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永节 《考试》2004,(11):45-47,44
名师点评:本文选用的是文综卷中精彩的历史题,虽是北京卷,对全国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2009年全国文综卷Ⅰ的历史试题延续了2008年的风格,做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突破和创新,使试题灵活生动,体现了新课程、新高考的精神,实现了选拔性考查的目的,笔者对试题的总体印象是平实、平稳,有亮点。对试题的分析、思考,也有助于我们制定以后的复习备考策略。  相似文献   

3.
一、试题特点 1注重学科知识特点,兼顾现实热点问题 近几年来,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历史试题总要考查不少现实问题和与现实问题相关的热点问题。这样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效应:每到高考前,高一历史教师总要列出几十个的时政热点,来提醒考生在复习时加以注意,同时,也搞得教师自己在复习时无所适从,一是因为现实热点问题太多了,举不胜举;  相似文献   

4.
从近几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命题的方向和重点来看,今年历史学科的命题,一方面在总体趋势上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特点,如文科综合试卷结构、历史试题的题量与分值与去年保持一致;命题突出考查了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且以历史学科内综合为主;而且考查了学生运用历史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如在新的历史情境下,阅读、理解、分析、从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其评价、论证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稳中求变,稳中求新,成功展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2009年高考文综试题全国卷Ⅰ的哲学题目分为两部分,客观题28、29、30、31题,每小题4分,共16分:主观题38题第(4)问(8分)、39题第(6)问(12分):哲学题目共36分。  相似文献   

6.
我承认,2006年全国综卷1历史试题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如贴近现实、关注热点、强调主干知识、凸现新课程理念等。但也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本就个人的理解谈一些2006年全国综卷1历史题的不足,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2012年和2013年高考北京卷历史试题备受争议,命题立意、价值取向、命题技术等都引发了中学历史教师和考生的质疑,其中最让人诟病的是试题难度过大。如果依据试题的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严格阅卷的话,这两年高考历史学科全市的平均分应该在40分左右,大幅度偏离了考前的预期和公认的难度标准,给中学历史教学带来很大困惑。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经过四年自主命题的实践,福建文综卷历史命题组已经摸索出了一套较为完备和成熟的命题思路。整体而言,2012年历史选择题设置有所变化,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内容比例平分秋色;非选择题(如38题)考查的空间范围缩小,时间跨度变短,少了与中国古代史的贯通,少了与世界史的串联;选修1、2、4模块的A、B、C三道题的考查,与必修3、1、...  相似文献   

9.
2009年高考刚刚结束,其试题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作为高考的亲身参与者,有感受、有感想,当属情理中事。下面我就从考生的角度,说说对全国文综卷Ⅰ历史试题的看法与认识,谈谈试题带给我们的启示与反思。  相似文献   

10.
分析2009年全国文综卷Ⅰ,了解部分学生考试情况后,只有一声叹息:怎一个难字了得!认真思考,难从何来?以下几点或许能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1.
1.注重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切入点不偏不怪。就考查内容与所占分值看,中国古代史约36分,中国近现代史约28分,世界近现代史约36分,主要考查了五行相生、北宋文化传播、晚清贸易、辛亥革命、重庆谈判、中法关系、法国工业化进程、英国工业革命、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珍珠港事件、跨国公司、明清商品经济、早期维新思想、工业革命的影响和隋唐政治中心等知识点,要求学生对所涉及的历史概念从内涵到外延有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2007年6月8日上午11时30分,从考场走出来的学生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您在最后阶段复习的历代军事沿革、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新中国的外交发展、中美关系及美国的中立政策、北京迁都等专题都考到啦!”晚上,又在网上看到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历史试题,欣喜之余又颇感沉重,对历史试题也有了如下印象。  相似文献   

13.
综观2007年全国文综卷Ⅰ历史试题,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突出文明史观,体现课改精神。高考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而立足新课程、关注新课改也就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新课程摒弃以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呈现历史知识的范式,  相似文献   

14.
经过三年自主命题的实践,2012年安徽文综卷历史试题日臻成熟,一亮相便赢得满堂喝彩。史料鲜活,情境新颖,贴近现实,特色鲜明,时代感强,区分度高。笔者所在学校的考生普遍反映良好。概括来说,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5.
高考结束后。拿到高考试题,认真做过一遍,对试题进行仔细分析,感觉有一些不足.姑且称之为瑕疵,写出来与大家交流、商榷。  相似文献   

16.
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第12题如下: 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相似文献   

17.
2013年新课程全国文综卷I试题大气厚重,底蕴深湛。从整体上看,试题的情境创设与史料解读并重,基础考查与能力提升并重,学科特色与专业引领并重,对于中学历史教学有很强的指向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7年高考文综卷Ⅱ历史试题的十二道选择题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识记类。第14、16、17、18题,解答这些题比较简单,只要认真学习教材,达到知识的识记能力的学生就能回答。第14题见《中国古代史》(2003年版,下同)教材第75页:"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  相似文献   

19.
李通 《地理教育》2005,(6):44-45
(本套高考试题已在本刊第五期P55刊出) 1-2题:该题以我国2005年4月28~30日华北地区经历了一场沙尘暴天气,造成许多地方空气污染指数增高,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的内容为载体,考查了与其有关的造成沙尘天气的天气系统以及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试题平易并且鲜活生动,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彰显"生活地理"的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历史试题给人总体印象是难度明显降低,命题技巧高,体现了考纲对考生四种能力的要求;材料题涉及的知识面广而细,思路灵活;以教材和所学知识为依托,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的观点。与此同时,给广大师生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必须老老实实地打好基础,绝不能投机取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