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黄金比与斐波那契序列1,1,2,3,5,8,13,21……之中存在一著名的关系(若用F_n表示斐波那契序列第n项),我们可定义这一递归序列为: (1) F_1=1,F_2=1,F_(n 2)=F_(n 1) F_n(n≥1) 这一关系即当n增大时,斐波那契序列中相邻的项F_(n 1)与F_n之比趋向于黄金比,作为丰富高中代数课内容是一极好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对文献[1]中的一道经典题目的起源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梳理,并探讨了其与一个经典恒等式——斐波那契恒等式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由斐波那契数列谈数学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斐波那契数列想到"黄金分割律"是数学美的集中体现.首先谈到数学美是人的本质力量通过思维结构的呈现;然后谈到数学美的六个基本特点:简单性、统一性、对称性、整齐性、奇异性和思辨性;最后谈到数学美的地位和作用,并谈到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字断疑案     
陈林  冰样柠檬 《阅读》2007,(3):32-33
一清朝乾隆年间,年轻人尤虚父亲死后,生活困难。他去县衙状告店主邱明欠其父五百两白银赖账不还,并有借契为证。二尤虚的父亲于康熙帝(乾隆帝的祖父)年间去世。年迈的邱明哭告县官:他与尤虚的父亲生前确有来往,但从未向尤家借银,尤虚纯属诬告。三谁是谁非,一时难以明断。县官令  相似文献   

5.
曹明法 《阅读》2010,(4):13-14
台湾作家林清玄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很小就跟着父亲下地干活儿。有一次,干活累了.他跟父亲坐在田埂上休息。他一言不发,呆呆地望着远处出神。父亲看见他这个样子,问他想什么。他说:“等我长大了,不种地。也不上班。”“那你干什么?”父亲问。  相似文献   

6.
“爱生模范”李开荣老师离开我们已逾百日,然而他的崇高精神和伟大人格却会永留人间,百年不渝。他在平凡的岗位上,26年如一日所做出的不平凡业绩,犹如一座高山,矗立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令人景仰。他那难能可贵的“五种精神”,在大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的跨世纪伟业中,尤其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循环数列的特征根;矩阵的对角化及二阶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等相关理论,给出了三种计算Fibonacci(裴波那契)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幸福的换算     
黄孩儿 《阅读》2008,(11):11-12
我有一个朋友.13岁,正是花季的年龄,不幸双目失明.后来他父亲送他去了一所盲校,没想到,盲童都很羡慕他,因为毕竟有13年的时间他曾亲眼看到过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知道花朵如何美丽,太阳如何明亮,白云如何飘逸,天空如何蔚蓝。他更知道爸爸、妈妈的笑脸。很多盲童都说,假如能让他们知道其中一件,就是最大的幸福。正因为如此,他懂得了满足,  相似文献   

9.
失踪的鼻子     
《阅读》2007,(6)
提起童话,大家自然会想到安徒生、格林兄弟。其实,在意大利,还有一位家喻户晓的童话大师,他的名字叫罗大里。罗大里是二十世纪伟大的儿童文学家之一。长期担任记者和儿童副刊的编辑,办过儿童杂志,非常了解儿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一生为儿童写了大量的作品。1970年罗大里被授予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世界儿童文学领域内的最高奖项。他的很多作品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陪伴全世界的儿童成长。让我们一道走进他的童话世界吧。  相似文献   

10.
罗大里 《阅读》2007,(6):9-10
提起童话,大家自然会想到安徒生、格林兄弟。其实,在意大利,还有一位家喻户晓的童话大师,他的名字叫罗大里。 罗大里是二十世纪伟大的儿童文学家之一。长期担任记者和儿童副刊的编辑,办过儿童杂志,非常了解儿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一生为儿童写了大量的作品。1970年罗大里被授予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世界儿童文学领域内的最高奖项。他的很多作品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陪伴全世界的儿童成长。让我们一道走进他的童话世界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坐车     
父亲好不容易进一次城,我陪他看过高楼大厦后,又打的去一处风景区玩。下车时,父亲看见我给了司机20元,就说:“坐一阵车怎么要这么多钱?”我说:“不多,这已经是最便宜的了。”从风景区出来后,父亲不肯坐车了。从风景区到家有10公里,走回家那还不得累死?我还是叫了一辆的士。父亲见我不听他的话,就生气地自己走了。我问司机要多少钱,司机说最少要25元。我预先付钱给司机说:“等一会儿见到我父亲,你就说只要两块五毛。”司机问我为什么要骗父亲,我说:“我父亲刚从乡下来,他心疼钱,死活不肯坐车。”司机愣了一下才说:“好吧。”司机把车停到父亲…  相似文献   

12.
叶小沫 《阅读》2023,(Z7):4-13
<正>幼年和童年1894年10月28日,爷爷出生在苏州城悬桥巷一个平民的家里,他的父亲叶钟济是账房先生。爷爷出生的时候其母亲30岁,父亲已经47岁了,后来又有了两个妹妹。家里的生活清苦,常有衣食之忧。然而父母心地善良,为人忠厚,家庭温馨,为爷爷幼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块优良的土壤。爷爷说他从懂事起就很佩服父亲的为人,佩服父亲的“孝道”和“仁心”。  相似文献   

