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能不”刍议湖北鄂南高中徐逢春《中国语文》曾选例介绍过《现代汉语八百词》,说到“能”时有这样一条:‘不能不’表示必须、应该。不等于‘能’。因为大家不了解情况,我不~不说明一下|为了提高效率,我们的计划不~不改变|这件事他不~不知道吧?这个介绍怎么样...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第二册第六单元后有“常见言句式”介绍,它对学生概括、掌握这五种常见言句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说编分条例说是相当有说服力的,但在对判断句表示判断的五种形式的介绍中,其中第4条“用‘非’‘未’‘弗’‘无’‘莫’等表示否定的判断”,这一论断有不完全正确的地方(其中“非”表否定判断是正确  相似文献   

3.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走向“创造性表述”呢?鲁迅先生的话很具启发,他说:“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的。”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已经知道学生作文存在如上问题,便可沿此“逆向”探讨,  相似文献   

4.
语汇·词汇·词偶翻报纸,在《品味生活》栏里看到刘心武的一篇随笔,前三段头一句里都用了个“语汇”这个词,竟没有一个用得对。当头一段不长,照录如下:“北京街巷这几年涌现出一大批新的语汇,这些新俚语通过各种传媒特别是‘京味电视剧’流向了四面八方,以至某些在中国学汉语的‘老外’也张日闭口就是‘大款’、‘大腕’、‘侃爷’、‘面的’……”(中国青年报,’93.11,20,5版)接下来还有这样两句:“在这些语汇里,有一个是‘歇菜’”;“‘歇菜’这语汇不知是怎么出现的。”如果说“俚语”表示粗俗的或者通行面较窄的方言词…  相似文献   

5.
have to与must都表示“必须”,但词义和用法却有很大区别。现浅析如下: 一、have to表示根据客观需要应做某事,意思是“必须,不得不”,而must表示说话人的主观看法,有“必须,应该”的含义,其否定式mustn’t意为“不应该,不准”。例如:  相似文献   

6.
课堂上,该学习生字“掰”了。认读字音、识记字形、分析字义,我正按部就班地边引导边讲解,学生马小华忽然站起来问:“老师,‘掰’有反义词吗?”是啊,“掰”有反义词吗?说实在的,我还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为避免尴尬,我稳了稳情绪,又把皮球踢给了马小华:“你说呢?”“我想‘掰’应该有反义词。”马小华扑闪着眼睛说。“哦?说来听听。”此时我已无力控制课堂,只能任其发展了。“‘掰’的反义词与‘掰’的结构相似,两边各有一个‘手’字,中间应该是‘分’的反义词‘合’字,它表示双手合拢的意思。”马小华边说边做了一个两手并…  相似文献   

7.
(一)“鲸”字妙解学习《鲸》这篇课文时(课前曾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我刚写上课题,孩子们就针对“鲸”的字形提出了自己的创见。一个孩子说:“老师,我认为‘鲸’实际上是一个错字,因为通过预习我们都知道鲸是一种哺乳动物,不是鱼,怎么能写成鱼字旁呢?”另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想是因为以前科技不发达,人们对鲸有着错误认识,以为鲸是鱼,把‘鲸’写成了鱼字旁,现在科技发达了,人们知道了‘鲸’是哺乳动物,就应该把鱼字旁改写成反犬旁。”又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认为‘鲸’不是错字,不应该改。因为‘鲸’是形声字,右边的‘…  相似文献   

8.
学《小音乐家扬科》(部编六年制十一册)最后一自然段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睛床已经不再动了’这一句中的‘再’写了别字,应该是‘在’”。是“再”还是“在”,同学们争论不休。我启发学生先想想“再”和“在”在这句话中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分析后回答:“在”是“正在”  相似文献   

9.
李冲 《语文教学之友》2005,(11):F0003-F0003
去年3月15日《报刊》上有“力争到2010年左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语,俞敦雨先生撰指出:“‘左右’改为‘前后’才对。”“左右”为何要改为“前后”?俞先生作了如下阐述:“‘左右’用在数字后面表示概数,跟‘上下’相同,如‘年龄在30左右’,‘收入2000元左右’。面‘前后’则用在表示特定时间的词语之后,指比某一特定时间稍早或稍晚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在谈到文章的作法时,主张要“多看大作家的作品”,“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不过就初学写作者而言,“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怎样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要想知道“不应该那么写”,就要看“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因为“在这里,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说———‘你看———哪,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加显豁些’”。他认为“这确是极有益处的学习法”,只是“我们中国却偏偏缺少…  相似文献   

