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可贵的拒绝     
最近一段时间,许多新闻媒介报道了山东泰安市原市委书记胡建学被判死缓的事.然而奇怪的是,仅仅在他被捕前三个月,一篇由一位作家写他的长篇报告文学,却堂而皇之地在一家颇有名气的文学杂志增刊上刊出.最近,据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健撰文披露,早在三年前,胡建学就通过熟人专程邀刘健去采访,为自己脸上贴金,树碑立传.  相似文献   

2.
5月21日晚10点20分,印度前总理拉·甘地在印度南部马德拉斯市西南40公里的斯里佩鲁姆布杜尔镇,即将对选民发表演讲的时候,被一颗暗藏的炸弹当场炸死了。同时罹难的还有十几人。美联社记者巴格万·辛格当时正在现场采访,写了一篇精彩的甘地遇刺目击记。这就是《耀眼的闪光,震耳的轰鸣,伤心的悲号——甘地遇刺》。这篇报道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5月9日,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因受贿3318万元一审被判死缓。2009年以来,包括许宗衡在内至少有18位副部级或以上官员被判刑,18人中没有一个被判死刑,5人被判无期徒刑,12人被判死缓,刑期最低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副主席孙瑜,被判18年有期徒刑。其中,中石化原董事长陈同海  相似文献   

4.
[评析]写新闻要着力显示新闻性,紧扣报道主题,围绕新闻价值的最好表现来安排事实材料。新闻报道的这一写作规律我们在以往的评析中都多次提到过。事实上,我们的新闻报道在这方面时有问题出现,有些报道象写公文一样来处理事实材料,忽视新闻价值表现,由此大大降低了可读性和报道效果。如《卖商标?不干》这篇消息即是一例。就题材的抓取而言,这篇报道是很不错的。特别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在名牌商标这种无形资产普遍流失,许多名牌商标被外商收购或在境外被抢注的背景下,这一报道题材尤为有价值。在这一点上,记者…  相似文献   

5.
陈述与表现     
厄尼·派尔被认为是二次大战时期美国最伟大的军事记者。优秀的战地通讯使他获得1944年普利策奖。他的代表作,有对北非战役和诺曼底登陆的连续报道。这里节选的是他在意大利战场上写的一篇通讯。这篇战地通讯,主要是写一个受到士兵爱戴的上尉。然而,这个上尉出场时就已牺牲了。这篇可以说是人物没有出场的人  相似文献   

6.
杜先福 《传媒》1999,(3):39-40
顺藤摸"瓜" 1998年12月3日,四川省资阳地区广播电视报第四版以<真爱被世俗毁灭>为题,刊登了资阳市公安局看守所临时工罗兵写的一篇特稿,写的是四川省大堰劳教所一名囚犯,其妻探监时突然倒地而死,然后叙述了囚犯和妻子的爱情被世俗毁灭的过程.这篇文章于12月20日又在<内江日报>星期天副刊上出现,不过题目换成<一个囚犯的生死恋>,作者署名不是"罗兵",而是"邦友".因为笔者也有一篇短文发在该报上,于是对"邦友"一文印象颇深.  相似文献   

7.
江苏海门县三星乡新镇村一位村党支委、妇女主任成为葡萄专业户富裕后,组织12户贫困户一起种植葡萄,共同致富。于是,有一位作者从妇女干部带领贫困妇女致富的角度写了一篇报道,又从党支部带领贫困户脱贫的角度写了一篇报道,再从专业户富裕后不忘扶贫共同致富的角度写了一篇报道,结果三篇报道在不长的时间内都被新闻单位陆续采用了。江苏南通市合纤厂连年效益甚好,于是在报纸上看到报道说这是该厂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结果,在广播中听到说这是该厂重视科技兴厂的结果,在电视里看到说这是经营管理有方生产责任制落实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最近从<燕赵都市报>上看到一篇<未上天先自焚(肩题)合肥市一架自造飞机滑行时被烧毁(主题)>的报道.这则消息说的是一飞机爱好者用汽车和摩托车配件,花了一个月时间,自造了一架重达200多公斤的简易飞机在滑行时起火,被烧得面目全非的事.消息虽然新闻要素齐全,交代的十分清楚,文字语法上也没有多大的问题.然而,遗憾的是,读了之后,让人总觉得心里不舒服.笔者认为,问题就出在肩题"未上天先自焚"这一句上.虽然作者在制作这一标题时费了点心思,写得也比较新颖幽默,然而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缺乏"人情味",没有"幽默"到地方上.  相似文献   

