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琴芬 《文教资料》2010,(34):134-135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之源,对学生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学校教育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职校生的教育.我们必须争取每一股教育力量.家校联系,双管齐下。共同关注每一位职校生.让他们真正成为文化够用、技能过硬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各类学校的发展,初中毕业生择校有很大自由,而学生择校的前提是对这所学校的认同.中等职业教育虽然经历多年发展,但学生和家长在认识上仍有偏差,绝大多数人认为就读职校没有前途,无可奈何才选择职校,从而造成职校招生比较困难.但笔者通过调查49位由普高转到职校的学生发现:94%转学生认为上不了大学,不如到职校学一门技术;80%转学生认为学好一门技术更容易找工作.由此可见,职校学生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不愿转学变为愿意,由认为没有前途转变为前途乐观.因此,转变学生观念,是促进职校招生的关键.我们必须努力促进学生观念的转变,使学生选择职校由被动转为主动.  相似文献   

3.
家长将孩子送入职校,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学习一项技能,解决就业问题。因此,让学生在校期间学会有效地择业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曾作过一个有关职校生和普高生的校园生活的调查,结果90%的学生(包括100位普高生和100位职高生)都认为职高生的生活更有趣,更充实。普高生都忙着参加各种考试,而职高生这方面压力小,职校里又开设有数以千计的专业,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各类活动。我们采访了部分职校的不同专业的学生,同学们回顾了一年来的校园生活。也许你我都会不经意地发现:原来职校生的校园生活是如此多姿多彩。当然我们的采访只是职校生校园生活的几个片断。各类学校、各类专业,数以千计:各类活动、各类比赛、层出不穷。我们的目的只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职校生的校园生活,职校生们也能更珍惜自己在校的美好时光。  相似文献   

5.
<正>长期以来,招生难是许多职校的最大心痛。由于缺乏主体意识和自觉精神,他们往往将其归因于政府、社会、企业等外在因素,或者问责于文化劣根性,却很少能理智地反躬自省、自我问责。我们"大力发展"的职业教育为什么长期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同和选择呢?职校招生难,并非因为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知觉麻木和情感疏离,  相似文献   

6.
职校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是因为学习成绩差才来职校就读的.而成绩不好在普通中小学是不受家长、老师、同学们欢迎的.长期被家长、老师、同学们冷落,造成这部分学生十分逆反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职校的同学一定从外界的信息中了解到越来越好的就业形势。在良好的就业形势与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职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就读。与此相反的是,一向被视为前途无量的大学生,毕业之后的求职道路几多坎坷。不少大学生有着这样的疑惑:我们比职校生多花费四年时间学专业知识,但我们到底又比职校生少学了些什么,以至于我们在就业中和他们竟然不能抗衡。  相似文献   

8.
以向涉外单位推荐毕业生为目标的中外合作职业学校,是近几年沿海城市为适应新的市场环境,适应新的人才需求所采取的办学形式。但随着整个职业人才市场饱和,职校生推荐困难,对涉外职校推荐工作也带来冲击,而家长支付高于普通职校的学费就是冲着孩子毕业后有个涉外工作而来的。因此,涉外职校推荐工作涉及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涉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涉及学校的声誉,也涉及到学校生存立足的根本。随着近几年整个职教市场下滑,涉外职校招生难,涉外职校毕业生推荐难,制约了涉外职校的发展。我校作为同澳大利亚霍尔姆斯学院合作的一所上海最早成立…  相似文献   

9.
李国春 《成才之路》2012,(26):94-94
正一、提出背景职校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没有主动性,缺少自信,没有成才的意识,没有奋斗目标,他们来职校多数是家长强迫来的,目的就是养养身体、混日子,拿中专毕业证。这给职校教师提出了很严峻的问题。因为职校的学生又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不够成熟、  相似文献   

