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科学与人类的活动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所有这些都是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正环境保护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必然选择,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生存空间的意识,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一、"共同家园"意识的培养在初一学生入学之初,就应注意培养学生"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意识。在上第一节课"认识生物"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对生物圈的整体认识。在讲"环境与  相似文献   

3.
当前存在的一系列令人忧虑的环境问题,诸如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沙尘暴、泥石流、厄尔尼诺现象等,对人类生存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保护环境,提高全民族的生态观念,已成为当务之急。生态意识是衡量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常言道"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特点,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唤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行为。这是生物教师肩负的使命。最切实可行的是,就是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上生物教学优  相似文献   

4.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正确认识环境与人类的重要关系,体会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灾害,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道难题,成为世界上的焦点问题。因此,强化对学生加强环保意识,加强地理教学对环境的研究,成为推广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让学生从小树立起从小保护环境,树立从小事情做起,让学生具备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应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透的意义和方法,指出作为生物教学,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培养学生从小保护环境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与生物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学科教学应以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与生物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学科教学应以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9.
全球一体化的现实和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要求跨文化研究应树立全球意识,摈弃任何狭隘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人类中心主义.这就需要培养人的跨文化意识,而教育则是培养这种意识的最好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跨文化研究视角来看待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环境是人类及其所有生物生存的场所。但是,人类活动却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土壤荒漠化、全球气候异常等,以及由此导致的野生生物物种的快速消亡等。环境问题对未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因此,关注环境,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国家环保局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口号。环境意识已经成为衡量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科特点,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环境及其问题的严重性,唤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树立起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和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笔者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作了一些探索,以下是笔者的初浅体会。  相似文献   

12.
胡彦雪 《考试周刊》2013,(84):160-160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为了人类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已成为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化学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以学生手中的化学教材为载体,教师精心设计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报刊、杂志、互联网上收集有关环境现状的资料,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欲望:充分利用化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设计习题练习.巩固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一切生物和环境之问都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所以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也将受到威胁.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保护环境,优化环境,使整个生物界(包括人类)得以延息生存和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非常重视的问题.生物教学与环境知识紧密相连,因此生物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环境意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素质.以此来带动全社会,提高整个国民的环境素质.  相似文献   

14.
王翥  李建华 《山东教育》2003,(14):23-23
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是当今困扰全人类的两大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同样也遇到了这两大问题。利用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是每一个地理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一、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是地理教学重要的教学任务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利用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骄人成绩,但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如沙尘暴的肆虐———大气污染;浊流的横行,水生生物的死亡———水污染;大地…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科学精神的同时更强调人文精神的加强。生物课程标准也十分关注人的主体价值和提升入文精神。明确提出“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意识”。环境意识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意识到自然环境的存在及其演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二,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全球互相影响性;第三,意识到人类的生存自然环境的休戚关系。环境意识培养过程也是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过程。生物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还要促进其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作为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必须很好地将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思想素质,特别是竞争意识、适应意识、整体意识、创新意识、改革开放意识、科技意识、人口意识和环境意识等现代意识思想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是我国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以至于各学科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新课题。现就笔者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适应意识、竞争意识、整体意识等,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供大家参考。一、适应意识的渗透和培养“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是生物生存发展和进化的规律之一,当然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客观法则。笔者在生物教学中紧紧抓住初…  相似文献   

17.
戴涵宇 《考试周刊》2010,(15):186-18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以其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推动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公害,以及破坏自然环境的隐患.所以人们必须树立环保意识,形成力量,共同保护人类的生活环境。但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匮乏.使得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如何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化学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学生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并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例中来.树立起保护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首先要更新教师观念,其次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化学实验,并适时开展课外活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从学校开始就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工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学污染物排放到了人类生活圈中,对环境,对人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也带来了不客忽视的危害.因此,每个孩子从小就要树立起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这就要求每一位化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学中,以此来达到树立学生从小保护环境意识的目的.本文笔者将探讨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相似文献   

20.
陈国永 《文教资料》2009,(12):92-93
社会进步,教育改革,要求教师要增强各方面的意识,如尊重与信任意识、理解与宽容意识、责任与服务意识等,才能更好地搭建师生融洽、和谐关系的平台,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更好地提高德育工作效率,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