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民本思想主要源于《尚书·夏书·五子之歌》“民为邦本”的思想。民不仅是国家兴衰存亡的根本,也是君权赖以存在的基础。因此,苏轼一生都主张执政者要结人心、减赋税、让百姓先国而富。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他终身为官的实践,始终致力于为老百姓解困救难,做了不少利民、惠民的实事,并由此受到民众的普遍爱戴。  相似文献   

2.
苏轼既用“近于人情”来评价当代和历史人物,也用它来观照历史和评判古今社会现象。从哲学的层面看,他赋予“情”与人性同样崇高和重要的地位,极其重视它的能动作用与积极效果;从价值的层面看,他高度评价“近情”在个人行为方式、调节人际关系、实现社会和谐以及推动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近情”论所包含的利民思想、充分尊重民意的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轼既用“近于人情”来评价当代和历史人物,也用它来观照历史和评判古今社会现象。从哲学的层面看,他赋予“情”与人性同样崇高和重要的地位,极其重视它的能动作用与积极效果;从价值的层面看,他高度评价“近情”在个人行为方式、调节人际关系、实现社会和谐以及推动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近情”论所包含的利民思想、充分尊重民意的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北宋士大夫,苏轼将“利民”定为终生之志,并以迈往之气实践之,以直言抗争呐喊之,从而形成他独特的高风亮节。  相似文献   

5.
古代文人一方面受儒家思想的熏染怀有强烈的入世精神,另一方面却又在儒家思想维护的封建君主专制社会中屡受打击,从而陷入进退两难的精神困境。恪守儒家思想的苏轼入仕之后同样面临此等境地,然而他却能积极援引佛老,融通儒释道三家思想,达到超功利超世俗的精神境界,身处逆境却能保持心境的安适,从而超越了儒家思想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6.
古代文人一方面受儒家思想的熏染怀有强烈的入世精神,另一方面却又在儒家思想维护的封建君主专制社会中屡受打击,从而陷入进退两难的精神困境。恪守儒家思想的苏轼入仕之后同样面临此等境地,然而他却能积极援引佛老,融通儒释道三家思想,达到超功利超世俗的精神境界,身处逆境却能保持心境的安适,从而超越了儒家思想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9,(7):97-105
苏轼的道心人心论与理学家的含义不同,显示了他用当时流行的术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从其性与天道所具有的超越性看,苏轼的思想具有孟学一路的特点。但从苏轼人心的认知功能及人性论等来看,他的思想又有荀学的特征。苏轼的思想由于自身完善性的需要,他一方面吸收了孟子天道超越性思想,以便确立道德信仰的终极根源;另一方面他出于对实践和规范人的礼法制度的重视,因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荀子思想的影响。台湾学者刘又铭认为荀学在当今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因而具有荀学品格的苏轼之学也就更加值得我们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政治家。虽然个人仕途坎坷、历经曲折,但他始终实践着自己强国利民的政治理想。他任知定州虽仅半年时间,却实施了整顿军纪、加强边备、赈灾救荒等一系列措施,深受百姓们的爱戴。高尚的政治品质和杰出的文学成就,共同彰显了苏轼非凡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9.
苏轼对传统哲学思想吸收复杂,儒释道三家思想在他身上看似矛盾冲突,实则融会贯通。其中苏轼人格与文格的庄学渊源颇深,在庄学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苏轼建构起了执着而超越的人生境界,实现了人格与文格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人们谈论苏轼时,多着眼于他的豪放旷达。本文从苏轼黄州时期的作品入手,分析他被贬黄州时忧郁的心情,说明现实中的苏轼并不那么旷达。从他躬耕东坡、与黄州父老交往时思想得到解脱的过程中,笔者认为“赤诚”是他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也是他以后的人生路上无往而不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苏轼对易学的兴趣,始于乌台诗案之后苏轼锒铛入狱期间。当他流放儋州之后,苏轼完成了《苏氏易传》。由于苏轼受到易学思想的熏染,从苏轼早年就形成的追求自然适意的人生态度来看,对他通达放浪的思想性格有深刻的影响。苏轼以易学为基础,以其多样化的著作如散文、诗歌、词、绘画、书法等表达他宽广的胸襟以及对文化传统的极大包容。宋人如苏轼辈研究易学,好发为宏论,故学术风格导致写诗议论转多,有时会使得诗风在奇趣之下顿失诗格,所以居儋州期间苏轼在师法唐诗风格之下便不得不转而师法魏晋,以渊明为诗,这就是诗歌的流变与延续使然了。  相似文献   

