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一、进行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差异是多方面的,如,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英语中的亲属称谓词比汉语少得多,一个cousin涵盖了“堂/表兄弟、堂/表姐妹”等几种关系;而“农民”这个词在汉语里是统一的概念(泛指“农业劳动者”),英语中却以其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的不同,分别用farmer和peasant来表示。上述词汇指代范畴上的差别,表现了中西方民族在人际关系上不同的传统观念和社会风俗。中西文化的差异还有很多,如熟人、朋友间见面打招呼时的差异;人们接受礼物时表达自己态度的差异;运用体态语的差异等。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特别善于模仿,喜欢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尤其喜欢追“星”,崇拜“偶像”。作为班主任,我积极鼓励并引导他们向真正的明星和偶像学习。  相似文献   

3.
朱耀先等学者在英汉对比中将英国的东风、西风和中国的东风、西风的文化内涵对立起来,认为英国的西风相当于中国的东风,英国的东风相当于中国的西风。而在论述这一观点时,又引出雪莱的《西风颂》为证。此种论说是不妥的。风是一种自然现象。一年四季各种风都会刮,只是某个季节某种风占主导而已;虽然两国地理位置有很多相对之处,但英国的西风不同于中国的东风.其东风也不同于中国的西风;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歌颂的不是英国的西风,而是意大利的西风,这里的西风也不像一些人所说的是指温暖和煦的春风,而是狂暴的秋风;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东风代指春风,西风代指秋风,可将东风译作英语的spring wind vernal wind。也可将西风译作autumn wind。  相似文献   

4.
赏析 雪莱(1792-1822)是继“湖畔派”后,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作家之一,与拜伦齐名,倾向于革命,提但是民族独立,自由平等和人权。其抒情诗《西风颂》中名句“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昊还会远吗?”脍灸人口。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  相似文献   

5.
用表示某事物形象的词作度量该事物的量词,并使之不用喻词就能对事物作具体而生动的比喻,这就是量词的比喻功能。请欣赏《天上的街市》的结句:“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诗人郭沫若不用“颗”而用“朵”,既形象地描绘出流星在特定环境中呈现的花朵之形,表现出星走夜空时如同鲜花一样光艳闪烁的那种异乎寻常的优美意境,又寄寓着作者追求自由的美好感情,给读者无穷的遐想。量词的这种比喻功能可以用“(数词)+量词(喻体)+名词(本体)”这一格式表示,其中的量词既表计量单位,起语法作用,又作为喻体喻本体,…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说的“东风”,是温暖的,能使草木萌芽.仿佛和春风似的;中国人说的“西风”,是“寒冷的”、“伤感的”、“凄凉的”意思。英国是个岛国。东风来自欧洲大陆北部,故而寒冷,而西风则由大西洋徐徐吹来,温暖宜人。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同学们会遇到许多含有“喜欢”意思的词和短语,而不同程度的“喜欢”用在不同的场合,为了便于同学们能正确使用“喜欢”,现将最常用的词和短语的用法归纳如下:1、like“喜欢”,后面可以跟名词,代词、动词和动词不定式。主要表示对事物、对人的喜爱。例如:I don′t like the film(it).我不喜欢这部电影(它)。He likes to swim in the river.他喜欢在河中游泳。I like swimming and playing basketball.我喜欢游泳和打篮球。Howdo you like it?你觉得怎样?(你满意吗?)另外,like常与would,should连用表示“希望,想”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本讨论了述语分别为“有、是“的存在句的不同语义关系,提出在存在句式“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有/是 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附加成分”中,当述语为“有”时,方位处所词语表示的空间和事物名词表示的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为部分充满关系;当述语为“是”时,方位处所词语表示的空间和事物名词表示的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为完全充满关系,并由此探讨了为这种语义关系所决定的“有”和“是”在具体句子中使用时的互换情况。同时本也考察了“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在/是 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附加成分”作为存在句式的真实性情况,指出用“是”作述语的“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是 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附加成分”句式并非存在句,其实质是判断句;用“在”作述语的“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在 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附加成分”句式才是真正的存在句。  相似文献   

