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纪念孙中山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  相似文献   

2.
今年三月十二日,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五十周年。孙中山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坚持前进、反对倒退的一生。在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在爱国还是卖国、民主共和还是君主立宪、武装起义还是和平请愿等问题上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作了舆论准备,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伟大领袖毛主席高度地评价了孙中山在这场斗争中的作用,赞扬“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败昏庸专制颟顸的清朝政府,结束了我国几千年的皇朝帝制,这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日,11月12日,又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诞生125周年纪念日。毛泽东曾经说过:孙中山在我国民主革命的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孙  相似文献   

4.
在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①他的三民主义,之所以“适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关键在于他的民族主义发展到带有国际主义倾向.我们认真探讨这个问题,对于研究孙中山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孙中山民族主义中的国际主义倾向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呢? 笔者认为,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产生之际,即是他的国际主义倾向形成之时.列宁主义认为:只有当被压迫民族中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主义中具有民族平等、反对帝国主义、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结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生为救国救民而奔走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指导中国革命,孙中山在摸索中建构了一整套思想学说,集中体现为三民主义。他自称:“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三民主义系促进中国之国际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经济地位平等,使中国永久适存于世界。”[1]正是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振兴中华的责任心使孙中山建构了三民主义学说。孙中山申明,他的三民主义是“集古今中外的学说,顺世界的潮流,在政治上所得的一个结晶。”三民主义的确如孙中山所说,是集合了古今中外的学…  相似文献   

6.
在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他的三民主义,之所以“适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关键在于他的民族主义发展到带有国际主义倾向。我们认真探讨这个问题,对于研究孙中山思想是十分必要的。孙中山民族主义中的国际主义倾向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呢?笔者认为,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产生之际,即是他的国际主必倾向形成之时。列宁主义认为:只有当被压迫民族中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主义中具有民族平等、反对帝国主义、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结盟三个原则时,他的民族主义才具有国际主必倾向。以国际主义倾向的三个原则为尺度,孙中山民族  相似文献   

7.
朱执信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著名理论家与活动家,孙中山忠实的追随者,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为探索近代中国的出路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在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论战中,他对三民主义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与广泛的宣传,有力地促进了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辛亥革命后,他又以大量的论著进一步阐发三民主义,并赋予三民主义以某些新的因素,为孙中山先生实现伟大的革命转变提供了助力。  相似文献   

8.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比以至社会各方面的综合情况,“观”指观点看法。孙中山作为民主革命先行者,他指导革命的思想和斗争策略,不是凭空得来,而是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认识形成的。孙中山如何看待中国的国情,在思想认识上有什么变化?下面谈点个人意见,以供讨论。一个人如何认识当时的国情,亦要看这个时期和他本人所经历的主客观条件。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到1905年同盟会成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辞中提出“三民主义”,并明确主张用武装斗争手段推翻清朝的统治,这标志着他民主革命思想的成熟。这段期间孙中山思想…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将其旧民主主义作了重新解释,进而发展成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这一非凡的突破更赋予其三民主义的基础——民生主义以新的内容。“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革命的三民主义。”然而,孙先生刚一逝世,便出现一个臭名昭著的“戴季陶主义”,其“始作俑者”戴季陶出于其阶级本质和反共反人民的需要,通过几本反动的小册子大放厥词,对孙中山的理论思想体系进行了别有用心的曲解,“完全抽去了中山学说中的一切革命的东西。”本文试就其对孙中山之民生主义的阉割和曲解,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戴季陶这一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施复亮是国共合作实现之前较早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可以说,他从1922年成为跨党党员起就开始接纳三民主义。孙中山逝世后,他开始涉足对三民主义的宣传。国民革命失败后,由于对革命前景的判断失误.他选择留在国民党继续奋斗。从此,他以大量的精力研究三民主义并形成了“革命的三民主义”思想。施复亮“革命的三民主义”思想以实行“革命的三民主义”和复活“革命的国民党”为中心内容,以挽救中国革命为最高宗旨,寄托着施复亮探求中华民族解放道路的全部希望。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这一内容时,我请学生谈谈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看法。一位学生很自然地说:“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由于我们使用的是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该书没有采用“旧三民主义”的陈述方式,代之以“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于是我问这位学生:“‘旧三民主义’这一概...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的思想和政治业绩在晚年达到了光辉灿烂的顶点,这就是“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因此,科学地考察孙中山晚年思想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不但对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新三民主义,即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重新“详阐”的三民主义,是中国革命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革命思想体系,它在毛泽东同志关于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体系中也占有十分显要的地位.毛泽东同志在论及“新三民主义”时,曾多次指出它是“新民主主义的新三民主义”,“按其基本性质说来”是“新民主主义的纲领”,诸如此类的提法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等三文章中,就多达9处.如何正确认识新三民主义的基本性质,正确理解毛泽东同志的这个具体结论,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中国革命的客观发展规律.本文试图通过对新三民主义理论本身的剖析,提出点个人看法,若有文不达意之处,敬请指正.新民主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民主革命阶段的政治主张.1948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十分明确地指出:以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它是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孙中山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我们缅怀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撰文阐发关于三大政策的革命精神,以纪念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一孙中山作为伟大的革命家,他的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能够跟随时代潮流的发展而不断前进。他在《建国方略》中说:“夫事有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则断无不成者也,  相似文献   

