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男孩的阳刚不足,也就是所谓的“男孩女性化”现象,这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青少年教育问题上不断突显的社会现象之一。导致男孩阳刚不足的原因很多,刨根究底,其原因主要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和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美国流行“双性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两千余名儿童作过调查,结果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展一般较为片面,智商、情商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查威森曾对近两千名儿童做过调查,结果发现一个令人惊异的现象: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展一般较为片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男孩通常会被父母寄予更高的期望、赋予更多的责任,同时也被社会深深刻下"乐观进取""有责任、有担当"这些充满阳刚之气的标签。但当下一些男孩的阳刚之气似乎正在慢慢消退,没有了男性的粗犷豪放,性格也呈现女性化特征。造成男孩阳刚之气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影响,即母爱的"泛滥"与"父爱"的缺失。男孩早期男性意识和行为的形成,关键在于观察、模仿父亲的言行,并接受父亲及其他成年  相似文献   

5.
林静 《家教指南》2004,(1):31-31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两千余名儿童作过调查,结果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展一般较为片面,智商、情商均较低,具体表现为:综合学习成绩不理想特别是偏科现象严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时要么缺少主见,要么固执己见,同时难以灵活自如地应付环境。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却大多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全面,文理科成绩均较好,往往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成年后,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更能占据优势地位。这个发现…  相似文献   

6.
《小读者》2013,(3):80-80
有心理学家曾对两千余名儿童作过调查,结果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展一般较为片面,智商、情商均较低。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却大多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全面,文理科成绩均较好,往往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成年后,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更能占据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7.
儿童从出生就被纳入由社会划分好的两个性别范畴:男、女。但是在儿童性别定型化的发展过程中,有些男孩出现了偏差,即出现了女性化的倾向。近来,社会各界对此越发关注。本研究选取正有稳定的性别恒常性认知,在个性和社会行为方面显示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的小学中、高年级的男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位小学教师的访谈和对43位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较为深入的探讨了小学中学、高年级的男孩女性化倾向的程度、具体表现、对儿童的影响并提出了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8.
叶志春 《宁夏教育》2006,(11):58-59
男子汉就应该具备勇敢顽强、粗犷豪放、沉着自信等非凡的阳刚特质。这对个人、社会乃至民族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时期是男孩阳刚特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男教师对他们的性格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这一点,他们对幼儿园男教师的比例都有一定的规定,日本男教师的比率约占7%,美国约占10%。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基本上是女性一统天下。如宁夏大学幼儿园目前有50名教师,其中男教师仅有1名,(许多幼儿园是清一色的女性)。幼儿园教师队伍“阴盛阳衰”的结构导致了男孩性格的不健全,一些男孩言谈举止女性化,性格羞…  相似文献   

9.
我在幼教工作中经过细心观察,发现有一部份男幼儿女性化的现象已相当严重。有些孩子穿的衣服,说话,表情,动作几乎和女孩子一模一样。1987年下半年我对所教班的幼儿进行观察,在31个男孩中有6个明显地女性化,占19.35%;平时在电视中,在幼儿的文艺表演节目里也常会看到这种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忧虑。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种明显的女性化倾向?我的分析是:近年来入园的幼儿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  相似文献   

10.
孔悦 《云南教育》2014,(19):30-32
近几年,“男孩女性化”的现象一直备受关注,并引起了很多教育界人士的担忧。 一般认为,“男孩女性化”的表现主要是,男性应具有的责任、勇敢、宽容、独立等气质,在很多男孩身上并没有表现出来,相反,现在不少男孩缺乏阳刚之气,胆小懦弱,说话细声细气,有的甚至喜欢穿女孩的衣服,爱玩女孩的玩具,呈现出一些女孩的动作和姿态。  相似文献   