9.
5月18日 ,震惊全国的浙江温岭市黑社会性质团伙案头目之一王秀方在宁波被终审判处死刑。另4名同案犯被分别判处10~16年有期徒刑。至此 ,温岭“黑帮”所有团伙成员均受到惩处 ,被判处死刑的共3人。温岭“黑帮”是建国以来浙江省涉案人数最多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去年 ,获知犯罪团伙骨干在宁波受审的消息 ,我立即与分社政文采访室主任卢晶、宁波支社社长郑黎联系 ,决定在追踪案件审理进程的基础上 ,采写一篇深度报道 ,以引起人们的警觉。当我们把有关采访和法院审判的材料汇集起来 ,我提出的稿件还是让我来写 ,因为我曾经与这个“…  相似文献   

10.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可贵的拒绝     
最近一段时间,许多新闻媒介报道了山东泰安市原市委书记胡建学被判死缓的事。然而奇怪的是,仅仅在他被捕前三个月,一篇由一位作家写他的长篇报告文学,却堂而皇之地在一家颇有名气的文学杂志增刊上刊出。最近,据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健撰文披露,早在3年前,胡建学就通过熟人专程邀刘健去采访,为自己脸上贴金,树碑立传。当时这位刚刚四十出头、全省最年轻的市委书记风头正健,盛传马上要提副省长(这是胡自己放出的风,谓之以辟谣来造谣)。此时的刘健若是很“聪明”,能出来捧捧场,自然是好风凭借力,送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2年6月13日,周五。辽宁省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在这一天对震惊全省的“6·20特大诈骗案”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审判长庄严宣布:原《葫芦岛日报》记者李晶等人以“狸猫换太子”手法,用廉价硫铁矿充当铜精矿,疯狂诈骗国有企业巨额资金,李晶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9年。同案的另外1  相似文献   

18.
高祥森 《青年记者》2003,(10):24-25
一篇也许并不显眼的批评报道,也许就在刚发出的当天,就有人闹上门来,如果协调不好,写报道的记者还得面临官司缠身的尴尬,甚至落到官司打输、名誉受损的境地。批评报道真那么可怕么?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批评报道,我们可以试试用“中性”手法来操作。  相似文献   

19.
当了几十年国家通讯社的记者 ,许多事情和经历是我终生难忘的。1987年10月25日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那天 ,我写了一篇现场新闻特写《党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 ,至今想来感到怪有意思的。这篇新闻特写并不是写的大会开幕式的台前情景 ,而是大会开幕前半小时首长休息室里的“台后新闻”。这篇报道的产生经过是这样的 :那天上午8点30分 ,邓小平同志穿着灰色的中山装 ,健步来到人民大会堂休息室 ,他红光满面 ,兴高采烈 ,看上去真不像是位年已83岁的人 ,当中央领导同志纷纷向他问候时 ,他又是握手 ,又是抱拳致意 ,显得特别高…  相似文献   

20.
走出套路     
在新千年的开头 读到这样一篇充满血 腥味的报道,本不是一 件愉快的事情,但一篇 这样题材的报道,能写 得如此惊心动魄,扣人 心弦,又不能不叫人对 它刮目相看。 此稿属于我们常 说的综合性报道,主题 是反映美国妇女被她 们所爱的男人杀害的 惨剧,基本新闻事实是 联邦调查局提供的统 计数据。很明显,像这 类报道,大致有三种写 法。 一是简写法。以此文为例,即把前6个自然段删去,以第七段作导语,引统计数据说明主题,接下来两段分析原因,也可以成篇。这样写的好处是简短,快捷,省事,但明显的弱点是单薄、平淡、干巴,不能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