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目前很多语文课堂中的词语教学几乎"千课一律"——"认读、理解、巩固"老三步,"音、形、义"老三样,使得词语教学机械乏味。为扭转这种现象,迫切需要引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上几个来回,经历"模糊——清晰——模糊"的过程,真正触摸、感受词语,充分感知词语的味道、色彩、质地、芳香,最终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名词性时间词语的理解形成了时间词语理解的原型效应,在这种效应中,不管是语义精确的名词性时间词语,还是语义模糊的名词性时间词语,其典型理解是语义模糊的理解;次典型理解是语义精确的理解;最不典型的理解可能是象征语义的理解。典型理解是语义模糊理解的原因是:在一般情况下,答话人知道问话人在理解名词性时间词语时,会进行模糊理解,因此,答话人往往使用效应中典型时间理解替代非典型时间理解,从而使名词性时间词语在理解时表现出一定的模糊性。从名词性时间词语理解的原型效应出发,可以较好地解决Grice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原则和Sperber,D.&Wilson,D的"约略"策略等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朱嘉春 《语文知识》2012,(2):96-97,100
"模糊词"在词典中占有相当大的部分,在词典释义时,这些词与"明晰词"一样需要以"准确"作为最基本要求。本文从新近出版的几部汉语词典中选取例证,就模糊词语释义的准确性进行探讨,认为模糊词语释义的准确性可以细化为客观性、相对性、原型性、区别性、单向性几个标准。  相似文献   

4.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乃是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教师在教学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一、模糊意会法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进性,要经历"模糊一清晰一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起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  相似文献   

5.
模糊词语在公文写作中被广泛运用,但是不恰当地使用模糊词语给公文的执行带来了很大不便,甚至有可能成为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推卸责任的一种方式。正确使用模糊词语必须处理好模糊与精确、含糊、歧义、概括的关系,把握好模糊词语的模糊度,避免滥用模糊词语。  相似文献   

6.
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模糊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和审美功能的主要方面.模糊在古典诗词中的体现主要有词语模糊、数量模糊、语法模糊等."三美论"是模糊英译的指导思想.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诗词的模糊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谈模糊词语在修辞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常交际中.模糊词语往往比准确词语更能表达出谦逊、亲切、礼貌的感情色彩;在学语言中。模糊词语以其语义的不确定性给读提供审美再创造的广阔空问;在科技、公、公关等语言中,模糊词语也以其语义的伸缩性和概括性。具有精确词语不可替代的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8.
模糊限制语(hedge)就是"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Lakoff,1965)。本文结合日常言语活动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现象,介绍了模糊限制语的两个主要类型: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以及模糊限制语在交际时委婉含蓄、避免冲突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认为模糊词语不等于含糊词语.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在语言表达上也千差万别.在某些场合和情况下要用精确词语,在另一些场合和情况下,又需用模糊词语.文章论述了多种情况下必须使用模糊词语,只有正确认识模糊词语,了解其基本功能,才能做到表意明确与得体,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用模糊是对模糊言语作出解释。此模糊言语既可表现为模糊语言,也可表现为非模糊语言。本文从模糊词语产生语用模糊,模糊词语的精确表达及非模糊词语的语用模糊三个方面,探讨了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指出语用模糊的范畴进一步扩大,学界对语用模糊的定义、具有不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武芬  陈建平 《现代语文》2015,(4):149-152
准确性是法律语言的基本特性,但模糊词语在法律语言中同样广泛存在。本文首先探讨法律模糊词语的存在理据,然后分析法律模糊词语的特殊语用功能。在此基础上,从奈达功能对等视角探讨法律模糊词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模糊限制语的概念首先是由G.Lakoff在《语义标准和模糊概念逻辑的研究》中提出的,他把模糊限制语定义为“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但有的学者认为,这个定义容易把模糊限制语与模糊语混淆,因而把它定义为“限制模糊词语的模糊程度或使精确词语变模糊的词语”。模糊限制语可以模糊发话者与所说话语的命题内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词语盘点"教学的"三境界"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每个主题单元课文之后《,语文园地》之前都设了"词语盘点"。教材谓之"词语盘点"。何谓"盘点",清点也。如果学生在盘点之后,大脑中仍旧模糊一片,难知其意,那显然就没有达到"盘点"之效。四年级下册的8个主题单元  相似文献   

14.
法律英语作为一种语域变体,以准确性、严谨性和规范性为其表现特征,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使用模糊词语。分析了法律英语中模糊词语的语用功能,探讨了法律模糊词语的主要翻译技巧,并认为法律英语翻译贵在正确地理解和准确地表达。对于法律模糊词语,应根据上下文进行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5.
日常交际中活跃着大量的模糊词语.其语义范围具有不明性、重合性、概括性和相对性等特征;交际中,使用模糊词语可以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弥补信息的某些短缺,使日常表达丰富多彩,它为文学家创造了广阔的语言空间,它与精准词语交错使用可以构成表达的虚实相间,同时模糊性词语的使用要关照文体特点.  相似文献   

16.
模糊词语用十分广泛,古代汉语中也是如此,本仅就古代汉语中具有模糊意义的词语如概数词,副词,代词等的运用作一点初浅的探讨,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模糊语言学理论方面解释了传统委婉语和文体委婉语的本质及其特点,说明了委婉语的模糊特征。在委婉语中,人们倾向于用模糊概念代替精确概念,用同属一个集合的模糊程度大的词语婉指模糊程度小的词语,用不属于同一个集合的模糊词婉指另一个模糊词语。  相似文献   

18.
法律文书作为记载法律内容与法律活动的文字载体 ,决定了其语言具有高度准确的特点 ,但它并不完全排斥模糊词语的使用 ,恰当采用模糊词语能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 ,起到准确词语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模糊词语在法律文书中的运用及其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广告是语言的特殊交流方式,模糊修辞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给广告语言表达提供了广阔空间。在英汉广告语言中模糊修辞通过使用模糊性词语、精确性词语、修辞格、模糊引证、模糊性语句和标点符号等构成手段,使表达灵活、自由、简洁,能丰富语言的表达力,能传神表达主客观世界中模糊或无须精确描述的事物和心理等,使受众获得极大的美学享受。  相似文献   

20.
奈达翻译定义的中文译文有严重的错误。奈达不主张"等值"、"等效"翻译。"等值"、"等效"、"对等"、"对等语"、"动态对等"、"功能对等"等术语是错误的术语,它们错误很多,错误之一是用一个"等"字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的本质,将奈达翻译理论曲解成求等的翻译理论,然而奈达翻译理论的本质是求似不求等。弗斯指出,翻译理论中所用的"equivalent/equivalence"理论是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的中心议题之一,理论从产生至今备受关注。"equivalent/equivalence"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一方面作为数学和形式逻辑里的专业术语,表示一种绝对对称和平等的关系;另一方面又被当作一般语言词汇中的模糊词语,表示"具有相似性"或"基本相同",翻译理论中所用的"equivalent/equivalence"是使用它作为普通词汇时的模糊意义,即相似或贴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