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现代社会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论述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从前的单一化转为复合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也由此而生。ERP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一门指导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分析的关键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本文提出了针对该专业ERP课程的"合理体系、多种形式、内容渗透、特色实训基地、多形式考核"的教学模式,并从本专业ERP的教学体系、教学形式、实训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服务外包作为新兴产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日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是对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对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大连交通大学为例,探讨“日语+软件工程”五年制双专业复合型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基于对日服务外包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对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国际交流和贸易日益频繁,人才市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愈来愈高,韩语专业的设置,不仅是社会的需求,更是为了培养既精通韩语又有相当广的知识的、社会急需的、复合型的高级韩语人才。培养出具有韩语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已是摆在开设韩语专业的各类院校面前要研究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复合型人才缺口问题?合肥学院外语系正式基于这种情形下,积极开拓、深入思考、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应用韩语"2+2"人才培养模式,为韩语等小语种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辟了新空间。  相似文献   

5.
信息管理类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信息管理类专业属于新兴交叉性学科,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该文在分析理工交叉学科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该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创新性人才培养的"112模式"。通过在合肥工业大学的实践证明了该模式的有效性、前沿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要求能够融合法律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复合型法律人才以解决不同类型的社会问题,这是现代法律人才培养和市场化选择的结果。国外该类人才的培养为我国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而强调法律之外掌握专业知识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以及国内部分高校特色法律人才培养的探索为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因而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主修+辅修"课程的知识融合、"校内+校外"的联合培养、"行业导师+实务导师"的多元实训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沈阳师范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阐述了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背景及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总体框架,最后针对课程体系构建的知识模块,提出了基于应用型IT人才培养的数据库应用技术方向课程群优化的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8.
淮阴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双语)专业的"教育+英语"双语培养模式实施几年来,培养的双语人才受到了社会的欢迎。总结其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和教师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英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能为今后高校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到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自愿性、主体性和可持续性原则的基础上,"E+"实验区构建和实施隐性课程,内容包括"E+"讲坛、"E+"沙龙、"E+"科研训练和"E+"社会实践,在延展课本知识、拓展个人素质和规范道德品质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部门对数学应用与信息处理复合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切入点,系统简述了"M+"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总体框架体系,探讨构建适应"M+"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实训方法的运行管理机制,构建了一整套"M+"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设计、教学管理与运行的机制和规范,为地方高校开展"M+"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任志霞 《考试周刊》2011,(79):139-140
本文从社会需求的职业岗位出发,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研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走出就业瓶颈提供可参考的人才培养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强化工程的大化工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切关注社会需求、持续进行教学改革,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强化工程的大化工学科创新人才为目标,提出了"2+2"培养模式和"平台加专业模块"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构建了化工学科群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了"一体化、多层次、模块化、重开放"的实验教学体系,突出"过程工程"办学特色,使学生历经从科研开发到工程设计整体思路和方法的系统训练。通过实施该项目,拓展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空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显著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软件工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一门指导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分析的关键课程,它与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是不一样的,由此本文总结了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提高软件工程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开放活跃的"互联网+"时代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学生创造众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种种挑战。创新创业能力对于信息管理类人才而言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如何转变教育理念,改进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结合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对信息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分别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培养方案、育人模式等方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式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的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将我国建成一个人才资源强国,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要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所需人才与我国高校培养的复合型人才之间的矛盾是"质"的矛盾。在现有的培养模式基础上,以复合型外语人才为例,提出"2+X"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将"语言技能"和"通识教育"作为课程设置的恒量,"专业知识"作为变量,以实现高层次外语人才"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3+3大循环"是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的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在阐述"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创新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基于专业继续发展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对面向同类专业的该培养模式提出了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国际化软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协同创新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详细研究与探讨了基于CDIO的创新型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卓越软件工程师"创新培养模式、基于国际化软件创新工作室的理论学习模式和技术学习模式、新信息技术环境下国际化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项目开发的国际化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校企合作的国际化软件工程创新实验室建设模式和校企合作国际化软件类人才培养模式下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等基于协同创新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解决方案。本文为国际化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基于协同创新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软件工程人才的市场需求,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队伍,使软件产业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大数据产业对大数据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的需求,贯彻OBE理念,对湖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与实践。通过产教融合,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在软件工程专业开设大数据应用方向,校企联合开设职业素质类课程、大数据知识与能力类课程、大数据集中实践类课程,构建了“软件+大数据”复合型课程体系;通过大数据产教融合基地和软件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构建了“344”驱动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施VIP项目化教学、工程师与教师共同授课模式改革,有效提升了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大数据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学生团队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企业、毕业生和高校三方面剖析了当前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就业不佳的原因,运用"目标导向、任务驱动"的实训体系,提出基于学生团队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实证分析,说明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良好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浙江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通过与加拿大知名高校西蒙弗雷泽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信息管理系统专业的对比分析,揭示了浙江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目前的教育现状,为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及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