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名人博客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瑜  殷俊 《今传媒》2006,(8):14-15
对于紧跟时代发展的中国来说,2005年被称为“中国博客元年”。中国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了全民博客时代:几乎是每秒10个的博客增长速度和4000万以上的博客注册用户。作为国内领先的博客门户,博客网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发展势头迅猛;而作为传统门户的新浪、搜狐等,则不甘心落后于潮流,在分别推出了“首届中国博客大赛”和“全球中文博客大赛”后,相继推出了门户博客。借助于门户网站的优势,新浪和搜狐博客刚一面世就受到了网民们的追捧,而新浪和搜狐的名人博客战略也起到了极大的营销效果,两大门户网站博客的人数呈几何级数不断翻番。目…  相似文献   

2.
付松聚 《青年记者》2007,(3):129-129
博客是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新生宠儿,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发布的《2005—2006中国互联网产业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而在中国已经达到1600万,预计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达到6000万。目前,我国已经有三大博客网站,即博客网、中国博客网和BLOGBUS,统计中国博客的注册用户达到740万。[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近日,在网上超过千万点击量、被众多网民追逐热捧、并号称第一博客的徐静蕾的博客文集在经历了众多出版社的争夺后,终于落户中信出版社。该书是名人博客书的首度出现, 定名为《老徐的博客》。在网络中已经被“一次阅读”过, “徐博客”出书,是否会因此流失一大批读者呢?对此中信出版社表示了信心:  相似文献   

4.
从某教授状告博客网一案的尘埃落定到博客写手状告网民的“博客告博客”案和某公司状告前员工博客案,再到前一阶段国内媒体关于“博客实名制”的争论,博客给人的印象总是纠纷不断、各执一词的乱象。然而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这些纷争的缘起,其实都是博客写作“公”与“私”的纠缠不清,而这种纠缠不清恰恰是博客特有的属性。  相似文献   

5.
《新闻与写作》2006,(5):28-28
“博客”作为一种互联网的技术功能.被越来越多的网民追捧.成为众多网民追求的时尚和潮流.“博客”是一个公共开放的平台.为网民行使话语权提供了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的出现是一种社会进步。温家宝总理在两会后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高度肯定了广大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说明包括“博客”在内的媒介对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如今,博客已经成为大多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博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其中,博客的主体更加多元化,除了普通大众,众多专业人士、文化名流、工商业精英、明星、政治领袖都拥有了Blog,自由的形态让博客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体现。《全球中文博客发展报告》显示:77%的博客用户认为博客是“表达自己情感的一个很好的方式”,而“想要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一些资源”,  相似文献   

7.
被人骂为“烂人”、“猥琐人”、“流氓”,是该状告骂人者还是为骂人者提供载体的博客网站?博客到底是不是媒体?被侵害者是在侵权结果发生地法院起诉被告,还是在侵权行为地法院起诉被告?南大教授引发中国博客第一案。  相似文献   

8.
2006年5月初,由主要博客网站、业界专家和网友共同起草的《博客公约》正式出台。这份公约明确了博客作者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2006年10月19日,中国互联网协会一名负责人承认他们正在研究博客实名制的方案,由此引发了网民的激烈辩论。在一段时间里,互联网上盛传有关“中国博客实名制已成定局”的消息。  相似文献   

9.
动态     
路透社:要注意博客新加坡商业时报日前一则报道援引路透社亚洲董事经理AlexHungate的话说,传统媒体新闻工作者必须找到方法,在进行报道时,把博客的文章纳入自己的视野。网上社群和博客的不断普及,显示了博客作者有了公正有效的观点。微软的WindowsMSN所展开的调查显示,受访的7个亚洲国家的2.5万人中,有51%网民认为,博客和传统媒体具有相同的可信任度。Hungate指出,关注博客的专业作者之所以更有价值,是因为他们把文章的来龙去脉整理清楚,并回答了“那又怎样”的问题,而对新闻提供者来说,品牌将越来越重要。路透社已经开始一些措施,让传统…  相似文献   

10.
赵莉 《青年记者》2006,(16):113-114
博客以其理念和技术保证了两点——完全自主,沟通互动。但是这一“零体制、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的传播平台也凸显了一系列监管难题,从博客诞生那一刻起,整个博客世界里官司不断,谩骂、攻击、恶炒、隐私、淫秽等不和谐现象如洪水泛滥。近期相继出现的“中国博客诽谤第一案”、“郭德纲与汪洋”博客事件、“80后”作家韩寒和评论家白烨博客骂战……更是将谁来监管博客的呼声推向了顶峰。4月19日,由博客网发起的讨论了6个月的首个《博客自律公约》(后更名为《明上网自律公约》)正式出台,包括博客网、搜狐网、新浪网在内的19家网站代表在自律公约上签字。这份公约在首届博客节开幕式上宣读,并被铭刻在了博客墙的正面。包括“自觉遵纪守法,倡导社会公德,促进绿色网络建设”等8个内容共160字。此博客公约一出台,就在网民之间引起了强烈争论:博客公约能够有效约束网民的行为吗?博客公约的出台,带来的是规范还是限制?  相似文献   

