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结合重庆市旅游职业人才现状和培养需求,提出通过建构合理的职业技术教育层次体系、实施中高职贯通,贯通终身培训等对职业人才实施贯通培养.同时,实施贯通培养要处理好企业参与、旅游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和多元评价体系构建、学生学习和结业方式改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应用写作训练点燃大学生“职业化”引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丈写作能力的训练与学生"职业化"培养有着必然的联系,应用写作态度的生成、写作过程的主体行为方式、写作实践中技能的获取,都包含着"职业化"人才应具备的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因素.应用文教学是一个职场模拟平台,教师应围绕培养职业人的目标,凭借文种训练、任务分配、角色转换、团队协作等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心态,使学生早日成为"职业化"员工.  相似文献   

3.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分析出境领队人才的职业能力,提出培养高职院校出境领队人才的策略,即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践课比重,注重职业"软实力"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质量;校企联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此培养合格的职业领队人才,满足当前旅游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服装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更看重毕业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而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认同、职业精神、文化素养等方面,与企业要求都有一定的差距。要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从学校层面,要确立服装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系统流程;从专业层面,设计融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从校企合作层面,实施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情感的培养策略,以期适应就业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急需大批具有独立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普通高校成教学生的差异性和职业选择性决定了其自主意识比一般学生更为强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法律规章为强化学生自主性意识提供了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明确学生自主参与的领域、方式和程序则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保障;强化学校教育管理与增强成教学生自主性完全能够统一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共同目标之中。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通过独特的教育方式,塑造学校的形象和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结合近年来我国高职生就业的现状,职业技术教育应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取向和职业信念、利用学生社团作为创业教育的窗口、开辟"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培养创业技能、推行带薪实习项目、增强创业意识等方面有效的培育高职生的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高职学校的教育目标不能只停留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上,还要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这将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高职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特点,采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引发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重新定位和思考,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故首先分析高职语文教育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具体策略,旨在提高高职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8.
高职学生社团以不同的教育角度和方式彰显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成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阵地,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助力。从分析高职学生社团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的作用入手,通过剖析高职会计人才核心职业素质,并就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金融学院的几类社团建设及其在会计人才职业素质提升方面取得的实效分别作了详细的阐述,旨在为其他高职院校会计人才职业素质的培养提供一种值得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以行业标准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就是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基于职业技能培养、面向行业岗位需求的、开放的、动态的课程体系.依照应用性、关联性、区域性和前瞻性等原则,优化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网络化、公开化,满足学生个体需求和职业成长需求;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通过项目驱动、顶岗实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缩短教育与职业之间的距离;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考核方式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企业目前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要求的现状,提出了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显性职业素养的有效方式;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主要方式;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显性与隐性职业素养的直接方式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伦理道德建设日显重要。在高等教育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可通过设置“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开展会计基础道德教育、法制观念教育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12.
In the last decades, the technological and scientific evolution of the computing discipline has been widely affecting research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education, which nowadays advocates more enlightened and liberal ideas. This article reviews cross-disciplinary research on a computer architecture class in consideration of its switching to microcomputer architecture. The authors present their strategies towards a successful crossing of boundaries between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This communication aims at providing a different aspect on professional courses that are, nowadays, addressed at the expense of traditional courses.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存在着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内容不完善、教育实习效果不佳等问题。主要原因是课程设置倾向于"学术性"以及受科学主义与工具理性的深层次影响。高师院校设置教育类课程应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与师范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应有利于职前教师培养与在职教师培训的一体化进程。通过设置条件性课程,提高师范生的基础教育理论素养,增强教育研究意识;通过设置实践性课程,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和专业技能,从而提升其专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的教师培训主要限于任教学科的内容 ;2 0世纪早期 ,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基本形成 ,但强调教育学科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五六十年代 ,强调学术学科 ,削减教育学科又带来了新问题 ,如何保持两类课程的平衡仍然是课程改革的重点 ;80年代后 ,两类课程内容上的融合改变了过去的对立 ,教师教育课程结构表现出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16.
通识教育: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走向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通识教育理念是对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的反正 ,是对教育本质认识的深化 ,是当前我国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入和落实。通识教育的实施 ,需要加强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 ,除正式课程外 ,非正式课程即校园文化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高职教育课程的多元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认为,面对多元化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高职教育应该确立多元课程整合观,以能力为中心对高职教育课程进行多元整合。在对高职教育课程进行多元整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与职业资格制度相融合,要注意对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进行多元整合,要注意对多种知识与多种专业进行整合。章最后对实施高职教育课程的多元整合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远程教育在中国呈现蓬勃生机,机械制造专业不断探索与新模式相匹配的教学途径与技术,数字化虚拟技术的应用成为解决问题的主流。机械制造专业领域的一项新技术一虚拟样机技术,贯穿于机械制造专业几乎所有的课程。本文研究如何结合虚拟样机技术进行课程教学、课程虚拟实验以及远程毕业设计,为传统工学专业适应远程教学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预期职业地位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可分为经济需求与个人需求,其中个人需求对于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影响更为直接。由于存在着社会分层,求学者的个人需求体现在追求预期职业地位的最优化。预期职业地位的决定因素包括毕业生选择职业的机会、就业率和职业评价。从总体上看,目前高职院校的预期职业地位相对较低,因而对求学者缺乏吸引力。可以通过舆论宣传、推行“订单培养”及促进专本衔接等途径提升高职院校的预期职业地位。  相似文献   

20.
Some educational courses for adults are concerned with developing general cognitive skills and flexibility, rather than specific concepts and competencies. Examples of such courses are those involving the encouragement of creativity, flexible and clear thinking, and efficient reading. These cognitive development courses are difficult to evaluate; for it is not immediately clear whether adult students learn anything from the novel activities experienced in them. It is necessary to examine learning of this kind using appropriate psychological tests, so as to assess student's thinking in terms of its creativity and complexity. A study was undertaken of six adult education courses, including in particular four creativity‐training courses, with two other university groups serving as controls. With the adult education groups, several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est results were gained following the six‐week courses, involving the student's production of ideas, preference for complex stimuli, and creative independence. Consequently, creativity‐training and similar courses for general cognitive development are recommended for inclusion in both professional and lay adult‐education cour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