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是诗的海洋,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华夏文明灿烂的画卷中,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艺术的精髓,成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自1993年起,古典诗词鉴赏题已成为高考的必考内容,然而高考对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一般从理解诗歌字句,赏析诗歌语言,鉴赏艺术手法等方面设题。我们如果在平时就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就不难回答出此类试题。笔者经过几年的执教生涯,对古诗词方面的复习略有一点体会,现总结如下几点,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张传彪 《现代语文》2009,(10):60-61
古典诗歌鉴赏需要还原历史的本真。本事例说法既是探求诗歌主旨的重要方式,又是诗歌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本事"一词来自于唐代孟棨《本事诗》,用故事的方式记录诗歌本事,本旨是提供有关诗歌作品的写作背景,以便了解作品含义。  相似文献   

3.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其中的“志”主要就是指诗歌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古典诗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是丰富、深刻、复杂而又多变的。那怎样鉴赏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呢?  相似文献   

4.
姚志松 《现代语文》2010,(12):120-121
古典诗词鉴赏,一直是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诗歌语言具有形象性、概括性、跳跃性、音乐性,因此准确理解语言就成了鉴赏诗歌的前提,而诗歌语言的运用也就成了审美教育的主要看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几年高考的改革,语文科在命题上也有很大的创新,尤其诗歌的考查形式更是来了一个新的突破。九十年代语文高考诗歌是以客观题形式出现,21世纪以来则以主观题为主,难度加大了。从整体上看,08年高考广东语文《考试说明》以及具体的各份试题分析得出,广东高考诗歌鉴赏题主要内容是: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6.
一、高考把脉——命题思路概览诗歌鉴赏是每年语文高考的必考题。在2009年18道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单纯从意象角度来考查的就是有11道。学会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周新菊 《现代语文》2009,(10):38-39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众多伟大诗人光照千古,许多诗词中的名言俊句更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引起读者的共鸣。"学生读一点诗歌,背一点诗歌,不仅能开阔视野、学习语言,而且在咀嚼英华的过程中,必然同时承受到五千年深厚文化的熏陶,丰富文化素养。"因为,"美是诗的本质",所以优秀的诗歌能以其抒情的美、技巧的美来感染人、陶冶人、震撼人。  相似文献   

8.
诗歌的审美,离不开意境的审美。王国维认为,真景物、真感情融合形成的意境,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但由于诗歌语言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性,使得诗歌这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在其“片言只语”之外,留下太多的“空白”让我们去体味、想象。诗歌文字越是精练,其承载的内蕴和意境便显得越发深厚幽远。  相似文献   

9.
“诗缘情而绮靡”。有感情,艺术形象才有生命;有强烈的感情,艺术形象才有旺盛的生命。“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新考纲把对古典诗词思想情感的鉴赏,与语言、技巧、形象并列为四大考点。那么,在诗歌鉴赏中怎样进行思想情感的分析呢?、  相似文献   

10.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其《谈读书与趣味的培养》中说,"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诗比别类文学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认识诗语——从文字入手鉴赏古诗,不外乎语言、情趣、意象三件事。读者首先要过的是语言关,其次才是意象、情趣。这就要求读者熟悉中国古诗的特点。巧过语言关,需要熟练地掌握文言常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如"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沈佺期《杂诗》),"将",名词动用,"率领"之意;"旗鼓",军队,借代的手法。惠洪《秋千》诗"飘扬血色裙拖地,断送玉容人上天",其中"断送"系古今异义词,意即  相似文献   

11.
诗词鉴赏一直是语文高考的难点,有语文高考的大敌之称。但同时又是语文高考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高考考纲要求:一是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是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那么如何才能在浩如烟海的诗词当中找到一个普遍的解题方法,从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呢?  相似文献   

12.
<正>"以诗解诗",就是让学生学习用诗词的语言和思维去解读诗词,以便更好地领会诗人、词人的情感,感受古典诗词的独特艺术形式和韵味。"以诗解诗"的过程就是为古诗词教学营造出一个诗词的氛围,使学生受到更多古典诗词文化熏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