10.
职校女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她们中有不少学生存在着厌学的现象,本文分析了职校女生特殊的社会化倾向、职校女生家长的教育观念、初中阶段学习生活的失败经历、人际交往分散了职校女生的精力等四个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使人们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如何使职校毕业生正确择业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十七、八岁的职校毕业生是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的时期,处于儿童向成年的过渡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反映在择业问题上往往表现出很大的依赖性。在一次问卷调查时,回答“你的择业依据是什么”这一问题时,58.8%的学生选择了“父母、家长的指点”,其它诸如影视、报刊、朋友及学校的就业教育等因素相加不到50%,可见家长对职校生的就业影响十分关键,因此开展职校生就业指导家长会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12.
今天是家长开放日,整个幼儿园热闹非凡。游戏时间到了,幼儿在各个区域自由活动,家长们伴随在孩子左右,整个环境有些闹哄哄。接近中午时间,有一位家长走进了园长室。家长:园长,我儿子这个班的孩子太多了,其他班也是这样。园长:对,这是个现实问题。家长:你们为什么不少收些幼儿?园长:我们每次都严格地按照省示范园规定班额招生,可是那么多的家长一定要将孩子送来,我们也不忍心不让他们的孩子上幼儿园。家长:但是孩子们太闹了。园长:今天是家长开放日,孩子们的表现欲特别强,而老师们又特别随和,他们就更加感觉不同了。家长:我认为教师平时怎么…  相似文献   

13.
职校女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她们中有不少学生存在着厌学的现象,本文分析了职校女生特殊的社会化倾向、职校女生家长的教育观念、初中阶段学习生活的失败经历、人际交往分散了职校女生的精力等四个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开学不久,我班召开了一次很成功的家长会,其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时间安排恰当。以往的家长会都在白天,不少家长要上班,不能参加。这次我们把家长会时间定在晚上7:00~9:00,这样,绝大部分孩子的家长都能来参加。 二、组织形式灵活多变。以往的家长会往往是老师讲,家长听,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家长听得一头雾水。这次座谈  相似文献   

15.
姚炜 《江苏教育》2015,(12):36-37
<正>安全教育无小事。五年制高职生顶岗实习期间年龄大致在19岁至21岁,学生从初中直接进入职校学习,在心理和行为上处在"似懂非懂"阶段,由于年龄和自我判断能力处在不成熟阶段,学校应高度重视,建立"学校、企业、家庭"三方合作机制,建构学生实习安全平台。我们的主要做法包括:一是将安全教育宣传到家长和学生。聘请校外安全专家和负责安全管理的老师对家长进行学生校外安全教育知识的讲解:邀请机械企业的安全培训专员针对企业中容易出现的安全事故进  相似文献   

16.
职校生厌学,作为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不仅给学生自身的成长造成诸多障碍,由厌学引起的弃学,更会给社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正视这种现象的存在,探究造成这种不良现象的原因,我们职教工作者责无旁贷。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树立新型教学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关爱;主动联系,家长社会相互配合等方法是治理职校生厌学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7.
我班外地生居多,要想经常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取得联系难度较大。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把与家长交流的时间安排在幼儿离园时。按照家长来园接孩子时间的先后,我列出两份名单:一份是有接送规律的家长,我们随时可以沟通;另一份是没有接送规律的  相似文献   

18.
今年,我市建立了招生市场,职校招生首次全部进入市场。我在应届初中毕业生及家长中作了调查,总的感觉是较多的人在选择学校时比较盲目,主要目标还是盯着普通高中,对职校的办学形式及学生的出路知之甚少。另外,近几年生源人数一年比一年少,今年是最低谷。招生市场的“行情”是僧多粥少,当属“买方市场”,也就是说,在市场上的主导权、选择权均掌握在考生及其家长手上。现实逼得我们这些书生校长走进了“生源争夺大战”的市场。此时,我想起了做广告。怎么做广告呢,我使出了“三招”:   第一招:当好学校的形象使者   今年 4月…  相似文献   

19.
李国礼 《成才之路》2012,(28):76-76
一、背景通过几年职校工作经历,我发现,由于初中过分追求升学率、优秀率、"普高热"的影响,职校生源越来越少,有的素质也越来越差,社会上好多人认为职校学生都是考不上高中才上职校的,这也造成职校学生目前总体素质不太高。他们有的从小学到初中,长期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属于弱势群体,长期不被重视,学生形成好多不良行为习惯;有的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没有主动性,缺少自信,没有成才的意识,没有奋斗目标。他们有的来职校多数是家长强迫来的,目的就是养养身体、混日子拿中专毕业证。这给职校教师提出了很严峻的问题,因为职校的学生思想不够成熟、不稳定,具有很强的可  相似文献   

20.
要获得同行、家长、企业对于我们职校班主任工作的认可,仅有"班主任"这一身份是不行的,你得真的让他感到你"内行"、很"专业"才行。同行之所以赞许你,也许正是因为你能从学生的眼神中看出他的想法,能知道不同类型的学生该如何对待,能根据学生的性格发出行为预报;家长之所以夸奖你,也许正是因为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