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还教于师",是美国学者罗宾·巴罗在《还教于师:课程批判导论》(1984)一书中提出的口号.这个口号似乎有点怪.因为只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都能见到教师在"教",见到教师"满堂讲",或"满堂问",学生"满堂听",或被动地答,难道成千上万教师不是几乎每天都在"教"么?有什么"教"可还?相反,我们有感于教师"教"得太多,学生"学"得太累,所得甚少,倒是呼吁教师把"学"还给学生,而"还教于师"又从何说起呢?  相似文献   

2.
阅读·改变     
正多年来,传统的语文课堂低效、高耗,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学生上课时非常难受,不管听得懂听不懂都要听,往往教师讲得最得意之时,就是学生听得最痛苦之际。学生成天坐在课堂上被动听课,接受"满堂灌",不会主动学习,缺乏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经不起考试的检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学校行动计划"研究重点项目,也是教育部"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从2006  相似文献   

3.
刘凯 《快乐阅读》2011,(1):88-89
一、逆反心理的表现我们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所讲授的技术动作听不进去,练习也不积极、认真,甚至产生对抗心理。少数体质弱、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的学生表现就更为突出。你说东,他向西;你说南,他向北;你说好,他说坏;经常与教师顶嘴、唱对台戏,老师不让做的动作偏去做。上述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职责是什么?教师的职责不是教书,而是教育和教学,教学生学,育学生长。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成长,让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责任应该是用自身的学识和言行去引领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生活中逐步成长。而教师的教学也不是教书,而是从学生出发,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并且,教师自身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相似文献   

5.
写字课上,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讲台上把范字的写法讲得清清楚楚,学生也听得很专心,可当老师巡视时,却会发现很多学生写得大同小异,还会兴致勃勃地拉着你的衣角问:老师,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着"上课教条条,下课背条条,练习抄条条,考试考条条"为特征的"应考型"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累".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23):173-174
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它通常通过对人物生平事迹和小故事的叙述,来向学生进行传递某种思想或情感。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效果甚微,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老师反其道而行之。所以我们要摒弃传统的"你应该……"、"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文章的中心思想是……"等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我们要把学生放在"主人"的位置上,利用情境教育构建文章作者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收获和感想。  相似文献   

8.
正经常听到数学教师这样感叹:"复习课难上"、"除了练习还是练习"、"学生无生气,像木头人,教师提一下,动一下".确实如此,复习课在教学中并不讨人喜欢,因为复习的内容旧,是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回炉",学生缺少了首次学习知识的新鲜感;因为复习的时间紧,是面面俱到的"流水线"操作且紧张,学生真正需要复习的薄弱内容,教师难以预计也难以充分展开;因为复习的方式死,僵化、呆板,一般都是"整理+练习"的板块结构,教师组织复习时,大多是一厢情愿机械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堆积、罗列,学生缺乏主动性…….因此,与新授课相比,师生都不喜欢复习课,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那么在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复习课教学,让复习课教学也能光彩奕奕呢?  相似文献   

9.
一提逆反心理,教师和家长会异口同声地说"就是孩子不听话,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其实,逆反心理不光孩子有,就是成人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对待孩子的"不听话",作为教育者不能着急,更不能简单粗暴地处理,要冷静地分析并进行适当的疏导.  相似文献   

10.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孔夫子经常进行自我反省的格言.他身体力行,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勤勉教育学生,因此获得了万世师表的称誉.流传至后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便成为教师重要的修养准则.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常用它来自励励人.他认为教育活动的本质特征就是师生间"相互感化"的活动,其中"好学"也是互相感化的:"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由于教师在教育中居于指导地位,因此,"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他还强调说,"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是为至理.足见,好学,应当是教师的基本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一、后进后的几种成因 (一)逆反心理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从小就受到家庭专断式的教育.学生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呵护,稍有错误就受到家长的训斥打骂,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越说,他越烦;你越打,他越硬,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不能沟通.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若没有足够的关心,或者方法不正确,都可能使他产生抵触心理,其后果是不仅对抗父母,也会发展到与教师作对,甚至在同学中寻找发泄报复对象.  相似文献   

