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中的“有”和“只有”这两个词是从口语中借用过来的,因为现行数学教材对它们没有重新给以严格的定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很多人对“有”与“只有”不分,乃至某些数学教材和参考资料对这两个词的使用也存在着不少含混不清之处,闹出许多错误。本文旨  相似文献   

2.
古代汉语教材和语法学著作中有“兼词”说,最有代表性的兼词是“焉”。对“兼词”内涵的界说和外延的圈定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兼词”是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有的认为“兼词”是合音词,有的认为“兼词”是一个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在列举各种说法的同时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3.
广播教材《语文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一节《词》的“思考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指出下面哪些是词,哪些不是词。这儿的“不是词”,指的是什么?是词组。象题中所列的“种莱”、“喝水”、“骑马”,“修路”等就是词组。词和词组有时在形式上很相似,不易区分。现就思考题中所列词语谈谈怎样辨别词和词组。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确立了“教材”是“例子”的地位,肯定了教材的“例子”作用;第二,不能仅仅停留在“例子”上,还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这是叶圣陶先生“无非”一词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虚词“或”和“莫”在一般大学教材中分别称为“肯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性无定代词”。它的性质很特殊,现代汉语中还没有同它性质相应的词。由于历时久远,这两个词在长期的语言发展中,语法性质和作用并非一成不变,或作代词、或作副词、或作连词、变化复杂,较难掌握,不少教科书中在具体分析例句时,往往辨析含混,甚或有错,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词的词性和作用作一番辨析。  相似文献   

6.
高中第二册《学习文言虚词应当注意的几点》:“兼词是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不同的词类。”教材列“诸、旃、盍、叵”4个兼词,义项明晰不难识别。较难识别的倒是短文没有涉及的兼词“焉”。“焉”位于句末,有语气词、代词、兼词三种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材在谈到封建剥削时经常讲到“田租”和“地租”这两个词。二词看上去非常相似,使用时也比较笼统,如“抗租抗税”“减租减息”等。“租”究竟指什么,这两个词能否通用,经常困扰着中学生。辨析这两个词对中学的历史、政治学习很有必要。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基础。在这个制度下,国家承认土地私有。私有土地的形式具体说来包括各级官吏所占有的土地、地主土地、寺庙土地、自耕农土地等种类;同时皇帝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也就成为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相应地,封建性质的剥削分两种情况:一是大土地所有者(广…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看图学词学句”是编排在“看图读拼音识字”之后,“看图学文”之前,是“看图读拼音识字”向“看图学文”过渡的一种课文形式,是现行通用教材“看图学词学句”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新大纲精神,但教材在编排意图上有两处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材中古文失注一例康苏《游褒禅山记》有云:“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里的“往往”一词,教材未注,容易被误解为“常常”之义。因为,“往往”一词,在古汉语中有两个主要含义,一是表时间,意即“常...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部份史实的头绪多、变化快,学生学习时,不易掌握系统,不易记忆。这三个部份就是:春秋战国、两晋南北朝及五代十国。“隋的统一”一节,正是“两晋南北朝”这一阶段的总结课。试教课本第十七章,(本学期使用的新课本是十八章)着重叙述了南朝;而十八章(新课本是十九章)则单讲北朝。其中“隋的统一”一节就起着总结这两章教材的作用,也就是要通过这一节课的讲解,把陆续讲过的有关这两章的片断知识归纳在一起,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这段历史的基本轮廓和发展线索。因为这节教材不像其他部分教材那样单讲某一朝代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现行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社1987年版)共有课文385篇,带有“像”字的句子很多。分析起来,“像”字大致有以下一些用法。一、作动词“像”字作动词的用法很复杂,在教材中主要有下面两种。 1.用来表示非同类事物有某些相似点,通常看作比喻词构成修辞上的明喻。这种用法的句子有155例。作比喻词时,“像”可直接作带宾谓语,还可以和“一样”“一般”“似的”等搭配使用,组成一种固定结构,一般作  相似文献   

