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霞  原洪玉  李宗威 《教师》2024,(4):93-95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硕士生导师数字素养的提升对于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领导力的高水平研究人才至关重要。文章旨在构建一种适用于人工智能时代的硕士生导师数字素养框架,并探讨其提升路径。通过对国内外教师数字素养内涵的比较,文章以信息获取与评估、数字工具应用、数字数据管理、数字沟通和协作、创新教学方法应用五个能力为基础构建硕士生导师数字素养框架,建议从提升数字化意识与责任、提升教学素养和专业素养、利用数字技术指导学生发展三个方面提升硕士生导师数字素养。文章为提升硕士生导师数字素养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培养符合人工智能时代所需的高水平研究人才。  相似文献   

2.
<正>辅导员职业素质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表现出的个人能力与素养,也是高校对辅导员的规范和要求。2017年9月29日,由教育部推出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的职业素质包括优秀的政治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储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可以看出,除去作为引导和管理学生角色必要的素养,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是衡量辅导员职业素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大学语文作为非中文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具有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语言应用能力、思维能力等作用,这就要求有一支具备相应素养的教师队伍。大学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民主型教育理念素养、复合型知识素养、创新型教学技能素养等,才能很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社会使命。  相似文献   

4.
基础性科研素养是研究生的核心素养.实证研究发现,硕士生基础性科研素养的形成有其内在规律,院校支持、课程教学、导师影响、个人投入和期望素养等要素对硕士生基础性科研素养的获得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硕士生基础性科研素养的培育中,当务之急是要强化硕士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应在"课程教学"的配合下,建立以"动力提升"与"兴趣培育"为抓手的双向激励机制,并采取以提升硕士生"期望值"为目标的科研管理举措,从多个维度施加外部影响,以促使硕士生增加科研投入,进而提升其基础性科研素养.  相似文献   

5.
传媒院校开设公共选修课是传媒教育与通识教育理念结合的具体体现,以培养传媒“全人”为目标。传媒类院校在开设公共选修课时,必须注意到传媒通识教育与传媒专业教育之间的“内联”与“外拓”,从而从课程体系设置上优化传媒人才的知识结构及能力储备,培养符合社会期望、具有优秀媒介素养及职业精神的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6.
传媒院校开设公共选修课是传媒教育与通识教育理念结合的具体体现,以培养传媒"全人"为目标。传媒类院校在开设公共选修课时,必须注意到传媒通识教育与传媒专业教育之间的"内联"与"外拓",从而从课程体系设置上优化传媒人才的知识结构及能力储备,培养符合社会期望、具有优秀媒介素养及职业精神的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储备人才的高中生,也必须全面发展,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我国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数学教学亦是如此。在基于核心素养下,如何提高教学成效,打造高中数学美妙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和探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提高人的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的世界性潮流。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德育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重点在于培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在这四项素养中,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和法治意识作为观念必须落实到公共参与的行动上,在公共参与中形成、落实、升华。作为核心素养中最具有实践性要求的公共参与,如何在德育课教学中加以贯彻,是课程改革探索的一个方向。为此,曾海娟老师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根据在校学生特点,尝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工作相结合,旨在探索提升学生公共参与能力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校94~95级单考硕士生的教育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单考硕士生的入学英语命题按大学公共外语四级水平,政治命题与全国统考政治内容大体相当,业务课按二级学科命题,与统考硕士生同为一套题,试题难易度适中,办法可行;从在校成绩、科研能力等方面看,单考硕士生总体质量是好的。文中还就如何提高单考硕士生的教育质量作了初步探讨,为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单考硕士生的招生制度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从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看两年制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行某些硕士生学制、培养目标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缩短硕士生学制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类型和规格日益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积极探索两年制硕士生培养模式,应树立正确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对待其课程设置、学位论文要求和管理方式的调整,进一步推进缩短硕士生学制的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11.
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参与素养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活动并且有序合法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实际教学中,通过各种各样的策略去渗透和培养以提高初中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意在探究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育硕士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于接受教师教育、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等活动中,是其进行教育问题研究和教育规律探索的能力。教育硕士生实践创新能力测评对检验教育硕士生培养质量,引导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进而丰富国家研究型教师储备具有重要价值。教育硕士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测评维度包括:研究教育实践问题能力、创新应用教育规律能力,其中研究教育实践问题能力的测评要素包括发现教育问题能力、分析教育问题能力和解决教育问题能力;创新应用教育规律能力的测评要素包括发现教育规律能力和应用教育规律能力。教育实习、见习和研习、校内实训、毕业论文等实践活动的表现性评价以及成绩评定,需要将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性表现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13.
小学阶段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至关重要的教育教学阶段,其教育要求、教育方向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语文学科中的理论知识点、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素养以及个性品质等都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而阅读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教学内容,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采取多样化的有效教学手段,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道路中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普及和深入。师范生作为教师的后备力量,其智能教育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该文从师范生现阶段“学习者”与未来“从教者”双重身份的视角,对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的概念进行界定,并结合师范类专业认证“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构建了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框架。该文通过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剖析目前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创设智能教育应用校园场景、增设人工智能公共必修课程、构建U-G-S-E“三习”育人模式、开展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校本普及系列活动四个层面提出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培养路径,以期为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培养的落地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距信息时代的能力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现有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人才培养要求。众包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运作模式,成为支持网络时代图书馆创新的有效途径。通过总结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以新生入馆教育为例,对众包模式的组织与管理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6.
高校师范生是国家教育行业的储备人才,疫情背景下高校师范生的受教育及就业状况不容忽视。从“实习项目及时长”“实践素养提升程度”及“就业水平”三方面对实习师范生展开调查,分析疫情对教育实习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和建议,为完善在新冠疫情等公共突发性事件下的教育实习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导师队伍的调查分析与建设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师范大学2010级全体全日制教育硕士生的问卷调查,对教育硕士生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从管理职能部门的角度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加强教育硕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中的重点之一,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升的不只是解题能力与知识储备,还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的积累最终得到自主能力、心理素养上的提升。这也就要求各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就谈谈高中数学这门学科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王娜 《教育》2011,(20)
社会进步对于建设者来说,除了要具备知识技能的储备外,决定胜负成败的就是人文素养。因此,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实践价值。作为高校教师更应该担负起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那么,首先应明确高校人文素养教育的内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树立学生心理健康观念、培养积极心理素质的主阵地。结合社会需要和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作为必修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面向学生的校园生活的同时,也要主动融入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培育学生积极职业心态和专业的职业素养,实现公共课程的职业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