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是指物质的性质、结构、用途、在自然界里的存在形式、制备方法等。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关于空气、氧气、水、氢气、碳及其化合物、铁、酸、碱、盐、氧化物的知识,都属于这部分内容。简单说来,就是“氧、氢、碳;酸、碱、盐”两大系列。这部分内...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背景分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第三课,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与第二单元的氧气是初中化学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所以二氧化碳这一节是本单元的重点。教材首先安排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学习,由此来带动其他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学生从九年级开始学习化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学习基础及初步具备了设计基本实验的技能。本节的特点是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  相似文献   

3.
有机物相互关系结构图西和县一中段金发在中学有机物知识的学习中,不少学生感到其内容多、繁、难、不好记。我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有机物知识结构的脉络没有理清楚,没有从相互衍变关系中去认识有机物相互联系的全貌。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以碳和各有机物...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学内容的分析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分散学习了许多身边的物质,如氧气、水、碳和碳的氧化物、常见的金属、酸、碱、盐等,其中碳和碳的化合物是教材中全面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的典范。这一复习主题涵盖了碳的单质、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简单有机物等内容,学习时间较分散,前后跨度大,涉及知识点碎,反应转化多,物质间的联系复杂。复习好这一主题能帮助学生形成复习主线(即物质  相似文献   

5.
新教材的知识结构安排、体现的思维方式及相应的教学方法 ,以及使用的教学手段等方面都与旧教材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是高一化学教学中一开始就面临的一大难题 ,新教材中将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安排在第一章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现将初中教材及高中教材就知识体系、思维方式、教法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作以对比 ,以便于教学的有利进行。一、知识体系的衔接问题初中化学知识主要是常识性介绍 ,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知识结构上以物质的分类为主干 ,即每一部分知识只介绍其中的一个点或…  相似文献   

6.
我们学校连续几年使用了“上海市自编初中化学试验教材”(下称试验教材)。该教材在“统编初中化学教材”(下称统编教材)的基础上作了改进,我经过五年执教,深感有如下几方面的优点。首先,试验教材中除增加了金属和有机物的知识外,其它部份的知识点要求大致与统编教材相同,但是在编写体系和编写形式等方面有不同,就试验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插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在指导化学系学生的几次教学实习过程中,得到一些经验和教训,针对中学教学改革的现状及我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以下几点,供读者分析探讨: 一、要掌握初中化学教材的特点 初中化学是由化学基础理论、元素及化合物、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四部分知识构成的。从知识的编排体系来看,采用的是基础理论与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穿插的方式,从空气、水等常见的物质出发,引出氢氧等物质和有关的概念,然后再介绍一些常见的元素—碳,以及一种重要的常用的分散体系—溶液,最后介绍酸碱盐、氧化物各类物质的通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衍生关系和相互反应的基本规律,并以此做为总结。这些知识的精心编排,就形成了现行初中化学教材的几个特点。首先教材具有一定的普及性和相对的完整性。学生除了在小学的自然课里了解零星的化学知识外、初中化学课是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化学知识的开始。因此初中化学教学具有启蒙教育的性质。考虑到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以及初中学生毕业后各种不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自然第十册教材5 ̄9章介绍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内容,与初中化学教材的部分内容衔接。不同的教学阶段目标和要求不同,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也不尽相同,那么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现在的初中化学教学忽视了小学自然课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把所有的内容都认为是学生还不知道的新知识加以逐一讲解,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让学生有一种老话重提的感觉,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里不重视这门学科,不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小学自然在教材第十册介绍了简单的化学知识。从教学内容看,小学教学侧重于最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本章的地位和特色本章是在学习了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概念以及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所以这一章不是孤立的,而是以前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的深入。从教学大纲要求看,本章知识部属于A层次要求的内容。由于教学要求层次比较低,而且全章又没有很多理论知识,所以本章不会成为教学难点。从联系实际看,合成高分子材料无论是在人们的农、食、住、行,还是在现代工农业生产,或是在某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章教材具有以下特色。1.本章是从讨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开始的,这是因为只有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达到一定的比较大的数量才能显示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殊性质。接着讲了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由于线型结构和体型结构的差别引起了性质上的差别。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和不同温度时的性能变化等性质,是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科学研究和生产或加工等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化学(试用本)的基础上,吸收了各地教师几年来的经验和意见,把试用本改编为五年制和六年制中学通用的初中化学课本(简称改编本)。改编本除了体系上、内容上对试用本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例如删去“卤素和碱金属”,增加“碳”,分散讲授金属知识以外还删去或降低了少数教材的难度。同时在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技能、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等方面作了一些改进。现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新加坡初中化学教材《发现化学》中所设置的"氧化还原反应"内容为例,对其内容设置、知识体系构建、内容设置的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教材在内容编排方面集知识、原理、应用和趣味性于一体,在强化知识体系、加强实验训练的同时,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为我国初中化学教材的编写和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 关于甲烷,在初中化学中已经介绍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用途。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介绍甲烷的分子结构,主要的化学性质等。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化学式》这一节内容,从教材编排顺序来看,在《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元素、原子、分子等以前知识的综合应用,又为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等新内容的学习做了必要的知识铺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初中化学教材中关于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新特点,并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实验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作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和在介绍了氧族元素、碳族元素等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后,学生对于运用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方法已经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开展学习的。关于磷,在大纲中的要求为B层次,即要求了解,教材在初中介绍过的磷与氧气反应的基础上,又介绍了磷与氯气的反应。此外教材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作为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物质乙醇,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通过学习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让学生初步构建起“官能团决定同一类有机物化学性质”的思维方法,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为以后学习更复杂有机物乙酸、苯酚、乙醛奠定基础.因此,它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高中有机化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节内容包括硫酸,几种硫酸盐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三部分。本课时的内容是硫酸的性质和用途。重点是浓硫酸的性质,难点是浓硫酸的氧化性。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在初中化学已经学过,本教材在介绍稀酸的化学性质时,从稀硫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入手,以讨论的形式,说明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关于浓硫酸的吸水性和作干燥剂,初中化学也作过介绍,浓硫酸的脱水性,初中化学做过“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纸上写字”,“用火柴梗蘸浓硫酸”两个演示实验。本教材则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演示实验,即“浓硫酸与纸屑、…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学期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三课时“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第一课时。在教材编排上,是继氧气、单质碳等物质学习之后,进人化合物知识学习的启蒙课。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对二氧化碳比较熟悉,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内容主要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本课题有利于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又为以后学习酸碱盐做了良好的铺垫。本堂课的重点是采用探究式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实验来探讨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学会从化学视角来认识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9.
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这部分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化学学习的"生活化",从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  相似文献   

20.
戢明 《河南教育》2004,(9):26-26
初中化学教学的中心内容是使学生在掌握“双基”的同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004年河南省中招化学试题力求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发挥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指导功能,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一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视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基础性和启蒙性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只有理解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掌握了化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才能谈得上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的提高。试题紧扣教学大纲和教材,基本上覆盖了初中化学的主干知识,以氧气、氢气、碳、二氧化碳、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