12.
戴卫帮 《教师》2011,(17):90-90
工作的效率往往取决于你是否乐意去从事这项工作,如果是乐意的,哪怕再苦再累你也会努力去干,锲而不舍,力求干好,而且还不会感觉到苦和累。学习也正是如此,如果你乐意去学习,你就会坚持不懈,而且还会收效显著。教师的教学活动需要快乐情感的培养,当教师乐意去教这些学生的时候,他在不断重复的课堂教学工作中就不会感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当好班主任,就意味着你要负很大的责任,付出无数的精力和心血.而中途接班不管对于新班主任还是老班主任,都是非常棘手的任务.要顺利完成任务,除了自己任劳任怨外,还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因为中途接班,你面临的是已经成型的班级气质.如何当好"后妈",笔者有以下三点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商榷: 一、拥有"三心" 拥有"三心",是做好"后妈"的前提.一是有爱心.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教师要多看到优点,真诚喜爱他们,相信学生都能感觉得到,慢慢地,他们会通过遵守校规班规等来积极回馈.充满爱心的教师不管在哪里都可以春风化雨、诲人不倦.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好顶撞教师的学生。教师让他做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教师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这都是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那么,学生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调适?这是每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应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逆反心理的实质 所谓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定势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它作为一种特…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许多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学生还未来得及思索,又由老师很快地给予解答。使学生对老师产生神秘感。使得他们懒于思考,不去思考。其结果往往是: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苦。一节课下来,问学生听懂没有?多数同学会回答听懂了,可是不少学生反映一旦做作业时,又不知如何去做。究其原因是学生在课  相似文献   

16.
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不是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然而长期以来,很多老师常常满堂灌,其结果是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累,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MS—EEPO"课型方式如旱地里的及时雨,使举步艰难的课程改革充满了生机,"MS—EEPO"课型方式可操作性强,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基本教育思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其中能比较顺利地、主动积极地进行双边活动,形成互补优势.  相似文献   

17.
谭会英 《班主任》2003,(7):13-15
校长请教师到校长室,耳提面命传授对待学生的密诀。校长说:“假如有学生考试得A,你要对他好,因为他以后能当科学家,会对社会有所贡献;假如有学生考试得B,你也要对他好,因为他以后会返校当老师,可能是你的同事;假如有学生考试得C,你更要对他好,因为他以后会当商人赚大钱,会捐给学校很多钱;假如有学生作弊被抓住,你要对他更好,因为他以后会当选议员,甚至能当总统。”  相似文献   

18.
<正>喜欢做教师是从做班主任开始的,不喜欢做教师也是从做班主任开始的。"这些学生真是没治了,好说歹说就是不听。"作为班主任的你是否有过这样的苦恼?"哎呀,真是累死人了,整天都有处理不完的鸡毛蒜皮的事,让这些学生折腾得半死,干得真没劲。"作为班主任的你是否也发过这样的牢骚?当你遇到  相似文献   

19.
要搞真科研     
正你说你想搞科研,问我该怎么做。我想我无法给你一个具体的课题,也难以给你手把手的具体指导,但我可以谈谈我对科研的一些想法,但愿会对你有些参考。对于教育科研,我的心情很复杂,也可以说很矛盾。一方面,三十年来,我一直热心教育研究,每个班每节课都是我的研究对象。比如我刚参加工作时搞"未来班",谁叫我搞的?谁也没叫我搞,但我自己觉得应该这样做,因为这样做对学生有好处。于是我就和学生商量,我们要建一个怎样的班?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等等。这不就是"教育科研"吗?只是这不是任何一个级别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对初高中教育,很多教师都在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在现在的初高中教学中,问题仍然没有很大的改观。高中英语教学也是如此,仍然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累。针对这个现状,本文将就如何发挥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题作用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