11.
据统计,我国网民已达到2.53亿人,域名注册量达1218.8万个,网站150余万家,论坛60余万个,网民数量和域名注册量均已跃居世界第一,网民规模还继续呈现持续高速发展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电子政务推广迅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时上网与网民对话,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主动借助网络征询民意。“市(局)长电子信箱”、“在线交流”、开设博客、公开个人的QQ号……一股“触网”之风正在各地兴起。一系列现象表明,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重视吸纳网络民意正在成为中国的执政潮流。  相似文献   

12.
2007年7月12日,著名演员徐静蕾在新浪的博客点击量突破1亿;曾被网民奉为“股神”的“带头大哥777”,其博客也创造了88天点击量过千万的神话。相对于现实的媒体来说,其受众数量恐怕难以企及。博客,在网络时代一开始只是个人性、非商业性的“随笔”,如今,越来越具有鲜明的传媒特征。  相似文献   

13.
《当代图书馆》2006,(2):79-79
2006年被人预言为博客出版年,这种预测的根据来自博客的迅猛发展。百度去年底的报告说,在中文互联网领域,博客站点已达到3682个,博客人数达到1600万。在中国,博客已成为一种越来越不可忽视的声音,尽管这种声音嘈杂各异,但是汇到一起就似乎成了部分社会群体的呼吸,它来自民间,常被称为大众或草根。而2005年之前的博客还只是一种圈子内的游戏,一种兴趣相投的人在网上聚集、联络和彰显的工具。但是随着新浪等门户网站推出博客服务,建立名人博客,博客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博客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博客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  相似文献   

14.
“博客”(Blog)是继Email、BBS、IM之后出现的第四种全新的网络交流方式。它是网民在网络上以日志形式发布个人心得并供人阅读的流水记录,通常称为“网络日志”或“网志”。撰写网志的Blogger也被翻译为“博客”。因此,博客作为名词分别代表网志和撰写网志的人,作为动词代表撰写网志的行为。相比之下,Email和IM是即时的个人电子通信方式,有很强的私人性质,BBS则有很强的公共性,是网民发表意见的公共空间。而“博客”(Blog)则是网络上的“私人会客厅”,将公共性和私人性很好地结合起来。随着网民的增加,博客的数量也大有发展。据凤凰卫…  相似文献   

15.
施国龙 《新闻窗》2014,(3):58-59
在“微博”、“微信”、“博客”大红大紫的今天,很多人第一次听到“播客”都怀疑是写错了字,而此时“播客”(Podcasting)正在网上掀起网络广播电视革命的浪潮。用一个麦克风、一台电脑加上制作软件,播客爱好者就可以将自制音视频节目传到网上,从而“秀”出自我风采,众多网民只需要通过一个小软件自动下载节目到电脑、MP3或其他播放器上,就可以随时随地收听。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新闻     
新华网博客服务试开通据近日新华网报道:3月1日下午2点,新华网“新华博客”面向广大网民试开通运行。这是新华网为顺应互联网发展的新潮流、增强与网民互动而推出的新服务。新华博客的开通,将给广大网民带来一个发表言论、建言献策、张扬自我的个性化的新平台。新华博客开设有16个主栏目,64个子栏目。主栏目包括时政、财经、传媒、军事、教育、摄影、城市、体育、科技、文化、娱乐、生活、情感、汽车、房产、杂谈等。新华博客支持网民张贴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类形式的内容,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博客所属的栏目。  相似文献   

17.
诱人 《新闻三昧》2003,(12):30-30
南京一家报纸11月6日刊登报道《美少女网上拍卖初吻》,讲的是一个网名叫“另类女子”的女孩,在西祠胡同网站“南京娱乐圈”BBS 上公开拍卖自己的“初吻”,引发网上轩然大波。7日这位记者还发了后续报道。这样一则原本为当事人坦承因失恋而开玩笑博网民一乐的无聊帖子,却让这家报纸的新闻记者闻风而动,以强烈的“新闻敏感性”采写出这篇新闻。  相似文献   

18.
由平面媒体转化而来的网络媒体当然要想方设法吸引新读者,报网融合运行中重要而紧迫的实践包含读者的网络化迁移。杭州日报利用目前报纸的影响力引导读者转向杭州日报网,就要为读者迁移提供动力,增加推力。博客新闻在这个过程中,改变了传统媒体“top→down”居高临下的单向传播方式,使新闻传播更具可信性、亲和力;而且,博客新闻导入主持人制,培养名记者、名博客,打造品牌引领读者迁移。  相似文献   

19.
据统计,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已突破1亿,中国博客数量也达到1600万,占网民总数的10%以上。清华大学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06《传媒蓝皮书》”预测,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明年可能接近1亿。博客研究专家、高级研究员梁春晓表示,众多网民热衷博客,是因为博客契合许多人的心理需求。记者分别采访名人博客、精英博客及草根博客各一名,并记录了他们的“博客心态”。  相似文献   

20.
博客之困:四大问题成关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睿 《传媒》2007,(3):56-57
与2005年的风风火火相比,2006年整个博客行业热潮趋降.因为后续资金未能跟进,为了压缩运作成本,国内最负盛名的两大专业博客网站先后缩减了规模.2006年1月,博客网一口气裁员约100人(占当时员工总数的1/4);到6月中旬,中国博客网又撤掉北京分部的市场商务部门.而7月份敏思博客因为资金问题而休克,则直接引发博客寒流来袭的大争论.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推出了自己的博客服务,原先集中的博客用户被进一步分散,专业博客网站面临来自传统互联网媒体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