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片断:出示例1:六年级四个班举行庆“六一”歌咏比赛,准备设一等奖4名,奖钢笔1支,二等奖若干,奖笔记本一本。小帅拿一笔钱去购买奖品,没有剩余。小帅知道,这笔钱如果单买笔记本能买18本,单买钢笔能买12支。根据以上信息,你们知道二等奖设有多少名吗?(生相互切磋后,汇报。)生1:根据以上信息,买4支钢笔,剩下的钱全部买笔记本,只要知道笔记本的本数就能知道获二等奖的人数。我是这样解决的:假设小帅拿去108元,笔记本每本价钱为108÷18=6(元),钢笔每支的价钱为108÷12=9(元),先买4支钢笔用去9×4=36(元),还剩下108-36=72(元),72元买笔记本能买72…  相似文献   

2.
[案例]“归一应用题”的教学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老师想买一些小礼物送给同学们,你们最希望老师买什么东西呢?出示“‘六一’儿童节礼品调查表”,根据学生回答完成调查表:物品名称数量文具盒15个钢笔8支书包5个水彩笔16支…………师:你们能帮老师预算一下买这些礼品需要花多少钱吗?生1:先算一算每样物品要花多少钱,再把它们加起来就可以算出总共要花多少钱了。生2:我们不知道每样物品的单价,没办法算。生3:只要问一问嘛。像这个文具盒是3元5角,就可以算出15个文具盒一共要多少钱:3.5×15=52.5(元)。…  相似文献   

3.
贵刊1995年第11期刊登的《数列推理的妙用》一文,作者根据数与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推理,得出其排列规律,并用以解答一类“消去问题”应用题。笔者读后,受益匪浅。对于文中听举的此类“消去问题”应用题,我认为还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现以例1、例2为例予以补充。〔例1〕5支钢笔与4只文具盒共价33元,3支钢笔与2只文具盒共值18元。问一支钢笔与一只文具盒各  相似文献   

4.
我曾经在一所小学的四年级听过一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课,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一上课,教师给每一位学生发了一张表,说:“我们准备到商店去买三件学习用品,表格上已经填好了三件物品的单价,每支钢笔23元,每盒颜料32元。每本词典46元。请同学们算一算并填表,买2支钢笔、2盒颜料、2本词典要多少钱,会填吗?”同学们齐声说:“会!”并很快填好了。老师又说:“如果买10支钢笔、10盒颜料、10本词典要多少钱,会填吗?”同学们齐声说:“会!”又很快填好了。老师接着说:“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再算一算,如果买12支钢笔、12盒颜料、12本词典要多少钱,会填吗?”教师用神秘的眼光扫视着全班学生。  相似文献   

5.
分式是一种常见的代数式.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一购物中的分式例1某学校准备用一笔钱买奖品,如果以1支钢笔和2本笔记本为1份奖品,则可买60份;如果以3支钢笔和1本笔记本为1份奖品,则可买30份奖品.请问:用这笔钱全部买钢笔或笔记本,则可分别买多少?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的是笔者执教的几个案例,从中有所收获的是:赞扬是最好的启发,学会欣赏学生,能挖掘学生的潜质和创新激情。案例一学完小数后,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五年级要买5本笔记本和5支自动铅笔奖励给三好学生,买笔记本用了28.75元,买自动铅笔用了311.15元,一本笔记本比一支自动铅笔多出多少钱?学生先在自学本上独立完成,然后汇报结果。一名学生说“:可以先求出每本笔记本和每支铅笔各用了多少钱,再求笔记本比铅笔多多少钱,算式为:28.75÷5-11.15÷5=5.75-2.23=3.52(元)。这时一个平时很少发言的女生举手发言“:这道题还可以用更简便的方法计算,…  相似文献   

7.
【第086题】某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后,出示题目:“小明有5元钱,他可以买以下的哪些文具?”(图片显示学习用品的单价为笔记本4.2元、卷笔刀1元、铅笔0.8元、钢笔12元、笔盒4元、练习本1.5元。)结果,学生认为小明只可能买笔记本和铅笔,或买笔盒和卷笔刀。5元钱一定要刚好用完吗?为什么学生会追求“刚好”的结果?该如何引导?(湖北省红安县实验小学涂如豹老师供题)  相似文献   

8.
周奕生 《初中生》2011,(3):36-38
分式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一种常见的代数式.生活中的不少问题可以借助分式巧妙获解.一、"购物"用分式,未知变已知例1学校准备用一笔钱买奖品,如果以1支钢笔和2本笔记本为一份奖品,则可买60份;如果以3支钢笔和1本笔记本为一份奖品,则可买30份奖品.请问用这笔钱全部买钢笔或笔记本,则可分别买多少?  相似文献   

9.
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把连除应用题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例题是71页例3:“小华家养了35只母鸡,4个月一共生了3640个蛋。平均每只母鸡每个月生多少个蛋?”第二类例题是71页例4:“学校给三好学生买奖品,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一共用去60元,每支钢笔的价钱是多少元?”  相似文献   

