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社会伦理学视域下,我们必须对道德灌输进行历史性、理论性、实践性思考,从而正确回答道德灌输是否可为以及应当如何而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社会生活中道德滑坡现象已有目共睹,那么,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出现这种现象?加强新时期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在哪里?究竟怎样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严峻的社会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3.
计划经济时期的道德境界,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是政治挂帅的结果。市场经济的行为准则是提倡买卖公平,实现利益最大化,道德与市场经济发生一定的冲突。只有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削弱与克服负面效应,才能把道德和利益之间的纠缠转变为和解。道德以市场经济为行为准则,使人人景仰的道德境界融入经济发展之中;市场经济也以法律为准绳,实现具有统领作用的道德建构,使只讲道德不讲经济和只讲经济不讲道德转变为同存互补。  相似文献   

4.
道德想象:一种新的德育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象作为一种方法论,是人对道德与真理的沉思和探险,是道德教化赖以实现的心灵基础与内在根基。想象不是道德教育的具体方法,而是道德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一种教化哲学,道德想象使我们的道德教育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并提示了另一种教化传统和逻辑。在这一视野中,那种过于实在、过分依赖于生活实践的教化信念受到了质疑。在新的教化哲学之下,道德教育获得了更为广阔的伦理资源和教育视野,它使人们有可能将道德想象和艺术审美引入教化实践之中。而更为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看到在道德教育中那种超越性的高级生活对于提升人的精神世界所具有的价值,使我们能够拓展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有可能借助道德想象的力量,构建一种由理想信念通往生活实践的教化逻辑。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为大学生的道德学习提供了新的视阈。积极人格的形成依赖于积极体验,积极体验是大学生道德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体验,应从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出发,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一要把握成长任务,促进有效统合;二要把握心理特点,形成积极体验;三要把握内在优势,提升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6.
道德对话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它包括民主、理性、宽容、平等的因子,是生产性的德育活动,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德育方法,它可以促使双方真正地理解,从而谋划了德育价值的本体论视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正经历着从道德“培养论”转向道德“学习论”的过程,探究性道德学习正是缘此而提出的一种学校道德教育的新思维和新模式。探究性道德学习彰显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本体价值,突出了道德实践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实现了学校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构建了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方法体系。探究性道德学习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搜集资料、调查探究,表达交流、评价反思,课外延伸、实践探究。探究性道德学习方法主要有事例研究法、问题讨论法和社会调查法。  相似文献   

8.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正经历着从道德“培养论”转向道德“学习论”的过程,探究性道德学习正是缘此而提出的一种学校道德教育的新思维和新模式。探究性道德学习彰显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本体价值,突出了道德实践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实现了学校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构建了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方法体系。探究性道德学习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搜集资料、调查探究,表达交流、评价反思,课外延伸、实践探究。探究性道德学习方法主要有事例研究法、问题讨论法和社会调查法。  相似文献   

9.
探究性道德学习:一种新的道德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正经历着从“培养”到“学习”的转变.顺应这一发展变革的趋势,当代中国的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倡导探究性道德学习,以促进学生德性素质和道德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道德对话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它包括民主、理性、宽容、平等的因子,是生产性的德育活动,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德育方法,它可以促使双方真正地理解,从而谋划了德育价值的本体论视域,奠定了德育具有终级关怀的价值向度。在对话的过程中,双方都向对方真诚地敞开自己的心扉,同时又是对对方的真正的接纳,不仅如此,对话还从根本上克服了由灌输所造成的道德中的动机危机,通过对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品格教育:一种新的道德心理学研究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是人的道德素质的核心,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品格教育成为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地区国家道德心理学最关注的话题和研究领域,各种新的研究项目和观点不断涌现,从综合学校的教育改革到学校课程的渗透,再到旨在减少少女怀孕、青少年吸毒、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等的研究项目,涉及到道德教育的很多领域。本文通过对美国品格教育历  相似文献   