12.
浅析兼词     
一个单音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叫做兼词。现代汉语词汇里的“甭”,“咱”,“别”等是兼词。“甭”兼用。不”和“用”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咱”兼有“早”和“晚”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多早晚”就是“多咱”,意思是“什么时候”或“几时”。在“别动手”和“别开玩笑”里的“别”,兼有“不”和“要”两个词的意思和作用,表示禁止或劝阻的语意。  相似文献   

13.
论汉语的“反义同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反义同词”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汉魏经传训诂文献中就记录保存了的大量例证。晋郭璞注《尔雅》、《方言》,开始了对“反义同词”现象的探讨。钱大昕称为“反训”,胡朴安称为“相反为训”,皆是从训诂角度对“反义同词”的认识运用。“反义同词”形成原因多种,字数众多,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消长分化。而且两个相反意义有时又不易区分,以至有误解误传误用、至今不为人所识解者。  相似文献   

14.
用汉语表达时间的先后时,人们通常用“以前”和“以后”词的变化不大,而且重复率非常高。受此影响,不少学生在英语里也千篇一律地用“before”和“after”来表达这两层意思。其实在英语词汇里可以表达这两层意思的词有很多个,其中有几个使用频率特别高,但它们在用法上有差异,极易混用。掌握这些词的用法,正确区分它们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写作时避免用词重复,结构单调,使文章生动。由于这些词属于高频词,把握好这些词,对准确理解和翻译也不无帮助。下面就对相关词进行归纳和比较。  相似文献   

15.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夜读韩愈的《师说》,两年前课堂上的一幕,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那是一节平常的课。在讲到“尴尬”一词时,我问孩子们:“‘尴尬’是什么意思?谁会用它说一句话?”孩子们的回答很完美。虽然教材要求“尴尬”一词只识不写,但我出于习惯,还是作了简单的提示:“‘尴尬’两个字是半包围结构。‘尴’是由‘九’和‘监’组合而成,‘尬’是有‘九’和‘介’组合而成。”说罢,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两个字。  相似文献   

16.
(一)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二册73页在介绍《并列短语》时说: 词和词组合起来,成为短语(也称词组)。短语的构成方式,与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例如“朋友”是由两个语素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亲戚朋友”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并列短语;“广场”是由两个语素组成的偏正式合成词,”广阔的场地”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偏正短语;“管家”是支配式(动宾式)合成词,“管理家务”是动宾短语;“认清”是补充式(动补式)合成词,“看得清楚”是动补短语;“自信”是陈述式(主谓式)合成词,“自己相信”是主谓短语。因此,只要掌握了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就不难理解各种短语的构成。 这段教材所引用的“语素”概念,教材中并未介绍,学生并不了解“语素”是一个什么东西。用这种学  相似文献   

17.
看图·读句·学词·识字小语第二册第一单元︽看图学词学句︾教学提示银川市城区回民一小刘彩娟一、教材简析“看图学词学句”编排在一年级两册教材里,是低年级语文教材重要的课文类型。第二册教材安排了10篇“看图学词学句”课文,分别编排在教材两大部分(“看图学文...  相似文献   

18.
词语拆析     
《扁鹊见蔡桓公》一课中,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时说:“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第二次见蔡桓公时又说:“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在古代汉语中,“疾”和“病”是两个意义不同的单音节词,现在却演变成了一个双音节词“疾病”。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大多都是由古代两个单音节词演变组合而成的。对现代汉语中一些常见的双音节词拆开进行辨析比较,对我们理解这些词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许多老师在教学中感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容易理解和讲清,而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则有些棘手。这恐怕有两点原因,一是教材叙述比较简略,二是“平均地权”本身也不易理解。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对“平均地权”的表述基本上取自同盟会《军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无疑受到了日本文化的影响。他后来写作时字词的择用就有这种影响的痕迹。现对中学教材中几个重要词汇作些考辨。1.绍介《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有一句话:“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文学”。其中“绍介”一词是日语词汇:意译为“介绍”。有意思的是日文中不仅可以书写为“绍介”,同时发音也近于汉语的“绍介”。鲁迅先生用此词时当是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