11.
《王力文集·汉语史稿》中《第六十节概念足怎样变了名称》:“今天普通话用‘走’字米表示,古人用‘行’字来表示。‘跑’的概念,占代用‘走’字表示。”此说给教学带来一个误区.以为古代“走”字都译成今天的“跑”,但从古代“走”表“走路”和“跑”的概念演变过程来看.这是不当的。本人把占代“走”从“跑”到“走路”的演变过程大致分三个时期:初变、渐变、质变。  相似文献   

12.
1945年8月,毛泽东同志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谈。这判之前.毛泽东应邀对重庆各界人士发表演讲。有人直截了当地问:“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的小米加步枪能战胜蒋介石的飞机加大炮吗?”毛泽东回答说:“蒋先生的‘蒋’是将军的‘将’字加一棵草,他不过是草头将军而已。我的‘毛’字不是毛手毛脚的‘毛’,而是一个反写的‘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师大文学院院长何永康教授曾说:“凡优秀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何院长多年担任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他的话堪为经验之谈:考场作文想得高分,必须在“光辉”上下功夫——即写出文章的出彩之处。只有显现出“光辉”这一出彩点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常月华 《语文知识》2006,(12):18-18
朋友的女儿拿着一个随身听对我说:“这是昨天‘黑’我老爸的。我‘黑’我老爸没商量。”这里的“黑”用作动词,表示敲竹杠的意思。笔者觉得这种调侃的用法很有意思,上网一查,又找到下面一些例句:  相似文献   

15.
“寻找人性的光辉”是教育的使命,更是教育者的责任。“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由一种概念来主导学校课程,即‘关心’。”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语文》1997年第3期刊载了李宗江先生“论‘进’对‘入’的历时替换”一文,文章讨论了表“内行”义的“进”的来源及其对“入”的历时替换过程,读后深受启发,笔者对文中的某些论点亦表示赞同。但是,进行语言的历时研究,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艰难的工作。首先必须明确研究的对象,任何概念的含混,都会影响结论的科学。其次手中掌握语料的多少,亦往往直接关系到推论的正确与否。有时即使是对同一材料地可能有截然不同的理解,故这类研究当通过不断讨论补充,才能逐步接近真理的彼岸。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将几点不成熟的意见敷衍成文,以就教于方家。 一 关于“进”表示“内行”义的起始年代,李文云:“大田辰夫认为‘进’表示‘内行’始于元代,志树良治认为直到唐代还未见使用。据我们考察,至晚到六朝时期,‘进’就可以表示‘内行’的意义。”(P.206)对于这一问题,也许是作者误解了大田、志村两先生的意思。大田辰夫先生的原  相似文献   

17.
新一代书生     
许丽 《教书育人》2006,(1):51-51
作家池莉曾在一篇《新一代书生》中写到她女儿不知道司马光砸的那个缸是什么,而在这“新一代书生”笔下.也出现了老教师读不懂的东西了。我一直教的是一、二年级,虽然有时候小家伙们的嘴里也会蹦出“恐龙”“青蛙”之类的词语,但毕竟是在口头上,我并没太注意。没想到现在,这些网络论坛用语能跑到作文里面去。一次,到一个高年级办公室拿资料,几个老师正同着一本作业议论纷纷,我凑过去,看到这么一段:“周末‘GG’(哥哥)送给‘偶’(我)很多好‘东东’(东西),还带‘偶’到zOO(动物园)去‘^-^’(表示开心)……”难怪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师看了会不知所云了。  相似文献   

18.
“‘习惯’是什么?”“‘习惯’何以值得‘特别关注”’?许多家长对这样的问题,好像都已经有所了解,但不一定都能抓住根本和要害,而对于家长应该如何“关注”孩子的“习惯”问题?不少的人正在大伤脑筋。在这个课题上,认识问题依然重要,实际运作更加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山东教育》2004,(32):60-61
“现在中学里的不少‘资优生’其实只是‘智优生’,真正的‘资优生’应该是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良好的学生,重智轻德将导致有潜力的孩子无法成才。”近日在上海举行的“2004德育创新论坛——资优生德育全国研讨会”上,上海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与咨询中心.  相似文献   

20.
《<论语>六则》“思考和练习”在谈到“而”字的顺接和转接用法时,曾这样写道:“转接,指用‘而’字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有转折,如‘学而不思’。这里的‘而’字同白话里的‘可是、但是’相当。”我以为似可商榷。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句中,两个“而”字虽都表示转接,但在句中的作用却并不表示转折关系,而是表示假设关系,这是一种特殊用法。“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分別表示两种假设条件,“罔”、“殆”则是在这两种假设条件下出现的情况或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