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价值层面看“3 X”高考改革方案“3 X”高考是一种改革 ,它的价值只能用研究它的方向和它对整个制度的影响来加以判断。实际上 ,高考改革不单单是个技术问题 ,还必须对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公正的高考制度的最有效途径作出思想意识的选择。这样做 ,还必须对几个问题作出回答 ,一是为什么要提出“3 X”高考改革方案?二是“3 X”高考改革方案到底好在哪里?三是我们接受“3 X”高考改革方案的根据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 ,将有助于我们理解“3 X”高考改革方案对于整个教育发展的意义。1 为什么要提出“3 X”高考改革…  相似文献   

2.
基于因特网的美国远程学习质量评价标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美国国家教育协会 (NationalEducationAssoci ation ,NEA)、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 (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和美国远程教育专业公司———黑板公司 (BlackboardInc ) ,于今年初联手推出了 2 4条基于因特网的远程学习质量评价标准。对于此项工程 ,NEA总裁切斯 (BobChase)评论说 ,“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必须用学生所取得的成果来衡量” ,“本项研究所确定的标准是我们民族探索网上高等教育未来的一个重要路标。”黑板公司总裁皮定斯基 (…  相似文献   

3.
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模式的形成发展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是国外合作教育的典型模式合作教育(CooperativeEducation)名称在我国引进并被采用已有十几年的历史。最近,从世纪合作教育协会(TheWorldAssociationforCooperativeEducation,简称WACE)理事会上传来消息说,一些国家的代表提出将CooperativeEducation这一名称改为Work-integratedlearing,其中文意思是“与工作结相结合的学习”,理由是能更准确地体现这种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当然,这些代表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拟订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已经国务院同意提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和主要城市的委员会组织各方人士讨论。我现在代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就有关汉语拼音方案的问题作一个简单的说明,供大家讨论的时候参考。至于这个方案本身,它所根据的原则和拟订的过程等等,已见1956年2月12日人民日报登载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和“关于拟打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几点说明”,我就不重复了。现在我主要想说明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有一个汉语拼音方案?在这里首先应当说明现在我们提出讨论的是“拼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FE是“技术与继续教育” (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的简称 ,它的前身是“技术教育”(TechnicalEd ucation) ,1973年 ,“技术教育” (TE)获得了它的新名字———TAFE。在澳大利亚 ,TAFE不像大学那样具有自主权。TAFE是政府提出并发展起来的 ,当在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出现了私立职业技术学院后 ,人们就把TAFE看作为政府所有的、公立的职业技术学院 ,以区别于其它性质的职业技术学院。一、TAFE的管理与运行1 .TAFE的行政管理体制由于澳大利…  相似文献   

6.
2007 3+X=?     
跨过2006,进入2007,高考似乎也向我们逼近了一大步。“大战”一触即发,离决定我们三年付出的结果的时刻仅有半载而已。当硝烟弥漫至鼻尖时,你或许会感到莫名的紧张与迷茫。是的,你会看着那份打满红“X”的考卷发呆:自己在学习上付出的时间始终是一个递增函数,为什么考试分数却始终是一个常值函数呢?当然,你也会望着那每月更新的排名榜疑惑:为什么我有些科目的成绩上升了,总分却毫不留情地下滑呢?那么,让我们一起在新年来临之时许个愿:让我们的强项科目更优,而弱势科目不再拖总分的后腿吧!半年的时间,我们却要解决相当多的问题。是很难,但我们没有退路,惟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须鼓足勇气,到中流击水,搏击巨浪,做到强者更强,而弱者不弱。一切只因我们心中惟一的方向:让3 X=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应是“一分为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人们都一致认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即“一分为二”。我却要提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应是“一分为三”(“合三为一”、“三位一体”、“鼎立统一”、“三分法”、“三点论”、“三重性”)。为什么这样看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8.
有三位男网民在聊天室里分别提出要见三位美眉,下面是他们的对话。1男网友:我想见你。美眉:呵呵!男网友:你为什么笑?美眉:我们就不要见面了吧。男网友:为什么?给个理由呀。我们认识这么长时间了,这么聊得来,见个面又没什么的。  相似文献   

9.
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1 远程学习 (d -learning)1 1 技术的发展本文用“d learning”表示远程学习 (distancelearn ing)。远程学习是指远程教育系统中的学生一方的活动和行为。在 2 1世纪之初 ,远程学习已经到处可见。“远程学习”输入像“奥尔塔·菲司塔 (AltaVista)”这类搜索器在因特网上进行搜索 ,可以得到上十万个相关的站点。19世纪中叶在北欧和北美发生的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的技术进步引发了远程学习 ,特别是由于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使得这种新的教育形态 ,即远程教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可能。即使在…  相似文献   

10.
学习英语 ,听说领先。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新的语言材料 ,离不开口语操练 (spokenEnglishDrills)。口语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根据英语句型操练的性质和作用 ,一般是将其分为“机械操练”(MechanicalDrill)、“有意义操练”(MeaningfulDrill)和“交际性操练”(Communica tiveDrills)三个层次。下面笔者根据这三个层次方面的练习谈一下自己肤浅的看法。一、机械操练。机械操练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学习、感知新的语言材料。学习的方式是单纯的模…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大量例证对英文商务信函写作中的三“C”原则进行分析,以便达到更好交流,促进外贸活动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周济词学思想承张惠言而来,在其“比兴寄托”说的基础上提出“寄托出入”说。此说不仅强调内容上的雅正立意,还追求艺术风格的浑化无痕。周济“寄托出入”说,是香草美人诗学理论在词学领域的延伸,既推尊词体,又深化了词体的功能,具有双重价值,同时也是清代词学诗学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时正式完整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文明的要求,本文重点论述了“三个代表”对三个文明的统领和指导作用,以及三个文明体现“三个代表”精神实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汪曾祺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集《蒲桥集》为例,从整体观照、主体情感、文本语言三个层面对汪氏散文的美学特色进行了探析和归纳,认为汪氏散文在以上三个层面上分别呈现出古典美、人文美、亲和美的"三美"特色。  相似文献   

15.
该院服装系党支部始终坚持“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的指导思想,注重“三个结合”,加强“三项建设”,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了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以丰富的时代内容,是党的性质的新概括,党的宗旨的新发展,党的指导思想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无论在新中国建国前后的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下,都是重大问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和有序引导农民非农化,是当今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杜甫的叙事诗在现实主义诗歌发展过程中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他汲取了《诗经》、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对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现状作了真实写照,开创了把现实生活高度艺术化的新风格;“三吏”、“三别”是其叙事诗的代表作,诗人在这组诗中通过典型化、寓情于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景物描写叙事化这些艺术手法写出了时代的悲剧、人民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党的世界观与"三个代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什么是党的世界观,它对党的事业的重要意义,三代领导人有很多极其重要的精辟论述。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认为这是“在人类认识史上起了一个空前的大革命”。他明确指出,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党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用这个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才找到了中国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邓小平同志在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时着重指出:“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邓…  相似文献   

20.
三教概念的发展,可分几个阶段,即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在最初阶段,虽然有三教的连称,不过彼此是独立的;中间阶段是一个过渡的阶段,主要在于彼此内在意识上的流通融合;只有最后阶段才出现真正宗教形态上的三教合一和“三教合一”的概念。从三教到三教合一观念的变化,可以察看到中国社会的一些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