11.
吕春阳 《成才之路》2012,(15):98-I0018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两千余名儿童作过调查,结果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展一般较为片面,智商、情商均较低,具体表现为:综合学习成绩不理想(特别是偏科现象严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时要么缺少主见,要么固执己见。同时难以灵活自如地应付环境。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人们对男人和女人有着一些不同的固定看法。《圣经》的创世神话里,男人亚当是上帝创造的第一个人,女人夏娃取材于亚当的肋骨。现在的调查发现,在根深蒂固的性别观念里,男性化性格是工作成就取向的;而女性化性格是情感社会取向的。男性化特质用能力、工具性、活力表达而女性化特质则会和温和、善表达、养育性的字眼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幼儿园都是女性教师,人们担心清一色的女教师可能导致幼儿发展上出现某些不足,如胆小、畏惧等,甚至让男孩在性格发展上女性化。因此,社会呼吁幼儿教育需要男教师的介入。近年来,一些热血男儿投入了这一行业,开始了他们的幼儿教育生涯。我就是这少数人群中的一员。一开始,家里人反对,都说当幼儿园教师没  相似文献   

14.
王守玉 《教育》2012,(16):37
姑且把初中男生缺少阳刚之气、学习成绩不如女生等现象称之为"男生危机"。这些"女性化""娘娘腔"初中男生的显著特征是,留着长发,从背后看上去一副女生摸样,连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腔调都像女生,一举一动都彰显着女性性格特征,是十足的"伪娘"们。男生女性化现象令人担忧,长期下去,势必会带来男生性格中性化,甚至发展为男生没有阳刚之气,缺少勇敢精神。这种现象将导致严重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15.
王守玉 《教育》2012,(6):37-37
姑且把初中男生缺少阳刚之气、学习成绩不如女生等现象称之为“男生危机”。这此“女性化”“娘娘腔”初中男生的显著特征是,留着长发,从背后看上去一副女生摸样,连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腔调都像女生,一举一动都彰显着女性性格特征,是十足的“伪娘”们。男生女性化现象令人担忧,长期下去,势必会带来男生性格中性化,甚至发展为男生没有阳刚之气,缺少勇敢精神。这种现象将导致严重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16.
幼教博览     
美国:流行双性化教育美国心理学家曾对两千余名儿童做过调查,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展一般较为片面,智商、情商均较低。这个发现印证了今日美国的一种崭新的教育思路——双性化教育。如何开展“双性化教育”?美国专家提出了如下建议。1.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2.增加男孩女孩接触的机会。3.不宜将性别特征区分过清。4.顺其自然,切忌威逼强迫。5.避免走极端。丹麦:孩子放在外面“置之不管”德国:“善良教育”从爱护小动物开始爱护小动物是许多德国幼童接受“善良教育”的第一课…  相似文献   

17.
调查:为何男孩不像男孩杭州采荷三小老师任智康,是一位男老师。与女老师喜欢乖巧听话的学生不同,他带了一届小学生后的感觉是:为什么现在的男孩不像男孩,做事不够男子汉,说话"娘娘腔",行动"不敢说,不敢做,独立性差",还经常找老师告状,说女生"虐待"他们。后来,任老师特意做了两年调查,调查对象是杭州四所小学的中、高段具有性格弱化倾向和具有良好性格的男生各35名。他发现,男孩性格弱,跟家庭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融洽和睦的家庭,孩子活泼开朗、热情直率;家庭气氛动荡不稳定,父母及家庭成员经常吵架的,孩子的性格比较冷漠、孤  相似文献   

18.
信息     
《教师博览》2012,(5):32-32
上海八中将办“男子中学”近年来,“男孩危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上海市黄浦区与华东师范大学日前签订合作协议,依托上海市第八中学在高中学段探索建立男子中学,应对当前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男孩危机”,解决学校“阴盛阳衰”、“男孩女性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很快,现已成为学前教育队伍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据调查分析,民办幼儿园教育存有三个误区,即在教学内容上的“小学化”倾向;在教师队伍上的清一色女教师和男孩性格培养上的“女性化”现象;在主导活动上简单的“游戏化”情形。这些问题不引起重视,不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民办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群性别构成的女性化现象特别严重,使儿童的思维方式,心理特点,性格形成处在一个性别结构不合理的成人群中,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这不能不引起家长及社会的忧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