13.
试论姜维     
姜维(公元202—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在少年时代,姜维就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读经学家郑玄的著作.而且他为人好立功名,还交结了一批敢死之士,不务农桑,专习武功.他的父亲姜冏,东汉末年为天水郡功曹,后因当地少数民族羌戎叛乱,战殁于战场,因此东汉王朝赐姜维官中郎将,参本郡军事.  相似文献   

14.
傅玄论     
魏末晋初,在今陕西耀县泥阳(晋时属雍州北地郡泥阳县)有一位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也是一个颇受朝野器重的诗人,名叫傅玄,字休奕。他生在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卒于晋武帝咸宁四年(公元217年—278年),享年六十二岁。傅玄祖籍灵州(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祖父名燮,在东汉任汉阳(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北)太守时,为胡骑数千及造反的群众所围,于汉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战殁;他的父亲名千,那时才十三岁,以后也成为知名人士,在曹魏时作过扶风太守。  相似文献   

15.
张章 《阅读》2006,(11):4-5
今年是父亲张天翼诞辰一百周年。我无法想象一百岁的父亲是个什么模样,但他七十九岁去世前,永远刻在他脸上的灿烂阳光般的笑容,像印在我心里,令我终生难忘。父亲总是从心底里发出畅怀大笑,笑声会感染周围所有的人。幽默乐观的性情,伴随父亲一生,这与他的父亲——我的祖父对他的影响教育分不开。据父亲回忆,祖父是清末进士,曾被选为江宁知事,“是个诙谐的老人,爱说风趣的话。待儿女像朋友。”(张天翼:《我的幼年生活》)而且祖父受了当时进步书报杂志的影响,思想很前卫。父亲二十几岁时,常来往于上海、南京、杭州,以写作为生,并以此赡养祖父母…  相似文献   

16.
魏宇杰  周德进 《阅读》2023,(72):44-47
<正>1955年春,当火车从九龙驶入罗湖,郑哲敏看着那高高悬挂的五星红旗,忍不住心头激荡、热泪盈眶,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尽管对祖国的现状和未来自己的科研有很多的未知,但郑哲敏深知,他再也不会寄人篱下,像浮萍漂在水面。从此刻开始,他将为自己的国家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奉献自己的每一滴汗水。  相似文献   

17.
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父亲的四十余封信。这些信距今已有多年了,信纸已然发黄,笔迹也因岁月的潮气浸袭而变得模糊不清。从考上师范到参加工作,我的人生轨迹便被界定在城市,而父母却自始至今都扎根在那山青水秀的乡下。于是,信便成为我和父母感情交流的纽带。父亲隔三岔五地给我写信,其中我印象特别深的有三封。第一封信距现在已经9年了。那时我刚考进师范,第一次一个人远离父母在外生活,感觉很不适应。收到父亲第一封家信时,压抑的思乡之情像开闸的洪水一样涌上心头,泪水也止不住地越擦越多。父亲的信中有一段话对我感触很深。他说:“孩子,我首先要告诫你不要想家,要培养独立生活能力,你既然已经选择了当教师,  相似文献   

18.
乘机发展以图大计李渊是十六国时凉武昭王李暠的后代。北周时,其祖父李虎死后封为唐国公,其后李渊的父亲李昞和李渊自己都相继袭封。隋代北周后,李渊被补为千牛备身(皇帝的亲身护卫),由于隋文帝的独孤皇后又是李渊的姨母,更有利于他在政治上的发展。李渊先后做过谯州、陇州、岐州刺史。又先后为荥阳、楼烦郡守。隋炀帝进攻高丽时,他为之督运军粮。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杨玄感起兵以后,又任弘化留守,并受命节度关右诸郡兵。大业十一年,又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镇压了毋端儿、敬盘陀等起义军。义宁元年(公元617年)初,李渊作了太原留守。就在这一年,李渊起兵反隋了。当时,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正在遍地燃烧。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在中原屡战屡胜,逼近东都。豫章(江西南昌)的林士弘也屡败隋军,豪杰争相应之。其地北自九  相似文献   

19.
剩下半碗饭     
王韭 《阅读》2014,(Z6):22-23
<正>14岁那年,父亲给我找了个继母。继母带来了一个男孩,比我大几个月,我叫他"喂"。家里陡然增加了两张嘴与"喂"的学费,父亲的脸开始阴沉起来。每到吃饭时,"喂"总是低着头一粒粒地扒着碗里的饭,吃完了也不敢再去盛第二碗,因为父亲在旁边冷眼瞪着。只有等我和父亲先后离开桌子后,继母才会趁我们不注意,迅速将我剩下的那半碗饭倒进"喂"的碗里。一天,我照例剩下半碗饭,但我却悄悄溜进厨房,舀了一勺盐倒进碗里,然后回到桌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放下碗  相似文献   

20.
朱虎兴 《阅读》2008,(3):1-1
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是意大利著名的指挥家、大提琴演奏家。他到过很多的地方,指挥过无数的乐团,也见过无数的达官显贵。在托斯卡尼尼80岁时,他的儿子好奇地问他:“您觉得您一生中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他回答说:“我现在正在做的事,就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不管是在指挥一个交响乐团.或是在剥一个橘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