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12册第10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理解这些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 能力目标:经历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3. 情感目标: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好数学充满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公式( 示一组建筑图片。) 出 师: 这些美丽的建筑都是由不同的立体图形组成的,其中有哪些立体图形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你能说出他们的体积公式吗? ( 课件显示课本106页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36~37页。教学目标:1.向学生渗透联系和转化的观点,并养成认真仔细的审题习惯。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并应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具、学具:圆柱的体积教具、多媒体、课件和自制的圆柱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的?[课件显示等分圆及拼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通过圆的圆心,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个…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4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应用公式解答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归纳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内容:六年制课本第十二册19页例1二、教学目标:1.记住并理解圆住体体积计算公式。2.会计算圆柱体体积。3.在推导圆柱体体积公式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略)二、探究新知1.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1)课件出示一组思考题:a.回忆交流“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b.讨论圆柱体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哪个立体图形?c.怎样转化?利用学具设计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教材第43-44页,例4,例5),第1课时,新授课。 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圆的面积,认识了圆柱并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圆柱的体积计算应用广泛,又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并且立体图形的截拼是首次见面,把圆柱  相似文献   

7.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教材第43—44页,例4,例5),第1课时,新授课。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圆的面积,认识了圆柱并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圆柱的体积计算应用广泛,又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并且立体图形的截拼是首次见面,把圆柱截拼成近似的长方体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既是这个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十二册圆柱的体积(P36-38例4、例5,练习1-2题)。 二、教学设想 先通过让学生回忆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时,是怎样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的,再提出圆柱能否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求出它的体积。其重点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理解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重在应用。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知识结构,设计上应着重考虑如何用计算机、实物展出台等电教手段优化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也结合学具操作等传统的教学手  相似文献   

9.
(教学片断 )教师 :今天我们来学习球的体积公式。为了计算半径为R的球的体积 ,可以先计算半球的体积。请同学们观察图形 (出示图形 ,如图 )你一定能在V圆柱 、V半球 、V圆锥 这三个量之间正确地写上不等式符号 ,得到的是———学生 :V圆柱 >V半球 >V圆锥教师 :由于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是已知的 ,于是便得双重不等式πR3>V半球 >13 πR3 你能猜测V半球 =?学生 :?教师 :仔细观察 ,V圆柱 的系数 1可看成 33 ,即33 πR3>V半球 >13 πR3猜猜看 ,V半球 =?学生 :V半球 =23 πR3教师 :正确 ,下面我们来证明这一公式。根据祖 原…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第十二册第36—37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四省市编数学第十二册第10~11页例1。教学目标:①能说出圆锥的特征,识别圆锥形的物体;②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能指出圆锥的底面、顶点和高;③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圆锥的体积。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教师先出示圆柱教具提问:圆柱体有哪些特征?再出示圆锥教具让学生判断:这是圆柱体吗?然后告诉学生:它就是这节课上我们要学习的“圆锥体”。(板书课题) [评析:复习圆柱的特征,让学生根据圆柱的特征对圆锥作出判断,在学生渴望知道圆锥这一名称时,教师揭示课题,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另外,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31~32页的内容。教学目的1郾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2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圆柱的特征,圆柱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及各种圆柱体模型,剪刀、绳子、尺子。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郾出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柱体。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几个面,它们是什么形状的。2郾叫三名学生分别拿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进行比赛。看哪一位滚得快?滚…  相似文献   

13.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节课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 ,学习了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包括了以下教学内容 :1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2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应用。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 ,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圆柱体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是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本节课教学成功与否 ,直接关系到圆锥的教学 ,因此这节课又是第三单元教学的重点。通过本节课要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认识数学的严密性。就本节课来说 ,圆柱体的体积是推导出来的 ,是…  相似文献   

14.
犤教学内容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31~32页。犤教学目标犦1.认识圆柱体,知道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掌握圆柱侧面展开的形状。2.通过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教学,学会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思考。3.通过画、剪、拼、证等活动,从中获得合作、成功的体验。4.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犤教学过程犦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1.出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师:这是两个什么图形?(生: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师: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2.出示一个圆柱体。师:这是什么图形?(生:圆柱体。)师:它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l2册第10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理解这些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你能在头脑中想象出它们的形状吗?一回忆旧知,引发新知(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直观图)师:这些立体图形有哪些特征?关于这些图形有哪些计算公式?你能结合它们的特征或公式,给这些立体图形分类吗?生1: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一类,圆柱和圆锥是另一类。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而圆柱和圆锥上有曲面。生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是一类,圆锥是另一类。因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公式都是V=Sh,而圆锥的体积公式却是V=1/3Sh。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3~4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展开图,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例1、例2。(五年制十册、六年制十二册)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圆柱体形状的实物,或用硬纸试做一个圆柱体。教学过程:(主要过程及步骤) 第一步:圆柱体的认识。讲台上放有长方体、正方体、直圆柱体、斜圆柱体、圆锥体等。①让学生从中挑出所认识的形体。②指导学生从直观教具中认识圆柱体的各部分名称,并认识圆柱体的平面图形。③学生互查自制的形体是否是圆柱体。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1~10页“圆柱和圆锥”。设计意图在教学“圆柱与圆锥”知识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会求这两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当生活中常见的像圆柱或圆锥一样的物体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有可能会萌发出计算它们的表面积或体积的想法,有的甚至会说出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鉴于此,我们组织了有关的实践活动,围绕“老师提供的纸质圆柱体、圆锥体的模型是怎样做成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讨论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通过这样自主式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发现和解决数学问…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36~37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掌握求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转化的方法探索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样性的,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学以致用,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探索并归纳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