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张科杰 《教育艺术》2006,(1):44-45,19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并且取消了“基础知识”的专项。一时之问语文教育界关于知识的争沦此起彼伏。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语文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系伏。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少人提出语文教学不讲或少讲语文知识,牵动亿万国人的中考和高考也基本上倾向于不把语法、修辞、逻辑和文体知识列考试范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同时取消了在原来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基础知识”的专门条目。语文教师和有关研究人员回避甚至排斥语文知识,传授语文知识、考察语文知识成了观念落后,抱守残缺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问世以来,关于语文知识的讨论成为语文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新课标明确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并且取消了在原来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基础知识”这个专门条目。这在语文教育界引起了比较大的争议。重建语文知识体系成为语文教育研究的新动向和新问题。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语文知识问题?为应对语文知识观的变化,语文教学必须作出哪些积极变革?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新课程下的语文知识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教学界围绕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地位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淡化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成为主流观点。但淡化并不意味着淡忘,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其中的文化知识教学更值得重视,因为文化知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教学,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其次体现了语文课程质的规定性,最后则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语文既是一门学科课程,又同时具有活动课程的性质。作为学科课程,语文教学自然要传授和学习语文知识;作为活动课程,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这样,语文知识和语文活动就成为语文教学的两个最基本的课程因素。围绕这两个课程因素的认识,语文教学界曾有过一些探讨和争论,如近年来对以往语文教学过分传授系统的语文知识的所谓“知识中心论”的批判;如以“新课标”为导向的有意无意淡化语文知识、强化语文活动的倾向。对于这些批判和倾向,我们要认真分析、理性对待。根据以上语文课程的特性,语文知识和语文活动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中显然构成了一对矛盾,既然是矛盾,就不能将二者分割开来孤立地认识,不能简单化地厚此薄彼,必须考察它们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是构成事物的动力因素,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定型。也许,语文教学的规律就包含在语文知识和语文活动这一对最基本课程因素的对立统一关系之中,找到了它们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自1986年逻辑知识消失至今,除增加过“简明、连贯、得体”的消极修辞条目之外,语文知识教学内容只减不增。语文新课标干脆取消了“基础知识”。从此,语文知识教学迈进充满质疑的话语多元时代。后现代知识观拓展了人们对语文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引导人们向重语感重体悟的汉语言本体回归。然而,语文知识究竟包括哪些,至今还众说纷纭,成为语文课程内容建构的瓶颈。  相似文献   

7.
刘春文 《语文知识》2014,(11):37-41
“语文课程的主体内容是语文知识。”“知识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没有了知识,我们教什么?没有了语文知识,语文何以成为一门学科?”语文知识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基础和前提。然而,课改之初,“去知识化”倾向甚嚣尘上,2001年实验稿中“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等表述,尤其是“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的说法,给语文教学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看2001年版课标的“阶段目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教学十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但2001年后,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方向。近年从对教改的调查看,淡化了汉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并未使学生汉语水平提高,并与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相矛盾,为此,认为不能淡化语文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又指出:“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于是,课改以来在语文教学实际中语文知识教学有被边缘化的趋向,语文知识教学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那么.语文教学是否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知识?该怎样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这些都是我们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本期的四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文知识教学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读者朋友有所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周敏 《湖南教育》2006,(1):11-12
从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目标”到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三维目标”,目标理念的变化必然赋予语文教学的课堂新质。不论是“双基目标”还是“三维目标”。语文知识教学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题中之义。现有的语文知识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体系?我们头脑中的语文知识观有没有问题?什么样的语文知识最有价值?语文知识教学的应然状态该是怎样的?本期我们讨论的话题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冯夙彦 《现代语文》2008,(12):11-12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并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等。这引起了语文界关于语文知识的大讨论,有人认为这是否意味着语文知识已经淡化,不再重要,也有人开始忧虑语文课堂上是否还要知识的教学。笔者就语文科课程知识进行了考察,翻阅了其相关资料,从语文科发展九十年来对于语文知识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以期能对语文知识有全面的认识和总结,并对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反思"淡化语文知识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知识的引入为现代语文教育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基础。但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导致了语文课堂的刻板和缺乏生机,原有的语文基础知识体系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更新和充实,与语文课程和教学目标不相适应甚至发生冲突。语文课程改革不是要淡化语文知识,而是要实现语文学校知识的除旧纳新,构建良好的学校语文知识体系,确保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树立正确的语文知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教育活动的一种核心要素,古今中外人们针对知识本身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知识的论争也从来没有平息过。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以来,《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不宜刻意地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现象”。新课程实施中,传统的“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处于一种微妙的境地。一时间,语文知识再次成为人们论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文体知识是文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它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要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文体知识是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知识短文的形式被分散编排在各册教材的相应单元之后,与该单元的读写教学紧密结合。同一文体的知识短文前后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教师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主要以课本为凭借,学生则凭借课本获得学习的门径,达到学习语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语文教育深入持久的研究,语文知识体系构建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又再一次得到凸显。基于现阶段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近些年来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知识”做出的调整和更新,探究出三条构建语文知识体系的有效途径: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单列“语文知识”,不断更新调整语文知识体系,以及将知识体系与生活实际联系,以期...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呼声日渐高涨,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倾向渐占上风。时至今日,语文知识教学仍处于尴尬境地。到底需不需要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7.
1.智育目标 智育目标主要包括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三方面的内容。 (1)知识教育的目标。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汉语知识、文体知识和文学知识等方面。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利于语文能力训练,而且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还可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语文知识教育在整个语文教育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它自然成为语文教学目标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新的课程标准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提出了新的语文知识技能要求,是语文知识内容和要求的变革,而且是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的根本转变。从讨论如何丰富语文课程中知识的形态、分辨语文课程中知识的类型、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规律入手,寻找一个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张汉清 《云南教育》2004,(31):20-2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语文知识的教学,给语文知识教学以恰当的地位,这是需要认真加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拓宽学习渠道,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知识哲学认为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给人现成的东西,而在于给人不断创造的“起点”。传统教育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的知识观正受到冲击。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的观点要求语文教学实践应让学生成为教学主角,语文课堂上的“美文听记”、“文化艺术节”活动不失为一种符合语文新课标精神的尝试,是大语文教育观在实践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