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培养哲学精神: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体现哲学的反思功能,渗透哲学的批判精神,贯彻以培养学生"思"的能力为目标的哲学教育观念,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失其为哲学的本性,焕发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哲学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关注现实,将哲学批判同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实践精神,促使马克思完成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从而实现哲学上的革命变革,马克思哲学不仅在于正确地说明世界,而且更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因此,应当将马克思哲学同无产阶级革命初中相结合,同时也就应当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哲学,这是马克思哲学实践精神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西方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四种形态的变迁,分别是古代本体论哲学、近代认识论哲学、德国古典综合统一的哲学和现代"拒斥形而上学"的批判哲学。哲学形态发展的背后凸现的是人类精神发展的逻辑,展现了人类的客观精神→主观精神→主客观统一的精神→批判精神。这条主线体现了哲学的发展与人类精神的发展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精神表现。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哲学教育的危机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哲学教育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其主要症结在于作为教育缺乏对哲学真精神的正确理解,因此,只有真正地转变哲学教育观念,回归“其所是”,才有可能使我们的哲学教育教学成为一项传承和提升人们哲学智慧的神圣事业。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哲学修养是教师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教师自身的哲学修养,有利于教师加深自我认识,提升教育境界,进而关注和充实儿童的精神世界。当前儿童存在精神异化现象,教师的哲学修养与儿童精神发展存在内在一致性,应通过提升教师的哲学修养来重构儿童精神,要改变传统的哲学偏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学会理性反思和建立平等对话的师幼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从古希腊哲学中“逻各斯精神”和“努斯精神”两个核心要素的矛盾分析出发,探讨了古希腊精神哲学从智派到苏格拉底思想发展的内在的精神动力,指出其在依靠这两大要素超越了自然哲学之后,由语言逻辑和自由精神双方各自的“自否定”原理而一步步走向辩证法和神学的必然性,澄清了西方理性主义传统一开始就表现出来的主体自身的内在矛盾性。  相似文献   

7.
论哲学的批判与批判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必须渗透或贯穿着一种批判意识和批判精神,这应是所有哲学都应具有的一个共同性特点,而哲学的批判不同于政治上的批判,哲学批判的本真底蕴是考察分析,这种考察分析是一种辩证的扬弃。哲学的批判具有观照视角上的总体性,批判向度上的多维性,深刻性和智慧性的特点,哲学的批判必须以一定的批判精神作支撑,哲学的批判精神是贯彻于哲学批判之中的灵魂,它象一种普照的光,指示着哲学批判的路标,哲学的批判既需要一定的科学精神作支撑,也需要一定的人精神作支撑。  相似文献   

8.
教育哲学的价值并不在于为教师提供了多少操作技能,而是体现为涵养教师的教育智慧。教育哲学涵养教师的教育智慧的内在机理是借助教育理念,助产教师的"教育学意向";秉持哲学眼光,型塑教师"问、思、行创新"的精神品质;凭借理论思维,廓清教师的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9.
哲学精神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形上力量,是一个民族创新意识的核心。哲学教育是造化哲学精神的必然途径。哲学教育应着力培养人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实践意识、个性意识和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0.
哲学教育的规范化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规范化建设的欠缺,是制约我国哲学教育发展的瓶颈。“哲学教育的规范化”主要指哲学教育的专业化、正规化与系统化,它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矛盾,相反构成了后者的根本途径和重大前提。哲学教育的规范化不是一种外在的形式化的要求,而是包含着实质性内容的对学生“哲学精神”的熏陶和培育。根据上述理解,本文从基本原则、哲学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的评估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对“哲学教育规范化建设”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1.
哲学是追求生活中的智慧。哲学教育的目的和功能在于使人学会思考、教人经得起痛苦和磨炼。在素质教育视域中,哲学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当前中国高校普遍存在以"非哲学"的方式进行所谓的哲学教育。哲学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以"哲学对话"的方式恢复哲学教育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从教育理念上看,幸福教育关注人的情感,培养能够创造幸福、体验幸福和享有幸福的全面发展的人。高校的数学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数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和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美、数学的理性精神,应充分运用数学的文化精神去感染、教育学生,体现人文关怀,融入幸福教育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大学的企业家精神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的企业家精神”和“大学精神”在高等教育领域正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两者之间既有着内在的联系性、又有着内在的冲突性。如何实现大学精神与大学的企业家精神的统协整合是21世纪大学的理性选择,这就是人文精神加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哲学与哲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陷入困境的原因在于我们以非哲学的方式教授哲学,哲学有自己的特点,哲学的特点就是沉思和分析。哲学本身是一种本体的或形而上学的思;哲学是一种面向前提的思;哲学是一种面向生活世界的思。哲学应体现出对智慧的追求,对人的价值、意义的思考,以及对时代的关注,应引导学生学习哲学的思维方式,进入哲学活动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试论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校风、校训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领域,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校风、校训各自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四个概念并非完全孤立,从教育学、社会学、哲学和管理学等不同角度出发都可以看到四者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并可以构建一个体现四者深层关系的二维坐标系:办学理念是办学特色、校风和校训的基础和源泉;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校训与校风是应然与实然的关系;校风是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校训物化的风尚;校训是办学特色、校风践行办学理念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创新精神的内在一致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意味着破旧立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其实践思维方式历史地承载 了人类实践的开放性和创造性特点,而生存实践观、历史辩证法、劳动异化观则集中体现了批判精神、超 越精神和革命精神,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创新精神具有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教育传统源远流长,所蕴涵的思想博大精深。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在教育理念、教学思想等方面自成体系。他打破了传统禁锢,倡导教育公平,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思想与实践充分体现了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8.
The Blackwell Companion and Blackwell Guide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edited respectively by Randall Curren and by Nigel Blake, Paul Smeyers, Richard Smith and Paul Standish, are potentially field-defining volumes. The present essay moves back and forth between the two books to assess the overall impression they provide of the 'state of the art'. Whilst both texts can be criticised for failing to engage sufficiently with non-philosophical work on education, these are otherwise estimable volumes, containing many fine essays that can be read with profit.  相似文献   

19.
刘海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5):139-141
“虚“是中国古典哲学与美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是对“道“的存在状态的描述.文章从“虚“的字源考证着手,具体考察了它从哲学层面向美学层面的转化,它体现了中国人的生存方式与审美追求.对这一范畴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古典艺术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闻一多诗歌的主题、意象、审美风格都同基督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诗歌以殉道者形象作为抒情主体,讴歌牺牲精神,并表现出悲悯情怀。而其诗中昂扬奋发的生命激情与生命意识则体现了基督教文化的顽强的生命意志力与以死求生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