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独秀     
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一名庆同,又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幼年入私塾,十七岁中秀才。一八九七年入杭州求是书院。后因参加反清革命活动遭缉捕,东渡日本留学。一九零三年回国,在安徽组织爱国会,被清政府强行解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共第一任总书记。1927年之后陈独秀被开除出党,1932年10月在上海被捕,判刑13年,随后被监禁在南京老虎桥监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获减刑出狱,于1938年8月来到四川江津鹤山坪定居。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全传     
2013年7月出版128.00元ISBN978一7一5097一4769一8本书作者唐宝林可称中国大陆陈独秀研究第一人,此书为他苦心孤诣三十年之成果。2011年1I月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首发繁体字版,发行两月后即获香  相似文献   

4.
穆青住院和病逝后,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探望和送别时动情地说,穆青同志跟人民很有感情,尤其是跟农民很有感情。他是新闻界的旗舰、楷模,是“三贴近”的典范。李瑞环同志到医院看望时说:“穆青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  相似文献   

5.
此次,本刊调查组成员将视点转向在校学生,以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部分在校出版专业的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男女比例为2:1,以"你心目中的出版业"为主要调查内容,并以此浅析当前"新生力量"心目中的出版业的现状及从业选择.调查采取问卷形式,调查组成员在北京大学和南师大走访了近百名本科学生,回收有效问卷41份.  相似文献   

6.
钟叔河先生是岳麓书社的第一任总编辑,那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进入编辑行业不久。在此之前,钟先生已经因为主编了“走向世界丛书”而蜚声海内外。我旁听过加拿大文化参赞、法新社记者和他的访谈,看见过香港电视台在他的办公室拍摄的专题片,脑海里至今仍保存着从北京或从香港来的大学生、研究生专注而崇敬地请教于他的印象……即便置身于二十年后配备手机、笔记本电脑、专车和专用司机、副手及总编辑办公室等等的今天,总编辑都应该是很忙的,可是当时“走向世界丛书”还没有编完,钟先生仍然要为每一种书写一篇“文与其人”的叙论,我看见他一开头总要撕掉好几张纸,然后在三百格的稿纸上一丝不苟地写,并不假人之手誊抄或打印。不仅如此,像如何为丛书撰写边批,如何将古人用汉字记录下来的外文词句还原,再注释今译,如何做分类索引,无论多么细碎、多么繁难的问题,他都要为编辑人员给出最有效的指引。  相似文献   

7.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栏目的门面人物,是电视节目能否赢得观众的重要因素。他们直接与观众见面,进行交流,传递信息.观众是如何看待主持人的?主持人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如何?从观众对主持人的褒贬,可见一斑.1.主持人应以平常心出现在观众面前.节目主持人的定位,现在理论界众说纷法,但不管争论如何激烈,主持人是新闻工作者,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他小到代表着他所主持的节目,大到代表着电视台,甚至是党或政府.所以主持人是一个公众形象,因此,必须很好地注意主持节目时的形象定位.可是,有的主持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是自传“…  相似文献   

8.
从前,我觉得记者这个职业,根神秘,也很伟大。在我的印象中,记者个个都是文质彬彬,亲切可人:是男的,一律是西装革履,风姿绰约;是女的,绝对是青春永驻,秀色可餐。或老或少,每个人都有一枝生花妙笔,外带一副侠骨柔肠,他们走天南、下海北,笔底生风,所向披靡。我好羡慕,好崇拜。后来,各色各样的记者,我也结识了十位八位,老实说,我有几分迷惘,有些许失望。我觉得我们的记者中,称职的固然不少,差强人意乃至不如人意的也绝不是一个两个。我这篇短文,不分析原因,只谈观点;不举例论证,只稍加概括;不持一种批判的姿  相似文献   

9.
10.
话说陈独秀     
今年七一前夕首映的《建党伟业》,不愧是当代影视作品中的大手笔。影片中,陈独秀先生五四时期在大庭广众之下声嘶力竭的演讲,以及他在北京新世纪游艺场楼顶冒险散发《北京市民宣  相似文献   

11.
那天,我们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去看参加外国文学评奖的参评图书。印制精美、内容丰厚的外国文学图书琳琅满目,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不禁在众多的外国文学名著里贪婪地阅读着。我对外国文学一直有一种奢侈般的喜好。当年,我的手中只有一本屠格涅夫的小说《父与子》,却被我反复看了好几年,在没有书可读的日子里,它  相似文献   

12.
<正>我爱做梦。经过一天的紧张工作,我又早早地进入了梦乡……梦境中,我来到了"天府市"的档案馆。本想来逛一逛,休闲休闲,谁知这里正举办"我心目中的档案馆研讨会",不妨听一听。几位与会者正在发言,他们各自阐述了自己心目中的档案馆。"我心目中的档案馆"是一个现代而又充满文化氛围的场所。档案馆的主体建筑线条简洁,结构特别,张扬却又不失稳重。大门上方的外墙上有醒目的档案馆的标识图案。档案馆外围的布景有园林设计的特点,其草木的选择,路石的铺设,  相似文献   

13.
穆青住院和病逝后,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探望和送别时动情地说,穆青同志跟人民很有感情,尤其是跟农民很有感情.他是新闻界的旗舰、楷模,是"三贴近"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入狱     
1919年6月12日,陈独秀终因政治活动被捕入狱。陈氏是在发散他那自撰并出资自印的反政府传单之时被捕的。此事发生在北京城南一个叫作“新世界”的娱乐场所。那时陈独秀、高一涵和我三位安徽同乡正在该处吃茶聊天。陈氏从他的衣袋中取出一些传单来向其他桌子上发散。  相似文献   

15.
苏俄在陈独秀的眼中由侵略者,变为进步的象征,再变为一个坏的国家,这里面有苏俄本身客观变化的因素,也与陈独秀自己评价问题的价值框架有关,双方的因缘凑合造成了苏俄形象在陈独秀眼中的变幻。  相似文献   

16.
新文学运动已经过去差不多90年了,但是运动期间很多细节我们并不像自己所相信的那样了解.本文要谈的是陈独秀的德国大炮.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的最后岁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茜  马嘶 《档案天地》2004,(4):32-34
在中国现代史上,陈独秀是以五四新化运动的旗手和中共早期领袖称于世的,却少有人知他又是一位对中国字音韵之学有着很深造诣并有多种述传世的国学学。他殚精竭虑述《小学识字教本》未竞而终,且一生乐此不疲,即便是在极紧张的革命活动中和身陷图圄之时,仍不忘以此为副业。  相似文献   

18.
纵观陈独秀的一生,可以说五四运动前后是他最进步、最辉煌的时期,被誉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让我们从90年前那段波澜壮阔历史中,剪裁一些花絮,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九十五年前的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改为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3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可尔斯基莅临指导。陈独秀因故没能出席,却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并从此连任五届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达到他一生事业的巅峰。其实,从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始,至1932年10月被押解南京、最终离开上海止,其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但由于他按照书本理解,认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需等待资本主义发达后再来进行,终成革命局外人。他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了一个尴尬的地位,这在他死后的墓地问题上也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