12.
武夷山市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2002年9月,作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十三个实验区之一,全市中小学起始年级全部进人课程改革实验(其中中学12所97个班,学生4206人,教师273人;小学123所144个班,学生2386人,教师284人)。短短几个月,课程改革实验给武夷山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3.
新的观念新的体系新的内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工科《理论力学》多媒体远程网络教学系统通过设置“网上讨论”模块 ,开辟电子信箱 ,实现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讨论、答疑 ,学生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 ,同时也可实现跨区域院校教师联合备课、异地开展教学法讨论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事教育活动 ,进行知识信息的传播 ,使得由这种技术平台支撑的课程体系及内容在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开创出新途径 ,使得由这种技术平台支撑的课堂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而为人类所共享 ,使得由这种技术平台支撑的教育资源能够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所有这些形成了新的教育观念及方式。可以说 ,以网络化、数…  相似文献   

14.
课堂道德与道德课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课堂中的道德问题呼唤道德课堂。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又有它确定的含义。它不属于任何一个特定的生活领域,相反,它可以穿过各种生活领域之间并不坚固的边界,弥散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即生活,课堂虽然  相似文献   

15.
正"道德日记本"将学生道德存储,道德也能存储吗?洛阳市一小学老师就开创了"道德储蓄日记"模式,让孩子们每天记录自己所做的好事,并给自己打分。这位老师名叫黄秀云,今年52岁,她说:"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不断增加‘道德财富’,形成发现自身优点、反省不足的习惯和品质。"此举有助于培养健全人格道德存储日记本的教学模式是从一些地方开办的"道德银行"演化而来的,虽有异曲同工之妙,却也不  相似文献   

16.
为救学生身受重伤、双腿高位截肢的黑龙江佳木斯市女教师张丽莉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让关心这位"最美女教师"命运的人们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与此同时,媒体关注的热度也开始下降,逐渐回归常态。而从这件事情发生后的宣传报道、社会反响、关注重点等各方面的情况来看,有些问题还是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思考和反省。张丽莉在生死关头推开身边的学生,而自己却被卷入车轮之下,身受重伤,被人们称誉为"最美女教师"。可以说,对于她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怎么赞  相似文献   

17.
道德     
在中国哲学史上,指“道”与“德”的关系。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论语·述而》)这里的“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会图景,“德”指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因儒家以仁义为道德的重要内容,故也以仁义道德并称。《老子》中的“道”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或万物的本体。“德”和“得”意义相近,指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对于“道”的认识修养有得于己,亦称为“德”。《老子·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认为“道”和“德”虽尊贵,却不是什么主宰(“…  相似文献   

18.
一、课堂中的道德问题呼唤道德课堂 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又有它确定的含义。它不属于任何一个特定的生活领域,相反,它可以穿过各种生活领域之间并不坚固的边界,弥散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即生活,课堂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它同样需要道德的支撑,同样需要根据生活世界的标准对课堂生活作出伦理上的判断。也就是说,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课堂也同样离不开道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对我国社会的道德建设作出了正确部署,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要求树立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在先进分子中,则要求树立共产主义道德准则,同时也应在全社会认真提倡。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人们的利益关系是道德的经济基础,是道德准则的中心内容。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反映。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着人们的道德观念。我国现阶段还处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在现阶段的道德观念必须和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状况相适应。否则,道德规范将不可能发挥其调节个人和个人、个人和社会相互关系的作用。因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关系愈益突显。有人面对作为实存的个人利益追求,开始对传统的集体主义原则提出新的宜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现实而论,应当提倡“利己不损人”的个人主义道德原则。道德建设者在使人们的“利己行为”普遍化,确立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因为,在他们看来,西方市场发展之促动在于自亚当·斯密列丁·S·密尔一直坚持市场经济可以自动调节,每个人的利己行为可以通过“看不见的手”达到自调节,从而促进社会福利的增加。而另一些人则仍坚持认为道德建设旨在使个人利益为集体利益之实现来作出牺牲,道德关注的是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