10.
新学期开学了,爸爸给小虎10元钱到超市买学习用品。小虎先到超市柜台把10元钱递给售货员,说:“阿姨,我想买钢笔和笔记本。”阿姨说:“小朋友,我想考考你数学学得怎么样,如果你把10元钱全部用完,可以买1支钢笔和2本笔记本,  相似文献   

11.
[案例]“归一应用题”的教学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老师想买一些小礼物送给同学们,你们最希望老师买什么东西呢?出示“‘六一’节奖品调查表”,根据学生回答完成调查表:物品名称数量文具盒15个钢笔8支书包5个水彩笔16支…………师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小学数学竞赛中屡见一类探究性(或称开放性)题,即给出题目的条件而答案不唯一,需要学生探讨分析出题目的结果,这类题若靠“硬凑”或“机械运算”,是相当费时费力的,甚至难于解决。笔者在教学中用一般化(或特殊化)分析法启迪学生的智力思维,引导他们探究这类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题能力。 例1 商店里有两种笔记本,厚的每本7角5分,薄的每本4角5分。李老师买笔记本正好用去12元。他买了几本厚的笔记本,几本薄的笔记本?把每一种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里(格子不够自己画)。  相似文献   

13.
〔案例一〕一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在复习课中出了一道复习题让学生练习 :张华去商店买文具 ,把所带的钱如果全部买钢笔可以买12支 ,如果全部买毛笔 ,可以买15支。现在她先买了4支钢笔 ,剩下的钱还能买多少支毛笔?题目出示后 ,顿时 ,学生们纷纷举手列式解答 :(1 -112×4)÷ 115= 23÷ 115=10(支)师 :请同学们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想的。一生 :我把张华钱的总数看成单位“1” ,先求买钢笔后剩下多少钱 :(1 -112×4)= 23,再求出剩下的钱还能买多少毛笔 :23÷ 115=10(支)。这时 ,还有许多学生举着高高的小手想告诉老师 :“我还有另外的解法!”但这位老…  相似文献   

14.
妈妈真抠     
3月8日晴我的妈妈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抠。这天,阳光明媚,我哼着歌,来到妈妈面前:"妈妈,我想买一支10元的钢笔。"妈妈语重心长地说:"你文具盒里面有好几根钢笔呀,怎么还要买?你知道爸爸妈妈挣钱有多不容易吗?""你就给我10元钱吧!""从小就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你别白日做梦  相似文献   

15.
[题目]张老师原计划买20枝每枝5元钱的钢笔,后来,他从买钢笔的钱里拿出一部分买了5枝每枝4元钱的圆珠笔。那么,剩下的钱可以买多少枝钢笔? [一般解法]先求出原计划买20枝钢笔一共需要的钱数,即5×20= 100(元)钱,再求出买5枝圆珠笔需  相似文献   

16.
我在县里一个学校听了六年制第七册应用题教学,有这样一道应用题(P62—63例6): 学校给三好学生买奖品,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一共用去60元。每支钢笔的价钱是多少元? 老师先讲解了通常有两种思考方法的解法。 思考一:先求出一盒钢笔的价钱,再求每支钢笔的价钱。 列综合算式解答: 60÷3÷10  相似文献   

17.
提供“开放型”的探索材料,我认为要把握好两个“度”。一、要使学生在选择材料上有一定的自由度在教学“小数减法”一课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以下的探索材料:商店里的圆珠笔每枝2.25元,书包每个15.5元,钢笔每枝6.5元,小刀每把0.6元,文具盒每个6.45元。如果给你带上50元、10元、5元、5角、5分的人民币各一张(或一枚),而每次只能买一种物品,请你决定买什么物品,应拿多少钱,求应找回多少钱,列出算式进行计算。这样学生在参与购买物品的实践活动中自由度大,他们不知不觉中运用了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正>在初中数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类与方程组有关的实际问题.此类问题的特点是:题目涉及三个未知量,而根据已知条件只能列出两个等式,待求的问题却与三个未知量有关.下面通过一道例题来说明此类问题的解法,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和启发.例为了表彰在期末考试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班主任王老师和李老师决定到一家文具店购买笔记本作为奖品.其中王老师购买1本大笔记本、5本中笔记本和13本小笔记本,共花111元;李老师购买1本大笔记本、4本中笔记本和10本小笔记本,共花88元.亲爱的同学们,根据上述信息,你能算出购买1本大笔记本、1本中笔记本和1本小笔记本要花多少钱吗?分析设1本中笔记本的价格为x元、1本小笔记本的价格为y元、  相似文献   

19.
教学片段: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买两个笔记本和一个讲义夹,一共用多少元? 师:你提的问题很好. 生:买一支钢笔和两支水彩笔,一头多少元? 师:能提一个没有乘法运算的问题吗? (学生表情严肃.此时,一位小男孩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每样买一个一共用多少元?") 师:谁还有新的发现?谁还能提出一个新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非常简单的生活问题,如果出现在课本或试卷上,学生就不知如何是好了。如钢笔5元,笔记本3元,矿泉水2元,贴画1元,小明有8元钱,可以买哪两件商品?学生只写出5+3=8,3+5=8两道算式。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象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