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霞敏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0):116-119
奥斯丁在《理智与情感》中沿用了18世纪流行的二元对立的“小说情节图式”,但又有所创新,使笔下的女主人翁突破了流行模式的束缚,从对立走向了和谐,完整体现了作者意欲表达的爱情———婚姻观,也塑造出了饱满、真实的人物形象,完成了类型人物向典型形象的演化,达到了艺术与思想的高度和谐。  相似文献   

2.
朱立元从蒋孔阳的实践创造论美学思想入手,充分肯定叔本华、克罗齐、弗洛伊德、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在破除二元对立方面的功绩,并在海德格尔等人的影响下.从存在论维度理解和阐释实践范畴,建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的本体论美学,突破了传统认识论的束缚,超越了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践存在论美学.在对实践的理解上,他比朱光潜、蒋孔阳等人又进了一步,认为实践还包括个体感性生命的生存活动,即广大的人生实践,艺术活动也是人的全部人生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他要求返回到人与世界最本原的存在讨论审美问题,以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逻辑起点,把生存论引入实践美学,用生成论取代现成论,以此发展实践美学.  相似文献   

3.
艺术教育与艺术创造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创造活动则是和艺术教育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弄清楚艺术教育、艺术创造活动的概念内涵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章着重从艺术教育与艺术创造活动的本质、实施过程、目的和任务等几个方面作了比较分析,以期能把艺术教育的概念内涵解释清楚。在指出艺术教育与艺术创造活动的区别的同时,文章也深刻分析了艺术教育与艺术创造活动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4.
高师音乐教育艺术实践应围绕校园艺术活动.艺术观摩活动和艺术采风活动三大内容,从艺术实践教学的组织主体和活动主体出发,在音乐会、音乐观摩、社会演出、音乐欣赏,艺术采风等多样化的艺术实践形式和途径方面积极探索艺术实践活动,并将高师音乐教学与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拓展与延伸,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6,(3):144-148
21世纪初从艺术生态角度剖析话剧逐步进入主流艺术批评的视域。话剧的艺术生态论是从艺术生态学的角度对话剧的内外特征进行研究,在界定话剧艺术生态学的概念基础上,由内而外的逻辑关系进行剖析话剧这一艺术形式的形成、类别、表演特征、影响风格等,是崭新的艺术批评角度对话剧进行深层的剖解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6.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伴随着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布道,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中国,从此拉开了中西方文化交织、渗透之序幕。以钢琴艺术为代表的西方艺术与在中国有着三千年历史传统的古琴艺术,这两种中西方艺术形式在不同的哲学思想影响下展现出大相径庭的音乐艺术思维特征,形成了东方的线性音乐思维与西方的和声音乐思维,东方的感性写意音乐思维与西方的理性科学音乐思维,以及东方的"对立统一和谐观"音乐思维与西方"对立斗争的和谐观"音乐思维等三个不同维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冯旋 《考试周刊》2012,(29):155-157
艺术实践是指艺术专业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活动的形式,将课堂上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与技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并加以灵活运用,从而实现知识深化的一种教学活动。长期以来,在部分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艺术实践的重要性,一味强调课堂教学、琴房教学,并对音乐专业加强艺术活动存在着一些错误的理解和认识,认为艺术实践是音乐院校学生的任务,音乐师范专业的学生今后是做老师的,而不是从事舞台表演的,将教学与舞台艺术实践对立起来,导致许多学生在校几年没有上过几次舞台,缺少艺术实践的锻炼,更没有组织过音乐活动。提高音乐专业的教学水平,加强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音乐表演的诠释概念是从西方的音乐实践与创作的历史演变中引发出来的.通过历史梳理,我们看到西方音乐表演总体上经历了从"音乐演奏"到"音乐作品演奏",再到最终形成面对特定对象的"音乐表演诠释"的历史脉络.正是由于受到了19世纪浪漫主义美学观念的深刻影响,音乐作品观念才获得了在美学艺术领域中提升地位的历史机遇,从而产生了对伟大音乐作品进行"诠释"的概念与艺术实践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艺术活动和日常活动的现实的美学关系出发,关注当今社会中艺术的审美呈现,表现出人的彰显、大众文化与精英意识的对立、视觉文化甚至身体美学的出炉、消费观念潜在的运营等特征,剖析美学关系的发展趋势,进而重申了美学诗意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水彩画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种,有着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它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在18世纪的英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独立的艺术形式。20世纪印象派画家对光、色的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推动了水彩画的新发展。以及后来的现代派、抽象派画家在各自的艺术语言的实践中与水彩画的结合,也为水彩画注入了新的含义和启迪;水彩画传入我国至今也有百余年的历史,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水彩画也跨入了一个崭新、繁荣的发展阶段。在新时期,如何发展中国水彩画,成为了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中的悲剧与艺术美学中的悲剧不是同一概念,这是认识这一课题的前提条件.任何一门艺术都来源于现实主体的客观物质实践活动,又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一定文化环境,一定阶级、国家和民族的时间活动.这种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文化氛围下形成的特定国家民族的客观物质实践活动经过长时间文化沉淀,便形成了特定的审美心理.就审美心理而言,中国传统的悲剧,审美心理与西方的悲剧审美心理有很大的差异性,这一点从悲剧的表达形式上就可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2.
美国教师教育课程中,长期以来存在着任教学科与教育学科分离与对立的现象,20世纪80年代后,二者出现明显的融合趋势,反映了教师专业化的种种新特征。学科融合直接受到认知科学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结构,突出表现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概念的提出。PCK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在美国教师教育实践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对当前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也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美的艺术从文艺复兴启动,到18世纪成形,在19世纪得到基本定型,20世纪初方最后完成。这一西方现代进程中形成的美的艺术,具有世界性的意义。美的艺术由建筑、雕塑、绘画在文艺复兴领跑,然后在音乐和舞蹈、文学和戏剧中,丰富展开,最后形成以上七大门类为基础的美的艺术体系。在理论上,经过文艺复兴的Arti del Disegno(心创艺术)、18世纪“美的艺术”(法语Beaux arts、英语Fine art、德语Sch9ne Kunst)、19世纪的黑格尔的美的艺术哲学即?sthetik(美学)三大阶段,世界知识体系中的“艺术”得到定型。  相似文献   

