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元明清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租佃和典卖的形成与发展是元明清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所有权制度变迁的主要体现.元明清时期国家基于西南边疆的稳定而对其土地所有权关系予以法律调整,而西南少数民族则在其固有习惯法不能有效维护其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逐步主动移植汉族的所有权制度,二者互动的结果使西南少数民族土地所有权的变迁表现为国家主导下法律的主动移植.  相似文献   

2.
居住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受地理位置、历史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区域经济发展与中东部地区比相对落后。本文拟对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提出基于区域实际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若干策略,希望能够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民族习惯法在民族地区的纠纷解决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民族习惯法缺乏体制保障,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以及在审判过程中的适用有限,导致其在民族地区的司法实践中往往无法发挥作用.应通过明确民族习惯法的适用标准、系统汇编、立法与程序确认以及培养民族地区法官对习惯法的适用等途径,为民族习...  相似文献   

4.
当前西南少数民族法制史的研究形成"描述性"法史学和"解释性"法史学两种进路,应当在此基础上把坚持历史学本位与历史人类学方法的运用两者有机结合,以拓展其研究领域和深化分析。  相似文献   

5.
基础性是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受教育的本质属性.多元的文化生态环境要求基础教育为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构建一种有差异的基础.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应致力于构建学校教育与民族社区生活、个体生命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文化自觉与教育自觉的有效链接.  相似文献   

6.
西南是中国民族文化多样性最典型的区域之一 ,各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宝贵的生态智慧。对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研究 ,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也能够为西南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历史参照。在大力实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 ,倡导各民族和睦相处、与自然和谐共生价值取向的今天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观无疑给现代社会提供富有启示意义的独到智慧。在西南地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 ,只有坚持把科学发展理念与各民族传统生态智慧相结合 ,才能形成各民族相互尊重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 ,真正实现民族团结 ,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 ,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社会,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制约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因素,主要有人文、经济、自然、政策和文化等,也有别于发达地区和省份其他地区的特殊性.新时期推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动力机制主要有现代新型农业产业化、现代工业的规模化、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民族事业的迅速发展、政策规划的科学合理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以电大为基础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开放大学,必须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开放大学的建设与创新的问题上要注意解决好关键性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开放大学,以全新的体制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关注和改善乡土民生,着力转换话语体系,注重文化熏陶,引导实践养成,使广大乡亲真正理解、认同、信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由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的生态环境脆弱、承受能力低;经济类型单一化;贫困人口覆盖面大,返贫率高;基础设施落后与缺乏;教育严重滞后等等现状,决定了其社会保障特殊性,既区别于城市的社会保障,也有别于一般农村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清末,剪辫易服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进而形成了三种不同的主张。满清的守旧权贵及社会上的保守人士以保存清朝体制为由坚决反对实行剪辫易服,而当时众多的改革人士和革命者又都寄希望于剪辫易服以改变人们的守旧观念,以进行不同程度上的政治革新,还有一部分人则从维护国家利权的角度提出只剪辫不易服。从当时的实际情形来看,第三种意见最可行。  相似文献   

12.
北宋王朝在边防政策上素有“重北轻南”的特点,借鉴唐代的经验,在对以少数民族为主的西南地区统治政策的选择上延续以夷制夷的羁糜政策.大量设置了乡兵尤其是少数民族乡兵。在北宋王朝经略西南地区的过程中.由于地理条件和多民族杂居等因素的影响,乡兵依托政府在这一地区修筑的大量堡寨,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统治势力的加强,清统治者着力开拓的“苗疆”主体,相对于明来说,向西南腹地推进更深,苗疆主体在明为湖南湘西,而在清,主体所指越过湖南湘西,延伸至贵州。清王朝在苗疆大力发展义学,其目的一是“振兴文教”,实行基础教育,使苗疆地区与中原“一道同风”,推行所谓的“教化”政策;二是开科举之门,准予苗疆士子、苗生“一体应试”,并利用“田字号”边额制度,保证一定名额的苗族知识精英层进入中原王朝的官僚系统,借此沟通苗疆与整个国家管理体制的联系,加强对西南腹地的经营。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调动劳动者工作的积极性和提升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有着积极的作用.它是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一种权益的维护纽带,劳动者是通过人才派遣的方式进入各用人单位,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劳动合同法的制定赋予了人才派送合法的身份,要求对雇用单位和用人单位各司其职,同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发展中为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促进我国各区域的发展,在少数民族区域的人才派送中应充分运用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各民族人民共同步入法治社会,需要在民族地区创建一个法治得以生存的环境,这个环境的建设应包括民族地区民俗习惯的整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提升民族地区经济和生产力水平;改善民族地区交通通讯条件;积极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消费争议解决在国际上的做法虽然各异,但是其理念都是趋同:首先,以调节为主。从着重对抗性质的诉讼改为以行政或司法机关调解为主,由此就可以看出事先的约定以及合同效果重于事后的裁决;其次,法律经济学思想逐渐成熟。从手续齐全、常规的高消耗诉讼转向低成本小额诉讼、公益诉讼或者集体诉讼,进而加强非诉方式解决从而降低诉讼成本。  相似文献   

17.
清末新政是清王朝在统治风雨飘摇之中采取的自救改革。张荫棠、联豫等人在西藏推行的新政便是在清末新政这一重大背景下进行的。清末新政法制出台法规全面,涉及西藏行政、经济、文化教育等等,但由于腐败的满清王朝即将覆灭和财政紧缺,新政法规很多措施并未实现。最终,清王朝覆灭,新政流产。  相似文献   

18.
保定师范学校,百年辉煌,深厚的历史积淀孕育了独特的育人理念,培育出大量人才,尤其是清末民初时期,可谓英才辈出,其严治校、重全面、重全程、重德育等方面的育人理念,对当今师范教育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当今师范教育应严把入口关,选拔优秀学生,对学生从严管理,强化德育,重视对学生全面和全过程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作为满洲贵族的起源地,被清朝政府视为"祖宗肇迹兴王之所"。清军入关后,为了保护"龙兴之地"对东北地区实施了封禁政策。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本民族利益,保持满族风俗,防止汉化,独享广袤的自然经济资源。封禁东北是清王朝统治边疆地区的重要方略,其封禁范围的广泛性,封禁对象的针对性和实施过程的反复性等特点,使东北地区走上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从而对当时及后世的东北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