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博报道的三种方式1.把微博作为重要新闻线索来源许多媒体及其从业者都积极通过微博搜索及转发功能,完成新闻线索收集和突发事件报道.今年发生的许多热点新闻,如"郭美美事件""抢盐事件""南京梧桐树事件"等,均是微博的现场爆料引发传统媒体跟进报道.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新闻传播理论为视域,以微博报道体育赛事的事例,探讨了微博在体育赛事报道中的作用。阐释了微博的传播特点、微博对体育赛事报道的影响与分析微博报道体育赛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微博报道的若干对策与建议,为微博报道体育赛事提供了理论研究贡献。  相似文献   

3.
李霞 《今传媒》2014,(6):120-121
深度报道,按照《新闻学大词典》的解释,就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的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目前,深度报道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的重要新闻报道形式。然而,自媒体时代,微博以其短小精悍的语言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信息发布平台。传统媒体也开始顺应趋势纷纷加入了微博发布的行列,所以将微博发布与深度报道相结合成为了目前深度报道新趋势。本文拟从微博与深度报道的互补性,如何利用微博进行深度报道两个方面试分析如何发挥微博优势进行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4.
2010全国两会有关传播的最热词当属"微博".从去年"E两会"到今年"微博两会",一种时尚网络工具迅即显示魅力.通过它,网民快速成为"草根"评论员、报道员;代表委员藉此会聚民智民意,反映社会舆情;媒体人"微博化传播"、了解情况丰富信源,开辟报道第二战场.  相似文献   

5.
《东南传播》2015,(4):152
<正>微信、微博,是移动互联平台上的两大主力,利用中心官微做好两会报道,是今年的一大亮点。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在新浪微博开设"从福建看全国两会"话题,累计播发50余条两会消息,政经改革热点、两会名词解读、代为委员建言,让话题阅读量突破百万;官方微信"福建新闻联播"是省内媒体微信公众号中,唯一坚持以"全国两会"为报道主体的微信平台,《福建代表团成立,代表咋组成?》《福  相似文献   

6.
"这年头,没个‘围脖',还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新浪微博的广告语一下子道出了微博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受关注的地位.从汶川大地震到迈克尔-杰克逊猝死,从美国国会公开议员收入到伊朗大选国内抗议活动,这些事件在全球内的快速报道无一不闪动着微博的影子.完全可以说,微博走在了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的前面,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在当下的中国互联网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一场保护乞讨儿童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2011年初,于建嵘教授在新浪微博发起该活动,而这场活动的参与者,则是上亿微博的拥趸.这其中,有一个叫邓飞的记者特别突出.  相似文献   

8.
移动通讯网络的普及推动用户创造内容(UGC)的爆发式增长,作为UGC代表的微博平台因其便捷的操作系统、迅速、直接、广泛的传播方式快速的赢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明星"织围脖"、做网红大V已成为娱乐圈常态,因此微博的影响力也在娱乐新闻上得到体现。在Web3.0时代,传统的娱乐新闻必然会从微博这类新型的应用上寻找可用的资源,微博UGC带动了娱乐新闻报道路径、制作模式和内容营销的全面革新,本文试讨论其应用于娱乐新闻的优劣势以及意义,分析微博对娱乐新闻报道的影响,为文化娱乐内容传播的创新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网络公共事务讨论常散布着对复杂问题的简单归因、情感自由宣泄和群体间利益冲突,与"公共空间"的民主商议相去甚远。为理解国内网络论坛的特征和互动模式,本文基于情感框架理论结合质化内容分析方法考察新浪微博"人民日报"和"新浪图片"账号对"北大雕像戴口罩"事件(简称"戴口罩"事件)的讨论。本文研究了微博讨论中地区冲突、归因等各类话语的具体内容与其所带情感之间的关联,以及讨论中情感表达与其他话语在对话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本文发现,微博空间更似"减压阀"而非公共空间:微博讨论中情感化批评占主导;情绪会扩散;冲突话语触发愤怒并减少对话。本研究对情感框架理论的建构,对理解中国网络讨论空间,对网络从业人员实践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媒介融合时代的来临,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新闻生产、传播的流程,也颠覆了许多传统的新闻理念,面对新技术和新理念,传统媒体如何应对变革成为当今新闻传播领域的焦点。本文着眼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融互通的产物——微博新闻,并以"@中国新闻网"为例讨论微博新闻。  相似文献   

