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兆全 《陕西教育》2010,(11):14-14
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实践表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课程目标定位,应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课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价值观;二是课程资源开发,应立足于校本资源,借助并整合本地区可供利用的有效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2.
陈钰 《文教资料》2010,(1):225-226
课程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实施课程、发展学生综合运用心理学基本知识能力.提高心理调控水平的各种条件的总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际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满足教学需要的因素、条件和方法,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课程目标彻底打破了原有旧的课程体系,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就必须拓展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一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指出:“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物理课程资源足指在物理课程目标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传授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一切因素.它包括校内外的物理教材、资料、教师、实验设备、科技成果等.开发和利用好这些物理课程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开发和利用好物理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英语教育主要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涉外人才,为社会发展输送既掌握基础英语知识又熟悉相关职业英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了解高职英语教学现状的背景下,基于需求分析相关理论、课程开发理论和职业英语课程在高职英语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与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探索和研究高职职业英语课程开发,从而突出社会职业发展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真正做到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陆健 《中学教学参考》2014,(34):111-111
<正>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习方式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其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历史教学要注重地方历史知识的教育,充分有效地利用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给历史教材注入新鲜血液,使历史课程成为全面提高人文素质的基础和载体。祖国历史由无数个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为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施,这一课程的教学尤其强调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其中,家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需要我们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家长这一课程资源,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内在的,而且是起着决定眭作用的要素。在教育过程的推进中,教师最能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并按学生的需要设计教育活动。而在学生这一级,也最容易认可和接受那些由教师制定的课程决策。在校本课程方案形成之前,教师要先了解本校学生的能力形成趋势,还要把握学生的个眭发展状况和发展需要,挖掘本地区、本学校的优势课程资源,收集整合相关资料,以资源开发备用。课程方案出台后,实施课程方案的具体内容,实现确定的可行性目标,更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关键陛因素的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能得到怎样的发展呢?下面是笔者对此的一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9.
历史学科具有独特性,它拥有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是历史课程实施的保证,也是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如何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当下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师从建立新的历史课程资源和合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两方面进行分析,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促进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0.
王乐根 《成才之路》2010,(31):54-55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资源能否得到充分的利用与开发,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影响到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培养体育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体育课程资源,将有助于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更好地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应鼓励教师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将“教具”这一课程资源巧妙地运用于思想品德课堂,别有一番收获。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开放性、内容的整合型、实施过程的动态性以及评价的多元性,决定了它的实施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予以支持。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这门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3.
课程资源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能否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成效。传统的课程观认为思想品德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而新课程理念认为教材依然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只有充分开发与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鲜活的课程资源,才能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4.
PHP程序设计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使用PHP语言进行项目开发的能力,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能力和实践能力。基于OBE理念对PHP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根据行业和企业的人才能力需求,细化课程目标,增强课程目标与行业需求的联系;由课程目标确定教学目标,结合任务驱动法和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查阅总结资料、分解问题的能力;建设线上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渠道和资源;最后构建多维度的评价方式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发现基于OBE理念的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项目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5.
英语教师要转变观念 ,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给中学英语教学开拓一个丰富多彩的新局面。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不断获取自己发展所需要的新知识能力的新一代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6.
覃雄彪 《广东教育》2007,(12):75-7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积极开发与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这要求高中老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要逐步确立起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凡是能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且能让学生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是课程资源.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一方面,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而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新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大量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施行 )》(以下简称《纲要》)的有关要求 ,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已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目的在于保证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和课程评价等方面 )的有效实施 .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对实现以人为本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是当前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 .根据教育部 2 0 0 1年 7月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物理…  相似文献   

18.
牛武军 《甘肃教育》2009,(21):37-37
英语课程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实施英语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发展学生综合英语运用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物质条件和包括环境、氛围等在内的其他非物质条件。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英语新课程改革、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拓展学生认知渠道、改进英语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提高英语学科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因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直观教具、多媒体设施、报刊杂志和网络等其他课程资源,因时制宜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效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9.
课程资源不仅是课程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保证,还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建构学科间桥梁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需求;同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实效性;研究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应该成为每位英语教师的教研习惯及教学行为,但基于目前教师现状,依靠教师个体,开发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共享还有诸多的困难和障碍;以团队教研的形式,引导教师加强合作与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课程的实施,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开发和运用水平。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教师是最重要、最直接的参与者。教师具备积累、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