12.
秦汉时期的《淮南子》以"民者,国之本也"为其民本思想的中心观点,提出了一系列的安民、利民、富民的政策措施,来落实其民本思想。《淮南子》中的这些民本思想,不仅在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文化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当今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慧心和善心是苏轼的个人品质,这种品质主要体现在他的创作和人生体验之中。善心主要体现在他对儒家入世思想的吸收上,慧心主要体现在他对佛道思想的吸收上。苏轼之所以吸收儒家经世济时的思想和释道两家超然物外、淡泊人生的态度,是根源于他的善心和慧心。正是慧心和善心使苏轼实现了人格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4.
就苏轼的诗歌理论而言,他在继承、吸收历代传统诗学理论基础上又有一定的开拓、充实与新变,他提出了“有为而作”和“平淡”的著名诗学观,并把它们体现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佛老思想是苏轼诗学理论的思想渊源。无论是从诗歌的价值功能,还是从其审美特征来看,苏轼都有着别具一格的见地。  相似文献   

15.
在晚清,政治体制问题是当时知识分子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黄遵宪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对民主共和的认识与评价,对君主立宪的推崇与选择,在当时颇具代表性,某些议论与见解亦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6.
苏轼词中有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庄子思想的体现,可见苏轼对庄子的思想是有很深感悟和很多运用的。庄子思想体现在他的词作中,主要是形成了他“人生如梦”的人生感悟和随缘自适的乐观态度,也因此大大提高了苏轼词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7.
苏轼提出的空静境界理论是佛教禅宗思想在其文论思想中投影;他所提倡的"随物赋形"说以及其人生观和审美观,妙悟说都深受禅宗思想影响。总之,苏轼文论思想与佛教禅宗思想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8.
苏轼很早就接受了在宋代已广为流传的南宗禅思想,并在诗文中也有表现。苏轼被贬岭南后,与南宗禅的关系进一步密切。他拜谒南宗禅祖庭,开始频繁地与南宗禅领袖人物交往,接受了南宗禅思想,并以此作为自己在贬谪之地的精神支柱及精神归宿。南宗禅思想对苏轼生活态度及生活方式产生极大影响,并且反映在苏轼创作之中,苏轼在岭南诗歌中推出了一个饱含宗教和哲学意味的意向:曹溪水。  相似文献   

19.
苏轼一生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这几乎是所有论家的一致意见。当然儒释道三家对苏轼的影响并非均衡发生,而是随着他人生际遇的不同各有轻重,这几乎也是所有论家的一致意见。在苏轼思想嬗变的过程中,“乌台诗案”所发生的影响尤为人们所关注。很多的论者将“乌案”视作苏轼思想及创作的一个转折点。笔者以为:“乌台诗案”是苏轼政治上不成熟的产物。唯此,乃造成他一生的第一次跌荡,从而造成他思想及创作的质的飞跃。笔者拟从“乌台诗案”前后苏轼思想的变化来探讨“乌案”  相似文献   

20.
苏轼是北宋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在他身上,儒、释、道三家思想很好地交融统一,进则儒教先行,退则投身佛老.学界对苏轼的禅佛交游极其诗文研究众多,但鲜少论及苏轼出川之前的少年时期禅佛因缘.本文从蜀地地域禅佛因缘与苏轼家庭禅佛因缘入手,试析述苏轼少年时期的禅佛因缘,以期通过了解苏轼与佛教结缘更好地对他的哲学观和文艺观进行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