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现代师生观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将师生观理解为“对话者及其关系”,强调在师生间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对话成为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将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理解为一种相互作用的交往关系,而交往追求的应是相互理解,应把师生关系塑造为一种共生关系;后现代主义推动了当代教育理论的师生观转向。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后期在西方社会掀起了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它强烈地冲击着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产生了后现代主义师生舰,后现代主义师生观是对现代主义师生观的反思与超越,它倡导交往与对话。反思与理解。鼓励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全方位的交互式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的基石。无论是理论定位,还是现实状态,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都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不平等性,其实质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以人为本”的教育必然引起师生关系的一场革命,即由人与物的关系,变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交往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都以平等的,开放的,真正的人出现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交往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行动,对话既是教育形式,又是教育情境,师生交往是一种共同实践活动及交互作用,师生互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影响,共同成长,师生交往是一种双向理解,理解是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4.
论研究生教育师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对话的倡导是当前师生关系研究的一种必然。通过解读师生对话关系.并把对话性关系作为研究生教育师生关系一种本质性的预设存在,藉此分别从教师观、学生观以及师生对话的特殊内涵三个方面完成了研究生教育师生观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5.
随着后现代主义“对话”的引入,传统师生关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建构一种民主、平等、沟通的现代师生关系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互为主体的交往沟通,用对话建构现代师生关系,体验他者,认可差异,建构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理想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崔竞 《现代教学》2014,(1):145-146
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任务而形成的价值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所以,我们要改变师生观,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和职能,形成师生交往中所要的对话能力和平等意识,最终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本文通过分析荷兰师生关系特点,取其精华,从而促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7.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关系,是教育教学中决定其系统生命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师生关系的建立应是内在生成而不是外在强加的,即应在师生的真正交往中实现。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存在着交往数量少、质量低、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低、课堂缺乏生命力等问题。在交往过程中注重公平、对话和理解,重视交往在建构师生关系中的作用,是建构新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途径。让师生在真正交往中建构一种和谐的师爱生敬关系,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在后现代师生观中,师生关系是主体间"我—你"关系、平等对话式关系、共同探讨互惠式关系、和谐融洽的关系,与《学记》所体现的师生观相暗合。从后现代主义教育视野去探讨《学记》中的师生观,为当代师生关系的定位与构建研究提供更为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
师生交往是教育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影响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在师生关系上存在根本的分歧。分析我国的师生关系,可以看到我国的传统师生关系是缺乏人性的师生关系,是科学主义的师生关系,是工具主义形而上学存在论的体现。重建我国的师生关系应在人文精神的昭示下,借鉴人文主义教育师生关系观,建立平等对话、理解、宽容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建构主义”师生观为基础,论述了师生双主体交往关系的特点、表现形式。针对“教学互动”这一实现师生双主体交往关系的根本途径和“师生对话”这一双主体交往关系中“活的灵魂”,讨论了双主体交往关系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课堂是师生互动、交往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师生之间的关系将影响到整个教育教学的质量。师生之间知识共享,平等、民主互相对话的关系,应是值得提倡和发扬的新型课堂师生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后现代主义“对话”的引入,建构一种民主、平等、沟通、互动、交流的现代教学关系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命题。本文围绕传统教学中对话缺失表现出的知识传授的单向灌输、师生交往中沟通的缺乏、教学中的简单问答。提出了用对话建构现代教学的共生关系,使教学从单向走向双向理解、教与学相互依存、师生相互尊重、相互沟通,形成现代教学中多个雏度的对话沟通。  相似文献   

13.
主体间性:师生交往关系的本质属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广义认识论的视角看,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社会关系,是教育社会中教师与学生两主体间的交往关系,主体间性是师生交往关系的本质属性。文章在揭示师生主体间交往关系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师生主体间交往关系重要展开的形态和灵魂是对话,师生主体间交往关系建构的核心是理解,关键是欣赏。  相似文献   

14.
随着后现代主义“对话”的引入,传统师生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建构一种民主、平等、沟通、互动、交流的现代师生关系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本文围绕传统教学中师生对话失衡表现出的知识传授的单向灌输、师生交往中沟通的缺乏、课堂中的简单问答,提出了用对话建构现代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从单向走向双向理解、师生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相互沟通,形成现代理想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师生关系:发展性主体际交往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是教育之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关系。以往以狭义认识为方法论基础的教学理论难以对师生关系做出合理的阐释。取而代之的以现代广义认识论为方法论基础的教学理论艰师生关系予以科学地阐释,认为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社会关系,是教育社会中教师和学生两主体间的交往关系。其次,师生主体际交往以课程为中介,围绕课程进行对话、交流。再次,师生主体际交往关系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为目标,具有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真的师生交往能为改善师生关系和提升学校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哲学诠释学已成为当前指导师生交往的重要理论依据,为构建理解与对话的师生观提供了新的视角。理解是诠释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师生间的相互理解与对话是师生交往中意义创生的过程。成见是师生相互理解的前提,理解是师生视域融合的过程,对话是师生双方实现视域融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后现代主义"对话"的引入,传统师生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建构一种民主、平等、沟通、互动、交流的现代师生关系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本文围绕传统教学中师生对话失衡表现出的知识传授的单向灌输、师生交往中沟通的缺乏、课堂中的简单问答,提出了用对话建构现代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从单向走向双向理解、师生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相互沟通,形成现代理想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师生关系具有交往互动、平等对话、个性多元和关心理解等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对构建现代师生关系的启示:在教育交往中构建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构建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在课程学习中构建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方卉 《毕节学院学报》2009,27(9):115-119
师生关系自古以来就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教育领域的关注焦点.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成熟,对师生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在师生关系上,后现代主义提出了与现代主义不同的师生观理念,是一种全新的师生观,从主体间性的地位观出发,突出强调教育中学生的创造性和差异性、强调师生问的尊重与平等,提倡对话和反对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中重要的人际关系,传统课程背景下容易产生教师人格的扭曲、学生自主性降低、师生交往内容窄化等问题,产生师生情感隔膜。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教育关系,是一种以对话为特点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以真诚与尊重为基础的情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的构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与学生观,以构建充满互动与交流的课堂教学为切入口,改革评价模式,创设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充满对话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