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课程是个性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的重要学习资源与教学方式。阐述了微课程的理论、Flash动画微课程特点、微课程教学优势,提出了微课程开发原则和设计思路,微课程开发流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高校课程课时缩减和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课程组已开发的课程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利用移动网络和学生的手机,进一步开发课程教学移动微平台。开发的平台集成了各种教学资源素材,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团队建设并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结果表明,课程教学移动微平台的建设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模式,促进自主学习。结合教学实践中实施的学生团队运作模式,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实践类课程改革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张帆 《教师》2020,(2):68-69
互联网已进入移动互联“微时代”。微学习以其学习资源丰富、学习方式灵活、教学设计优化、检测评价多元等特点,正帮助中职美术课教学走出示范性不够、重复性不足、选择性不强、延伸性缺乏的困境。文章以中职美术课堂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开展移动微学习教学实践,促进数字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正教育理念创新通过智慧平台和微课程的引入,构建了"一体两翼"的数字化生态学习体系?即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体,以特色课程和活动课程为两翼的教育体系。教学环境创新利用云计算、云存储、云管理、云服务和二微码扫描等技术,突破传统一人一书的学习模式.将学习环境拓展到泛在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和探究学习领域,为师生创建一个高效、互动、天然的多维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与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个性化、多元化及碎片化学习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微课、慕课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及以翻转课堂、混合学习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微课程的定义,并以《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为例,介绍了微课程从选题、教学设计到开发再到应用的过程,为微课程在教学实践上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微课短小精悍,以视频为主要形式,能够对翻转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提供支持,也能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需求,是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之一。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以微课为主体搭建实验课程在线教育资源,现介绍制作和设计微课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移动网络的高速发展,加上教育信息化的日益普及与深入,催生了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的热潮,微课在高职院校也随之成为实践和研究热点。本文依托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专用网站,对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阐述了高职院校微课建设与教学的现状,并给出了今后的微课建设思路,以促进当前高职院校微课建设更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引起了我国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们的广泛关注,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本文论述了微课程的基本内涵、微课程应用于职业院校的优势,并结合"出血的处理"的制作实例,进一步总结出基于A D D IE模型进行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流程,为高职教师设计优质微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课程学习资源是开放大学教学改革的核心支撑,但当前课程数字学习资源设计和建设多为"孤立"进行,且存有海量、无效堆积等问题,无法满足学生个性自主高效的远程学习需求。《中级会计实务》一体化课程数字资源,设立多层多方面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和科学组合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学习策略、技术手段,一体化开发有网络课程、微课、Android版和i Phone版移动学习等,并在网络课程中首创"分级能力测试"和"分层学习",在移动学习中创新采用"微课"形式学习,还特别提供个性化学习行为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0.
微课程是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而兴起的一种移动学习资源,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研究热点。不管在建设层面还是研究层面,微课程资源存在概念模糊、资源呈堆砌状、建设多利用率不高、缺乏完善的评价标准等问题。文章在分析微课程资源发展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政策支持,理论引领;合理规划,优化平台;公建众享,均衡发展;规范标准,创新机制等发展策略,以期促进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材料成型过程及模具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和微成型技术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探讨了重点实验室在教研型高校中人才培养、本科教学等方面的作用、培养模式和制度,为教研型高校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资源,促进科研、教学、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技术》2016,(3):66-72
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将会越来越流行,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为满足高校课程改革中微课教学的发展需求,文章从微课的内涵分析着手,主要研究了微课视频的形式、制作和设计方法、网络发布等关键要素,并将其应用于大学FPGA(Field-program 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课程系列微课视频的制作实践中,最后通过学校的"天空教室"和"爱课程—校园端"这两个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课程资源建设和视频发布。该系列微课视频的制作和实践,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为下一步微课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9):222-225
新媒体技术是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关注热点和必然选择。对近年来国际新媒体联盟发布的地平线年度报告(高等教育领域)趋势分析中发现,移动技术、教育游戏化、MOOCs、智能化人机交互、学习分析技术等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是高校教育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针对高校基础教学实验室的现状和问题,就实验室在教育新媒体前景下的信息化环境建设、资源建设、组织建设3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法和发展思路,以期把握新兴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契机,促进信息技术与高校实验室发展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和学科建设、科研发展的需要,我校建设了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油气运聚模拟实验室。该实验室将专业教学-研究综合功能作为定位和目标,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搭建多层次实验创新平台,完善运行机制。经过实践,这些实验室的建设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也提升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科研团队的科研水平,促进了资源勘查工程学科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微课程是信息时代职业教育中重要的学习资源,拓宽了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渠道,增加了一种高效的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和应用微课程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因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微课程建设的意义、微课程的类型和特点以及高职院校微课程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移动终端日益普及、开放教育资源蓬勃发展与优质学习资源亟需建设的背景下,微课程逐渐成为热点并在实践层面上出现了众多尝试。但目前研究者与教师对微课程的诠释与界定众说纷纭,实施形式纷繁多样,故该文首先对"微"概念及微课程的实践现状与案例进行梳理与总结,从教育信息化理念的转向、优质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变革学习方式的角度阐释微课程的理念、特点与意义,展望微课程的应用趋势: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资源的建设、优秀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改变课堂结构与学习模式,最后针对现实微课程实践先行而理论滞后的现状,基于学习科学中设计研究法的思想,为今后微课程研究建言,以期为微课程如何更好地促进教育改革寻求启示。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学习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社区教育微课程的热潮。微课程建设成为社区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索层面广泛关注的新课题。基于概念辨析和基础理论分析,文章结合实践提出现阶段社区教育微课程建设在推进理念、建设主体、课程内容和学习应用等方面的问题,并从整体规划、完善保障、建设模式和探索研究四个方面初步尝试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促进社区教育微课程健康、有效发展,不断丰富社区教育学习资源、拓展社区教育学习方式,满足更广泛社区市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18.
<正>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和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在线视频网络课程。丰富的微课学习资源是个性化学习和翻转课堂实施的基础。系统设计、开发道德与法治微课资源,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价值引领和现实意义。一、导引型微课开发导引型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方向。教师可以用微课对教学目标加以解读,并将这些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19.
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新领域,网络学习资源较多。APP移动学习资源建设应在首要教学原理的指导下,结合移动学习的特点,按照知识点、技能点提炼教学内容,并以微视频、微动画的方式呈现,设计《多媒体技术》课程移动学习资源的组成模块,完成该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文章围绕校本医学英语口语MOOC教学资源的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开展单一线上教学模式与线上教学+移动云教学平台(蓝墨云班课)混合教学模式下的MOOC课程资源学习效果的对比教学实践。其分析结果提示,移动云教学平台可显著提升MOOC课程资源学习效果,特别是MOOC课程资源教学中加强对学习者个性化学习行为过程化的评价活动对于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本文研究探讨所得结论对于全面优化MOOC教学效果具有明确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