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职业基本素养的高职课程考试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课程考试改革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实证研究显示当前忽视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考试方法已经成为影响高职教育质量与特色的重要因素。本文提出,职业基本素养是个人全部职业素养的"隐性素养"部分,它决定着个人未来职业的发展,具有内在性与稳定性两大特点。从职业基本素养视角审视高职课程考试,其考虑应遵循体系、方法、标准等三项原则;教师自身职业素养的提高、教学形式与内容的组织及学生的参与是课程考试改革的三条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2.
后大众化高职教育面临着社会对毕业生认可程度普遍较低、学生学习缺乏激情、整体学风差等问题。高职教育必须建立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良好学风的教学形式,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课外教学形式的现状,提出了依托自主学习中心,构建基于职业能力的课外教学形式的实施策略.以期为高职教育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鹤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2):41+55-41,55
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着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高职院校选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大纲,忽视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过少,应用性不强等问题。为此,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要将抽象知识具体化,记忆知识通俗化,理论知识实践化,教学形式灵活化,考试方式多样化,高数知识的实用化。  相似文献   

4.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据调查,由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手段匮乏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难题,继而也影响到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很多教育专家学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大量研讨,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仅仅从形式上说,形成了很多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大量的数据表明: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保证高职英语课堂教学顺利完成与否的关键,而教育实践手段的实施,决定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由此可见,高职英语课堂问题的解决最有效、最方便的方式就是采用恰当的英语课堂实践教学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本文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手段阐述了笔者自己的观点,旨在抛砖引玉,以求金言。  相似文献   

5.
高职学生的学习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动力不足,学习认真程度不够、自控能力较差,网络干扰太多、学习注意力分散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是高考失败者的心理定格普遍存在;二是传统的大班教学无法进行个别教育;三是传统的考试仍占主导地位.为此,一要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乐学好学;二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形式;三要克服网络干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6.
微课是一种以教学视频作为基础的教学形式,学生通过对教学视频的观看,了解自己学习的内容,在课堂上配合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强化自身的学习效果。目前,微课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教学形式,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高职教育承担着为国家提供职业人才的重任,因此需要重视高职的教学,但是目前,高职教育暴露出较多问题,影响了自身教学效果,导致学生质量偏低。因此高职教学需要使用新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质量。微课可以成为高职教师的新教学手段,通过微课提升自身教学效果,保证学生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所以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为社会输入合格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在考核方式上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察。但目前高职院校考试制度基本上还是期末一纸试卷决定最终结果的考试模式,极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考试制度和方法,对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以及学生适应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高职院校"两课"考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两课”考试改革势在必行。其必要性是由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社会经济发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生特点以及“两课”考试现状所决定的。高职院校“两课”考试改革的思路是:提高对考试的认识;师生共同制定评分标准;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科学核定成绩。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的考试观取决于人才观、质量观与教学观,而人才观、质量观与教学观的本质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的高职教育考试观体现为三个方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导向学生的自主学习、导向学生的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但由于高职学生学习基础不好、学习方法不恰当等原因,对课堂学习兴趣不浓,致使高职学生的考试作弊现象多发。虽然许多学校对这个现象都很重视,并采取了许多相应措施,但考试作弊现象仍不能彻底杜绝。现在,高职学生的教学管理中,考试作弊已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考试作弊虽然是学生的个人问题,但在很大程度上对学校的教学秩序产生了干扰,甚至对学校的教学风气、学习风气的建设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也会对学生诚信的社会道德观念的形成及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燕 《教育教学论坛》2014,(52):238-239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必修的工具性课程,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组织的成败决定着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是否能顺利进行,是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必修艺术。本文旨在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通过对新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所出现的五个问题,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四种数学教学组织艺术形式,以期为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提供一点儿组织教学的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民办高职教育人才观、质量观的转变,传统高职教育的考核方式逐渐背离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本质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当前民办高职考试改革应打破原有一卷定成绩的考试方法,民办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更需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考核形式上应结合不同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目的,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变单一考核形式为多元化考核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高职“两课”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主要采取了以专题讲座形式为主,辅以串讲、领读、专题讨论、声像教学、社会实践等形式。在考试方法上,注重提高学生能力,实行多元化考试方法,把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结合起来,督促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4.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他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检测和引导作用,并直接影响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当前,高职教育沿袭传统的考试模式弊端颇多,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15.
俞虹 《考试周刊》2011,(75):1-1
各高职院校对考试工作都十分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规范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严重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如课程的设置、学时的安排、考试的形式,都是由教师和学校甚至是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设定的,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兴趣且对学生的专业发展有利的专业课课程置太少,不具备灵活性,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因此,考试时一些学生为了过关就选择了作弊。我在高职院校考试管理方而做了如下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状况的影响因素,编制了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状况问卷,对10所旅游类高职院校的1 824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决定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状况的主要因素是学习策略,性别和城乡生源地也对学习状况有影响,以此调查作为基础,从而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谈高等职业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熔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32):23-24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发展现状、生源特点等因素,决定了高职教育考试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着力点在于更新考试观念,灵活运用考试形式,建设试题库并实行教考分离,加强诚信教育和学风建设,严格考试过程管理,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考核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试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点。对于高职高专类院校来说,考试在保证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整速器"作用和"导标"作用。因此,各类学院都提出要重视考试形式改革,严肃考风考纪。但高职高专学生对考试的看法和态度可能直接影响考试的状况和成效。本文从学生角度探讨他们的考试心理状态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学生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的评价方法是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也决定着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照搬了普通教育的学生评价模式——单一的考试评价,无法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也给高职院校的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无法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单一考试评价给高职教育带来的弊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有效、最简捷的形式和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长期以来,考试、分数、升学主宰着校园,束缚着教师。指挥着教学。教师往往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被迫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影响了教育教学实效,出现了学生厌学的不良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