荡漾,引起读者渺远的怀想或幽深的情思.  相似文献   

13.
对于鲁迅小说《药》一文结尾出现的乌鸦在文中究竟有何作用和意义 ,多年来学界有较多的争议。有的认为“乌鸦”象征反动势力 ,乌鸦飞去 ,象征反动黑暗势力的消失。有的认为乌鸦没有按照夏四奶奶的希望飞上坟顶 ,有反迷信的作用。有的则认为象征革命者战斗的雄姿 ,乌鸦飞去又给读者以前程万里很有力量的感觉 ,这种景致的描写是作者战斗精神的渲染或烘托。还有的认为“乌鸦”没有任何象征意义 ,只是景物的实写 ,因为民俗认为乌鸦是不祥之物 ,在坟地常有出现 ,并有“乌鸦叫 ,死神到”之说 ,不可能象征革命者。但对此又有人质疑 ,如果不象征革命…  相似文献   

14.
每个学生心灵的深处都有一双飞翔的翅膀,教师要给学生送去一份美丽的激情.送去一股和煦的春风,送去一片蔚蓝的天空,让学生的想象得以愉悦的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15.
16.
《呐喊》《彷徨》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尾,而后期的《故事新编》则为一反讽式的结尾,这二者呈现出主体复杂的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在教改大潮中我们强调素质教育,我们所有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同志都在努力。无论怎样,作为老师总要去面对实实在在的不同类型的学生。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位比较“另类”的学生,直接或间接与他相处的老师都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但是收效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8.
欧·亨利式小说结尾,是一种“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的文章结尾方式。这种结尾方式首 先要“蓄势”——制造水到渠成的必然趋势, 处处给读者以暗示必然要产生的某种结局,但 到结尾时,却突然来个“反弹琵琶”——与读 者的期待恰恰相反,然而,这种意外的结果却 又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我 们写文章也应如此构思——不但要营造优美的  相似文献   

19.
结尾在章中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高明的结尾技巧的运用能够打动人心深化主题。本试从作品情节的发展思路的前后关系上总结了小说常见的几种结尾方法:求异式,求同式,留白式,提问式,情景式,点睛式。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9,(A3):17-18
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题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赋分高,得分低的压轴题。高三复习备考中,我们习惯于借题悟道,即借助一道道题目的演练去掌握解题角度和思路,收效甚微。笔者打破常规思路,采用借文悟道和以写悟道的形式进行小说结尾表达题的创新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