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儿子上初一,他就读的学校正好是我的工作单位.因此,在孩子眼里,我就有了双重的身份,既是老师又是家长.我一边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一边担任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心理辅导员.我曾辅导过好多学生,帮助他们解决了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诸多心理问题,其中对自己孩子的一次心理辅导,或者说一次批评教育,我认为就是一个很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2.
王娜 《下一代》2013,(7):29-31
许久没有为女儿写些什么了,更多的时候是欲言又止。因为女儿时刻都在成长着、变化着,让我几乎无暇去观察和构思。再过20多天,女儿就要过11岁生日了;再过两个月,女儿就要迎来小学六年级生活了。时光荏苒,随着女儿的一天天长大,我们两代人的沟通问题、她的学习教育、性趣培养、性格养成、未来发展等问题都逐渐成了我们生活的焦点、生存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我在现实生活中,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3.
赤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所需人材,使学校真正成为抵御资本主义和其他腐朽思想侵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坚强阵地,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而在德育工作中,则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4.
二东 《家教指南》2005,(1):59-60
家长怎样和学校配合才能做好孩子的教育?学校期望家长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带着这个问题,本刊记者来到了长春市绿园区89中学,专门采访了学校的副校长毕庆来、德育副校长王占国,请他们专门谈了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陆士桢  何欣 《家庭教育》2014,(10):32-33
毛毛是一个喜欢挑战自己,不服输的孩子。每次考试之前,他总会给自己订一个目标,一定要考前几名。老师家长劝他把目标定得低一点,更容易实现,他却说:“目标高才好呢,这样可以让我更努力。”但是他一次也没有实现过,用爸爸的话说就是“只放空炮”。  相似文献   

6.
一身或蓝色或灰色的衣服,一头短短的头发,腰里挂着一支玩具枪,或手中挥舞着一个木头刀……乍一看,以为是谁家的小男孩,其实她是一个长得十分娟秀婉丽的女孩子,这些都是她的爸爸妈妈给打扮的,他们就是要让她从小具有"男子汉"的气概。  相似文献   

7.
我们很多人都是在父母的批评声中长大的。记得小时候妈妈最常说的就是:“你看看谁谁谁家的孩子!”“你怎么又……我都说过多少次啦!”等等,这样的批评声不绝于耳。然而当我在美国教书后,我接触到各式各样的父母,让我印象很深的一点是:美国家长和华人家长在听到老师的批评时,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着重分析了德育所具有的发展智育的功能 ,以引起人们对德育的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9.
刘文  刘娟 《中华家教》2012,(12):12-13
新闻链接:2012年3月福建漳浦县的两名小学女生,想要穿越到清朝拍电影相约自杀;2012年9月临沂市小学四年级的男孩青青因与一女同学发生冲突服毒自杀身亡……今年发生的系列中小学生漠视生命、伤害生命的事件,一次次警醒着家长: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培养孩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和呵护生命的意识和观念,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使命和职责。  相似文献   

10.
身为母亲,我们总在以家长的身份教育孩子,希望我们的人生经验能够让他们受益,使他们不走弯路,有一个更好、更幸福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六岁以后,孩子就该上学了。许多家长总在抱怨:孩子不爱学习,不爱上学校,孩子学习成绩总是不好。大人成天埋怨孩子于事无补,因为造成孩子不爱学习、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有的时候可能根在大人。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诗经》中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游子吟》有感人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待师长,我们要"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待友人,我们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美德被淡忘和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2010,(3):15-15
青岛一家长来信问:儿子成绩不错,就是脾气不好。在学校里,只要老师稍微说他几句,他就跟老师怄气,同学们无意中碰到他了,他也要发火。在家里,更是稍不顺他的心他就撅嘴生气,有时候还会坐在地板上哭闹不停,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怎么样才能让他改改这种脾气呢?  相似文献   

14.
说起德育,这是一个不敢让人轻视的话题。德育与智育有很大的区别。智育给人以知识,使人聪慧,而德育给人以理性,使人明智。以前一提到德育,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思想品德教育。而现在的德育已经从那个狭小的空间拓展到了教育的方方面面,正因为此,我们的生活变得日益丰富多彩。一、德育是自由的人类的精神世界不是凭空构建的,它有着坚实的生活基础。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在悄悄地变化着。我们不能完全固守传统的德育,真实的德育应该是自由的,并且随着生活外延的逐渐扩大而不断延伸。“自由”绝对不是“放纵”,而是在千锤百炼…  相似文献   

15.
每次到学生家去家访,听得最多的是家长朋友抱怨自己的孩子是如何不听话、难管理等.我会反问他们,在学校里为什么听老师的话?您给孩子听话的理由了吗?再说,干吗非要孩子听话呢?  相似文献   

16.
杨欧 《教育艺术》2008,(6):40-41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家长的语言、观点困惑了我。如:“我的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做,到学校做不好清洁还要重扫,凭什么!我们是来学知识的,不是来学扫地的!”。“孩子的身体就只有这个样,老师,你上体育课时不让他累着了,怕出汗后感冒”。“反正我的孩子没先惹谁,谁也别想欺负我的孩子。”我倍感无奈倍感困惑:像这样失去原则失去理性的爱就是溺爱,会对孩子有益吗?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少年儿童研究》2007,(7):102-103
问:我的孩子10岁,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从小就比较淘气,但是从来不会惹是生非。但是最近学校老师和小区里的孩子的家长都反映,说他总是和比他小的孩子打架,结果当然就是他打人家。我听了特别生气,对他说不能打弟弟妹妹,但是他不听,还反问我:凭什么我就要吃亏啊?他打我我就打他!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前几天,一位家长来电话,说他的孩子离家出走了,因曾在我校上过学,请我留意一下学校周围有无孩子的踪影。我在十几年的农村教育生涯中,已碰到多起学生离家出走事件。每一次事件背后都有一串揪心的故事。出走的孩子身心受损,孩子的家长心急如焚,学校老师四处奔忙。这究竟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9.
臧瑞芹 《生活教育》2009,(12):38-39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与理解。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人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在学校,学生需要老师的赏识,老师需要领导的赏识。赏识,犹如春风、细雨,悄然决定着教育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薄祥焕 《班主任》2000,(1):28-29
据李同的前任班主任介绍,李同平时爱画画儿,也喜欢运动,可就是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做小动作,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老师、家长也想尽了办法:批评教育,严格管束,看医生……可一段时间下来,他的情况并未得到改善。李同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呢?我与有关老师密切配合,通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探索、实践,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