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情意是影响数学免费师范生数学专业素质的主要因素.数学免费师范生的数学情意素质具备程度较高,数学能力素质具备程度较低;数学专业素质在性别和年级之间存在差异;数学专业素质与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情意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情意对数学免费师范生的数学专业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1 问题的提出 PISA 2012将数学素养定义为:“数学素养是个体在各种情境中进行数学表达、数学运用、数学解释的能力,它包含数学推理、运用数学概念、数学步骤、数学事实和数学工具来描述、解释和预测数学现象.它帮助个体认识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所起的作用,做出有根据的判断和决策,成为具有建设性、参与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公民”.[1]  相似文献   

3.
数学学科理解是对数学学科本质及其思维方式的一种本原性、结构性的认识,包括三个层次:数学双基层、问题解决层和数学观念层,六个要素:数学基本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学科方法、数学学科思想、数学学科思维和数学学科精神.数学学科理解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具有关联性、发展性和情境性的特征.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必须依托情境,以问题为引领,在数学活动中提升数学思维、促进数学理解.  相似文献   

4.
数学文化是指人类在数学行为活动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产物和精神产物的总和,而其中的物质产物是指数学命题、数学方法、数学问题和数学语言等知识性成分;精神产物是指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和数学美等观念性成分。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作为数学教师素质结构的先导性成分,数学观由数学知识观、数学本质观和数学价值观构成.数学教育观包括数学教育目的观、数学教育过程观和数学教育价值观3个主要部分.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对其数学教育观有重要影响.数学教育文化观、数学教育哲学观和数学教育价值观之间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及自我效能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业自我效能和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1)数学成绩高分组和中分组学生在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业自我效能各因子上均显著高于低分组学生;男生在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自我效能各因子上显著高于女生.(2)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业自我效能和数学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数学学业自我效能和数学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业成绩回归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数学作业往往只停留在机械练习这一层面上,而数学写作这种极富创造性的新型作业形式,可以使参与数学写作的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尽情释放,有利于激发和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阐述数学知识和道理的能力。数学作文体裁可分为数学小论文、数学学习体会、数学日记、数学散文、数学诗歌、数学相声、数学谜语、数学对联、数学诗等等。  相似文献   

8.
李倩 《学周刊C版》2019,(4):56-57
数学文化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越来越受到数学界和教育界的重视。因此基层的中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和发展、数学名家和数学名题、数学应用的广泛性等,让学生能从数学课堂上汲取数学文化的营养,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对此,教师可主要从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史、数学美、数学和其他文化的关系等方面来展示数学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在数学认识活动中的具体反映和体现,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工具、手段和方法.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中的精髓,任何数学事实的理解、数学概念的掌握、  相似文献   

10.
数学文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大亮点。从课程论的角度讲,数学文化由数学知识和数学观念两部分组成,其中数学知识包含数学命题、数学语言、数学方法和数学问题等;数学观念包含数学思想、数学精神、数学意识和数学美学等。《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文化的渗透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数学文化的内涵,以及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原因和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徐利治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数学哲学家、数学教育家和数学方法论专家.他的研究涉及分析数学、组合数学、计算方法、数学基础和数学方法学等众多领域.他从无限研究的数学哲学思考、数学本体论思想、数学方法论、数学真理观等方面都为数学哲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日本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的著作《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在中国数学教育界尽人皆知.米山国藏基于数学发展史的观点,结合数学基础、数学悖论、数学素养、数学与自然科学、数学与文学创作等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深入地阐述了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同时,在他的论著中蕴含着大众数学思想、正确认识数学的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的辩证关系对数学教育产生积极作用等深刻思想.自1986年中文第一版至2019年中文第二版的三十多年中,《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对中国的数学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语言是由数学符号、数学图形和简化了的自然语言所组成的高度抽象的专业语言,是进行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数学交流的工具。它一般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式语言。文字语言是用文字来表达数学内容的一种数学语言,是数学化了的自然语言,常以数学概念、数学术语的形式出现。图式语言指包含一定数学信息的各种图或表,包括形象图、示意图、数学关系图和几何形体图。符号语言是用数学符号来表达数学对象、数学名称、数学关系等,是数学中通用的、特有的、简练的语言表达形式,包括数字、字母、运算符号和关系符号等。这三种数学语言各自独立又可相互转化;这也正是数学语言的特点所在。  相似文献   

14.
数学意识即主体能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用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感知、分析、处理问题的心理认知活动和思维习惯;是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方法在人脑中的综合;对主体的数学活动具有调节、监控和指导作用。数学意识具有自觉性、能动性和发展性特征。影响数学意识的因素有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情感等。在新课标中体现为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和应用意识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对部分五年制高职学生而言,数学是枯燥的、抽象的、难学的,为了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看法,缓解他们对数学的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通过开发校本课程《生活中的数学》,将数学生活化,引导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现象,让学生发现数学的趣味性、实用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成就感。并通过在线学习、数学专题讲座、数学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掌握丰富的数学文化,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人文素养、思政素养和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6.
数学素养包括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素养。形成数学素养的关键是要在知识传授、才能培养及有目的、有计划的素质教育中让学生理解数学中所蕴涵的精神、思想、观念、意识等,并培养其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处理现实问题的意识。数学史是研究数学思想和方法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数学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的数学成果,数学大师和影响数学发展的各种社会、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数学发展史、若干数学问题和数学典故中的数学文化的介绍,结合思维训练和学生讲演,使学生在品味数学美的同时,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交流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研究初一学生数学学业自尊、成就目标和数学学习成绩关系。采用数学学业自尊量表和成就目标量表,调查成都和平学校268名初一学生数学学业自尊、成就目标。使男女生数学成绩无显著性差异;男生数学学业自尊显著高于女生;男生掌握趋近目标高于女生;女生成绩回避目标高于男生。数学掌握趋近目标、成绩趋近目标以及数学自尊和数学成绩呈正相关;掌握回避目标与数学自尊、掌握趋近以及数学成绩呈负相关。成绩回避和成绩趋近是影响数数学学业自尊和数学学习成绩主要因素。本研究对于促进初一学生数学学业自尊和学习成绩的教育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1.概念界定。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独立的子系统。数学文化包括数学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数学特有的内容、语言、思想、思考和活动等文化内涵;大量的数学智慧、数学应用等优秀数学成果;数学对于人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世界观等方面的重要影响以及数学家为主导的数学共同体所特有的观念、行为、态度和精神等。小学数学文化的渗透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适当的平台和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的精神;从而产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其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数学学习策略和数学学习拖延在坚毅性和数学学业成就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重庆市564名小学高年级学生集体施测。研究表明,坚毅性、数学学习策略、数学学习拖延和数学学业成就两两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坚毅性能够正向预测数学学业成就;数学学习策略和数学学习拖延在坚毅性和数学学业成就之间都起部分中介作用;数学学习策略和数学学习拖延在坚毅性和数学学业成就之间存在链式中介作用。可见,坚毅性不仅能够直接影响数学学业成就,还能通过数学学习策略和数学学习拖延间接影响数学学业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