15.
早期中国共产党的三民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民主革命的进程中确立符合国情的具体目标和纲领,如何看待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政治理论--三民主义,这是尚处在幼年时期的中共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中共早期(指1921-1927年)在共产国际和苏俄的指导下,帮助孙中山完善和发展了三民主义,形成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三民主义,并同否定和歪曲新三民义的倾向进行了斗争。中共早期对三民主义的认识和实践说明了中共是新三民主义的促成者、维护者和执行者。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孙中山是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他将其一生贡献给了持续不断的、未竟的三民主义革命,被尊称为中国革命之父。今天不分左右派别都认为他是为一切中国人所敬畏的革命家。因而,孙中山谢世后所开展的中国革命运动,可以说继承了其三民主义革命论,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样在对日观方面,我们也能够说孙中山的对日观不仅成为中国国民党,而且也成为包括共产党在内的新中国所拥有的对日观的存在类型,成为其源泉。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他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旗帜。而民族主义又是三民主义的灵魂。本文仅就民族主义的渊源和演进过程、孙中山提出“革命排满”和“民族自决自治”的是非以及民族主义的现代意义几个方面,做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孙中山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率先接触、学习、宣传、提倡社会主义。他的“三民主义”正是他接触西方社会、研读社会主义之后所得出的改造中国的方案。探讨孙中山与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这一问题,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认识革命先驱为推动革命的探索与奋斗.从而认识中国最终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左派是忠实地执行国民党“一大”宣言、贯彻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派别,它的杰出代表是廖仲恺、何香凝、宋庆龄、柳亚子、邓演达等人。这一派别主要代表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与知识分子的利益。在国民党“一大”前后,它与右派作过多次斗争,为维护革命统一战线、推动国民革命的向前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孙中山面对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思想特征表现为两重性,即政治上的激进与文化上的保守,值此五四运动八十周年之际,笔者试图从激进与保守两方面谈谈孙中山对五四运动的回应。不妥之处,望各位同仁指正。一、政治上: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国民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纲领,完成了国民党的改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完成,具有很强的激进性孙中山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失败后,不管政治风云怎样变幻,来自各方面的打击是多么猖狂,他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沿,坚持不懈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引导广大志士仁人为国家民族的光明前途而奋斗。当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他说:“文奔走国事三十余年,毕生学力尽萃于斯,精诚无间,百折不回,满清之威力所不能屈,穷途之困苦所不能挠。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坚定的革命意志使孙中山在五四时期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找到了挽救中国革命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