9.
《识字8》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的一组词串识字教学内容,属于特殊偏旁教学。教材中有两张偏旁演变图表,阴行词串。课文通过“实物图——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清楚地揭示汉字形与义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初步掌握形声字的特点。第一张图中的鸟可以用“鸟”、“隹”这两个偏旁来表示,说明同一个事物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第二张图中的月亮、肉都用“月”这一偏旁表示,说明不同的事物可以用相同的符号表示。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绚丽多彩,美不胜收,人类为了反映这美丽的客观世界,创造了许多代表各种色彩的词儿.景色、人物的描绘常常离不开颜色词汇.如“姹紫嫣红”,“红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探?”,“春来江水绿如蓝”等成语诗句,就是用颜色词描绘景色的.又如“齿皓居红”,“黑里透红”等是描写人物的.颜色词除了用本义描绘事物以外,还有其引申义,它们可以表达更多的内涵,如“红得发紫”表示某些人受到上司器重,官运字通,而“白色恐怖”表示反动派对人民的血腥镇压,此类例子不胜枚举.这样一来,颜色词在语言中所起的作用就远远超过它本…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叠音词常出现在课文的景物描写中,它往往是把一些表示事物性质、状态等的形容词叠用,来表现一种诗化的意境美。比如,朱自清在《春》一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叠音词来表现春的勃勃生机。写春草时,用“偷偷”写它钻出土时活泼的情态,用“嫩嫩、绵绵”写它柔软的质地,用“绿绿”写它鲜明的色泽。写春风时,用“悄悄”写它逗人喜爱的情感。写春雨时,用”密密”写它既多又细的特征。写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聪明和智慧主要表现在善于用感性直观和经验直觉去把握事物及其规律。也就是用直观、直觉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较多,而通过概念和在实践中反复多次固定下来的逻辑形式去揭示、把握事物本质、掌握发展规律的较少。近代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不断探求救国之道,在思变中求变。当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有意识地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最能代表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也是英国第一艘铁甲妮炫耀武力时,“坚船利炮”给中国人的印象太深刻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基本上成了中国思…  相似文献   

13.
<正>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我与自然”,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单元选文是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类情感的散文,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三年级学生学习散文往往关注事物之美而忽略语言之美,以“生动的语言”作为学习主题,旨在锤炼学生对散文语言的敏感力,学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美好的事物。  相似文献   

14.
常见学生在写作文时用“like”表示“喜欢”。其实,英语中表示“喜欢”之意的词很多,掌握这些词的用法对写作会大有好处。现将常用的词及用法归纳如下:一、含有“喜欢”之意的种种表达  相似文献   

15.
蒋连琼 《中学生英语》2007,(5):14-14,15
“如果你问美国人夏季想怎样度假,有46%的人会回答说:想去参观博物馆、历史纪念碑和有教堂的地方。而在西欧和中欧分别只有30%和22%的人表示喜欢这样的观光活动。除了爱边吃零食边看电视外,不少美国人表示喜欢利用假期参加体育活动,如骑自行车、划船和登山等,这使美国成为欧美仅次于希腊、芬兰、奥地利和瑞士的第五大最爱运动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请看下列两组句子:第一组句中划线词语,分别放在中心词“春”、“师”、“门”,“物”、“产”之前,表示事物的时间、所属、方位、性状、范围等,它们在句中充当定语,这是古今汉语一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柳小梅 《师道》2012,(1):23-25
身处行业内.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喜欢“刮风”是深有体验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两极化的思维方法带来观念和作法上的极端化与片面性。曾几何时,一个“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观点.在专家引领下迅速流行,追风、弄潮,唤醒了中小学教师对本体知识缺失的关注,也让内容滋生出对形式的傲慢。  相似文献   

18.
“东”、“西”本为方位名词,为何结合到了一起泛指各种事物呢?从古至今不少人对个中缘由表示了浓厚的兴趣.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诸如春始秋成说、南火北水说、东京西京说等达九种以上。由于这些说法都是人们根据一定肘期的社会生活与民间传闻的联想.将两种事物联系起来试图解释社会上广泛流传的俗语得义之由.俗语词“东西”之语源即此。  相似文献   

19.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现在已成为课堂上,尤其是优质课大赛中最时尚的课堂用语。在读课之前,老师常说:“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读!”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老师常说:“用你们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是很美好的,它可以展示学生多元的思维,独有的才情,有个性的见解。可是,学生最喜欢的方式有哪些,可以怎样展现,这  相似文献   

20.
杨丰香 《贵州教育》2008,(12):37-38
<正>一、通过文化对比渗透文化意识生存环境文化存在差异:比如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既是"春天的风",常代指"春天",形容春风吹拂大地,大地即将万象更新,面貌焕然。而英国地处西半球,西风从大西洋上吹来,带来的了丰富的降雨,形成了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