11.
"今天你‘围脖’了吗?"当这句话变成流行语时,你就会知道,没有过渡,容不得犹豫,信息传播几乎一夜之间就进入了"微博时代"。2010南非世界杯期间,新浪微博用户使用量过大,结果导致新浪微博服务器死机。这让我们见识了微博强大的传播能量,也引起我们的思  相似文献   

12.
2021年,在重大历史节点下召开的全国"两会"备受关注与热议.与此同时,向深度融合迈进的主流媒体在转型创新中渐趋务实,而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现实也倒逼媒体创新,这些都形成了2021年全国"两会"时政创新报道实践的鲜明特色.为此,本文重点观察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四家中央级主流媒体,以其在微信、微博...  相似文献   

13.
面对突发灾难性事件,新媒体的新闻报道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机遇。作为传统媒体的延伸和深化,新媒体不仅要发挥平台优势,更要继承传统媒体的专业性。本文通过对"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发生12天之内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人民日报和新浪新闻中心微博@头条新闻的内容分析,总结其在此次事件报道中的专业性表现,以期为今后的改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微博是网络媒体中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对体育新闻报道产生了重要影响。“新浪网球V”作为细分化的体育专业微博,既有报道迅速,传播生动的优点,也存在缺乏深度,定位模糊等问题。本文从分析微博内容,考量传受关系等角度探讨了微博体育报道的特点,并对微博平台在体育报道中的作用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翻开各大报纸,如今来自微博的报道线索已经是越来越多,应用微博寻找发现新闻线索、利用微博和读者互动、纠正微博传播的假新闻,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微博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但有时在微博上发布的消息无法核实,对于记者来说更需要掌握报道方法,有可能一不小心就会写成不符合事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马明新 《新闻世界》2011,(8):130-131
起源于美国的微博,在新浪、人民网上线后,迅速风靡国内,尤以新浪微博为甚。微博在报道上的即时、迅速的特点使其成为传递、发布信息的重要平台。本文就微博在连续性报道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微博如何更好地作用于连续性报道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档案馆微博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六方面探讨了如何提升档案馆微博的吸引力:1.提高档案馆微博的信任度;2.确保档案馆微博的天然"用户粉丝群";3.挖掘档案馆微博的潜在"用户粉丝群";4.以"档案微博"提高档案馆微博质量;5.加快档案馆微博的更新速度;6.提高档案馆微博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尹磊 《新闻传播》2013,(6):126-127
"学习粉丝团"原本仅仅是微博平台上一个普通的网名,自2012年11月起,因为独家、快速、频繁的发布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的新闻消息而备受关注。"他对总书记消息发布的速度比官方微博,包括新华社的各个微博都要快,似乎他对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行踪了如指掌","微博中发布了不少习近平的非常近距离才能够拍到的照片,而且他称习近平为‘习大大’(习大大是陕西话当中  相似文献   

19.
每年3月召开的两会都是各媒体大展身手的重要场合。对于两会报道的新思路、新形式也层出不穷。综观2011年两会,无论是报道观念还是表达方式、表达形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他们"的两会到"咱们"的两会、从"严肃"的两会到"时尚"的两会,以及运用网络日报和微博的形式报道两会,无不显示出媒体紧跟时代锐意进取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李玺 《东南传播》2015,(8):98-100
本文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新浪微博在4·20雅安地震和8·3鲁甸地震中的新闻报道内容进行了统计,借此总结和分析其报道重大自然灾害的特点。研究发现:以"硬信息"打造权威性和公信力、用"以人为本"置换"以宣传为本"、不露痕迹地进行舆论引导,是《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两次地震中的主要报道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