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和人际信任的特点与关系。被试为内蒙古科技大学261名学生。使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进行团体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无性别、城乡差异,其程度处于中间值水平。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中内控性与有势力的他人两部分表现出较强的男女差异,在机遇部分差异不明显。大学生的内控性显高于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2个控制源。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内控性存在强负相关,与有势力的他人、机遇控制源存在强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处于“船在中游”的关键时期,面临诸多重大风险挑战。人际信任是在某一情境下,个体对他人行为的积极预期,以及愿意承担预期风险的心理状态,表征着人们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心理防御力,其有助于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本研究结合中国重大风险情境特点,分别从个人、群际、媒体/文化层面分析该情境下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梳理出引导正性情绪、构建共同内群体,以及增强文化依恋水平等人际信任的提升路径,为推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中日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先行研究的理论和研究结果,对中日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和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际信任水平。研究采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分别在日本以及昆明的几所大学收集数据。调查内容的设计把信任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需要信任的事件联系起来,考察人们封不同交往对象的信任程度。结果发现,中日大学生在封直系亲属的信任程度上没有显着差异。中国大学生的信任是随着亲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变化的。其次,中国大学生比日本大学生更强调关系的实用性。研究结果从中日文化背景的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运用经济学原理,从预防违约和信任投资两个方面对预期损失赔偿进行研究,认为这一制度蕴含着一个悖论:它不能同时实现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社会效率,不能同时实现一方作出承诺时的有效预防与另一方作出反应时的有效信任。采取锁定赔偿额度,以完全预期损失赔偿替代预期损失赔偿可以克服这一悖论。  相似文献   

5.
不信任作为信任的孪生物,可以被视为针对互动过程中被信任方所出现的预期与回馈之间不一致的主观回应,而在本质上,不信任则是一定社会存在条件下交往双方的利益关系的客观反映。在历史渊源上,不信任源自于西方的“共和”传统和“性恶论”信条,因此,不信任是巩固民主制的必要工具和制衡动力,但这项重要功能却常常为人们所忽略。因此在面对现实的信任危机时,人们应当反思是否还是延续一味强调信任的思路。本文认为应当尝试从不信任的角度出发,建构起一种全新的有限信任机制,在树立必要信任的同时,也应强调合理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在不同网络社群中,自我呈现的不同对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的影响。我们采用信任投资任务,对72名大学生被试进行实验。结果发现,网络社群性质的主效应显著。对于自我呈现,就网名来说,真实姓名比虚假名称的网络人际信任水平高,但并不显著;就头像来说,没有显示出其对网络人际信任显著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结论,网络社群性质对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影响.方法:设置实验组与控制组,进行6周的"心理素质养成与训练"团体心理辅导.采用ITS人际信任量表在实验前、实验后与实验后三个月对被试的人际信任水平进行测量.结果:宁夏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得分较高;宁夏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在总分及各分因子上都不存在性别差异;宁夏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不存在年级差异;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具有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人际信任的研究在社会学界及社会心理学界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围绕信任是如何产生的问题,相关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主张“信任是非理性行为”,代表人物是社会心理学家霍斯莫尔,他认为“信任是个体面临一个预期的损失大于预期的得益之不可预料事件时,所做的一个非理性的选择”,即当个体在纯理性的状态下做选择时是不会做出“信任”行为的。  相似文献   