14.
艺术体验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是指人们通过亲身艺术实践所获得的一种深层次的、与人类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内心感受。探讨艺术体验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其目的是人们重视艺术体验在儿童教育中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人们在艺术活动中获得艺术体验的必要条件和几个显著特征,并从美学、心理学和我国艺术教育现状等视角阐述了艺术体验在艺术活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因为没有解决好方法问题。理论界未能科学界定音乐学概念。知性分析方法形而上学地阐释音乐与学的关系,相互对立的意见不能提供音乐学有价值的认识。卡冈《艺术形态学》所采用的方法的优势在于,注意到音乐学是一种动态演化的创作形态。经历了从发生、发展到成熟的现代音乐艺术样式(包括语言音乐综合体与音乐语言综合体两类模式)的悠久历程;音乐学创作包括两个对立、互补的阶段:学阶段和音乐阶段;学阶段的学特征具有“可唱的诗”的要求,音乐阶段的音乐性则是作曲家将“可唱的诗”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它的声音、意义转化为音乐形式而发挥、创造的艺术效果;这为合理界定音乐学提供了适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素养导向的单元设计,应打破“大单元”与“小单元”之争,告别“知识单元”与“项目单元”的二元对立,迈向知识与项目的统整。具体实践中,需围绕单元目标设计好关键问题,触及概念本质,以形成物理观念;组织好探究活动,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以发展科学思维;开发出实践项目,打通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以培育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17.
艺术体验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是指人们通过亲身艺术实践所获得的一种深层次的、与人类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内心感受.探讨艺术体验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其目的是人们重视艺术体验在儿童教育中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人们在艺术活动中获得艺术体验的必要条件和几个显著特征,并从美学、心理学和我国艺术教育现状等视角阐述了艺术体验在艺术活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把马克思经济学中的生产方式的概念引入艺术领域,从而跳出了传统内容与形式的对立,创立了技术决定的艺术生产理论,并运用这种理论分析艺术生产的变革,提出了诸如"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韵味的消失"等极具影响的美学概念与命题,这可以说是本雅明在美学上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对高师音乐教育艺术实践途径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师音乐教育艺术实践应围绕校园艺术活动、艺术观摩活动和艺术采风活动三大内容,从艺术实践教学的组织主体和活动主体出发,在教育实习见习、音乐会、音乐观摩、社会演出、音乐欣赏、艺术采风等实践形式和途径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将音乐教育艺术实践由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形成教学互动、学练相融的动态模式。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前半期中国电影的美学观念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半期 ,中国民族电影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电影的基本美学特点。我们如果沿用西方传统的电影观念无法确切地涵盖中国电影的艺术实践活动 ,因为中国电影观念实际上基本是以“意义”,也就是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美学的特点呈现为观念的复合体 :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艺术观、美国叙事的连续性、苏联的对立冲突原则 ,以及中国古典美学的诗意融贯一体。其中 ,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艺术观居于核心的位置 ,既关指内容 ,又统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