9.
信任是促进在线学习者交互,增加在线学习社区信息流动和知识共享的重要推动力。为了更进一步探索在线学习社区中信任与知识共享的关系,文章将在线学习社区中的信任划分为技术信任、经济信任和情感信任3种类型,通过理论及文献分析,建立了假设模型,使用回归方程对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技术信任、经济信任和情感信任均显著影响在线学习者的知识共享行为;知识共享行为显著影响信任的水平;知识共享经历在信任和知识共享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在上述基础上,从经济收益、情感氛围、关注预期结果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在线学习者知识共享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有机认证市场投机行为盛行以及消费者对有机食品不信任,已成为我国有机产业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在有机认证主体存在投机倾向的条件下,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有机认证双方的策略选择对有机食品消费者信任的影响,结果发现:有机认证双方都有激励维持(投机,投机)的策略选择,只有其中一方的策略改变不会明显影响消费者信任水平。因此,消费者信任的提升要从规范有机认证双方行为同时入手。为此,在政策决策层面,应该通过在有机认证过程中建立信用平台,实行黑名单制度,加强对有机认证过程中的监管,加大有机认证主体投机行为的惩罚力度等措施,有效减少有机认证过程中市场投机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经历由传统社会向风险社会转向的阶段,一些公共突发事件通过现代信息媒介对大学生信任问题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直接或间接造成大学生的信任困境,主要体现在对动机认知、文化认知、人格践行、规范维护等方面的困境。这些要求我们在开展信任教育过程中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和谐发展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开展信任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客观认识我国社会的信任问题,并探究产生信任问题的根源,同时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鼓励大学生的信任行为,使信任教育得以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2.
浅析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夏 《运城学院学报》2000,18(1):106-107
一当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日益加快,人才之间的剧烈竞争,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而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无疑对其合作精神、共处意识、和谐入际关系的建立产生直接的影响,可见,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已成为影响其心理素质高低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有研究资料表明,仅有1744%的大学生对他人行为,他人承诺或(口头或书面)陈述之可靠性具有较高的信赖程度.以开放的心态进行人际交往。70.93%的大学生只具有一般性的信赖程度,不足以协调好自身与他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就大学生领导行为信任问题对国内外文献研究并对大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形成项目池,经过筛选形成初始问卷;随机选取133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施测.对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大学生领导行为信任量表正式问卷,对287名大学生正式施测,对结果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学...  相似文献   

14.
企业信任是当前组织理论研究的主题之一。从人性角度研究企业信任是企业拟人化的逻辑体现,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使得人性处于机会主义与可信度分裂的状态。因此,从有限理性出发考察人的自利本性下的机会主义行为,成为解释企业信任现象及其信任模型的假设前提。信任作为机会主义与可信度的函数,其强度表现为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策略与对他人可信度认知依赖程度。受到人性假设的影响,企业组织中存在着不同信任类型。如何防范机会主义行动,建立企业信任,从而减少不确定性、环境复杂性因素下所产生的系统性风险,是企业信任治理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多角度地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结果表明:(1)在性别上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总体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女性高于男性,特别是在陌生人方面差异更为显著。(2)在年级上,一至三年级人际信任水平随年级而升高,三、四年级基本平衡,虽然四年级的人际信任得分比三年级有所下降,但差异并不显著。(3)在专业上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表现出文科与体育、艺术与理科、艺术与体育上的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以29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大学生在校表现评定量表、人际信任量表进行测试,考察大学生人际信任在完美主义与在校表现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大学生完美主义平均总体得分为152.48分,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大学生完美主义个人标准因子及总分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均显著高于女生;完美主义担心出错和父母要求因子均与在校表现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完美主义个人标准和条理性因子均与在校表现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人际信任总分与在校表现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人际信任分别在担心出错和父母要求对在校表现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在校表现及人际信任有关。完美主义可以通过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对在校表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运用自编“员工对领导者信任结构问卷”,采用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等,对我国442名企业员工进行了调查,探讨了我国企业员工对领导者信任的基本结构。结果发现:①我国企业员工对领导者的信任主要包括四个维度,按重要性依次排列为道德信任、行为信任、权威信任、关系信任;②我国企业员工对领导者的信任结构各维度的得分存在性别、学历层次、职位高低等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且差异的表现是复杂多样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人际信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是影响其心理素质高低不可忽视的因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发展都有积极影响。采用Rotter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调查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现状,分析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特点及其差异,并探讨其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进而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编《大学生人际信任问卷》和SCL-90对100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女生信任他人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信任我方面女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文科生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科生,在信任我得分上文、理工科大学生差异极显著,文科生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科生;(3)随着年级的增加,大学生对他人的信任程度不断降低;(4)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在信任的博弈实验中,在博弈双方是个体还是群体时,他们表现出的信任水平是否不同呢?这是过去一、二十年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往大多数研究表明,群际信任显著低于人际信任,但也有部分研究发现了不同的结果。目前,关于人际—群际信任的差异主要采用投资博弈、礼物交换博弈、最后通牒博弈等任务进行测量,作者仔细梳理了基于不同任务的研究结果,并从群体因素(如群体身份、群体支持、责任分散等)和情境因素(如风险、沟通方式、信息)两个角度分析了可能影响人际—群际信任差异的因素。今后应该进一步改进研究设计,澄清人际—群际信任差异的表现,探讨各种可能的调节机制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