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文建 《河南教育》2005,(12):38-38
“反弹琵琶”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它的意思是:当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正面批评.引导不能奏效的情况下.不妨来个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或许能够解决学生教育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姜瑜 《考试周刊》2010,(5):77-78
有些反函数的求解过程比较复杂,若能直接利用反函数的某些性质和特征,则可不去求反函数而解决反函数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改革中,从抓办学效益、人才质量、学风建设等方面进行"反弹琵琶",以"反弹"促"正弹",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反弹琵琶”是一种逆向求异思维,它突破思维定势,从常规的反面入手,即反其常而用之。“反弹琵琶”是教育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法,运用它,往往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发人深省的效果。本文对“反弹琵琶”的技巧进行了初步探究和尝试,并研究了其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反弹琵琶     
[一技] “反弹琵琶”是指写作中从某一习惯见解或传统观念的反面进行立意的构思模式。它是一种逆向思维的运用。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反弹”即从某一观点的对立角度来确立新见解,提出新主张。它能使思维不落窠臼,锋芒毕露,使章标新立异,别具一格。譬如,“滥竽充数”这个故事本来是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有人却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南郭先生滥竽充数之举虽不足取,  相似文献   

6.
袁海福 《现代语文》2005,(2):116-117
作文需要创新,忌讳雷同。清人方东树曾说:“去陈言,非止字句,先在去熟意;凡前人所已道过之意与词,力禁不得袭用”(见《昭昧詹言》卷九)。这里说“力禁”,对中学生来说要求是高了些,但由此可见新意是衡量文章的重要标准。文章要出新,关键在内容。内容的出新主要是文章要有创见和创造性。而如果作者陷入思维定势,就势必千人一面,众口一辞。在这方面,中学教师最有体会,要学生写一篇《学贵有恒》的文章,都是首先提出论点,然后正面列出论据,比如李时珍、马克思等,再就是反面例证,比如,宋代的方仲永,最后来个结语。这种文章写一百篇,与写一篇没有…  相似文献   

7.
“反弹琵琶”,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阐发新见解,它是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所谓“逆向思维”,即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从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从而表达新的思想。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开卷不一定有益”、“不妨对牛弹琴”等,就属于“反弹琵琶”。作文时采用逆向思维进行构思,会为你打开一片新天地,使文章富有新意。  相似文献   

8.
不少的成语、格言、警旬、寓言等,往往以其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而为人们津津乐道,口耳相传;但不能否认,其中有一些所揭示的哲理确实带有一定局限性,因而受到了人们的“非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反弹琵琶”。“反弹琵琶”指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写作议论文。然而,受限于阅历、知识面,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显然在表达观点的深度和内涵上有所欠缺,常常会陷入人云亦云的写作怪圈,让读者感觉要么是似曾相识,要么是观点偏颇,要么是陈腔滥调。而有些思维独特的学生,他们已经开始不满足于围绕题目从正面、从常见的角度去写作,而是选择了反弹琵琶,选挥创新,可惜因为不得法,反而“画虎不成反类犬”,出现了论点武断、立意狭隘等问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反弹’,好“琵琶”呢?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头脑日趋复杂,对知识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放羊式"教学和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越来越激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了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运用"反弹琵琶"法,  相似文献   

11.
邢玉河 《陕西教育》2007,(10):44-45
地理教学的特点主要指教学方法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难点,只靠一般方法去解决往往困难较多、效果不佳。如果施于不同的方法技巧,则会事半功倍,下面谈几种个人的浅见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郭小川 《职业技术》2006,(14):111-111
一、高职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中国教育体制和全球并轨之后,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国家把高等专科教育(除了师范和医学仍保持高等专科之外)统一改为高职高专教育。高职教育在中国大地上只有八年的历史,是一个新生事物,上上下下、各个层面都在研究和探索其规律。我们知道,本科教育的龙头和灵魂是学科建设,用学科建设培养学术带头人,统领科研和教学工作,打造名师名校。那么高职教育的灵魂和龙头是什么呢?高职教育的实践证明,这个灵魂和龙头是专业建设,这是由高职办学层次和办学功能的特殊性决定的。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就是要按照市场…  相似文献   

13.
车到山前,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奇景就在"峰回路转"处;苹果横切,星星闪烁,你会懂得圆润的果实里竟藏有另一番天地。其实"反弹琵琶",逆向推演,更能激发我们的独创性,让我们探求到事物的本质。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注重锻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逆向思维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出新意,创出新意。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反弹琵琶”有两大要义:一要“反”,就是对焦点话题进行反思和批判;二要“弹”,“弹”是基于批判而又超越批判的创新,是基于理性思考的言语实践。只有在“反”和“弹”的统一作用下,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锤炼和提高。一、从原点出发在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一课中,教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大壮想摘校园里的花,别人劝阻,他还振振有词:“我爱花,所以我摘花。”如果你在现场,该怎样辩驳大壮呢?接下来,教者以大壮的身份与学生展开了辩论。  相似文献   

15.
"同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说法.比如我们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常常会发出"我也有同感"的话语.我们读过一段文字后,有时候会拍案叫绝,这也是深有同感的表现.而"通感"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是指的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体验.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看到或者是想到某种事物的形象就会全身不舒服,甚至出现一些过敏的反映,这种现象属于"通感".针对"通感"、"同感"的这些特点,笔者发现,在日常的教学尤其是在地理的课堂和课后的教学中如果可以适当的、适时的应用,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6.
反常,就是与常规思维定势相悖,借助于逆向思维,取其相反的视角进行思考,捕捉反其常情、常态、常规、常理之道而创设的人物、事件、现象、观点,打破常人和世俗的定见和定论,让人物的态度、性格情节的发展出人意料。看似逆反人情,悖于事理,但却有另番风情之妙,从而产生出比正常手法更为强烈的感染力量的写作技法。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要求,并且它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具体教学中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来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确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中学地理教学,无论是初一年级的世界地理、初中二年级的中国地理还是高中地理中所包括的天文、气候、水文、地质、土壤、动物、植物部分;中国经济地理、世界经济地理部分,如何阐明影响我们生产生活的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特征及其规律,又如何将这些要素联系在一起,讲清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并掌握这些复杂的内容,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郭俊臣  张磊 《语文知识》2005,(11):36-37
泥土鲁藜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务道路。泥土黄淮老是把自己当作泥土,就时时有被践踏的痛苦。还是把自己当成珍珠吧,便时时有被发现的幸福。小诗最讲究真实、独特的感受,写法上贵凝练而忌散乱,重含蓄而忌浅露。这两首诗篇幅虽短,但内涵丰富,意味隽永,令人深思。诗人鲁藜欣赏“泥土”的淳厚、无私、平凡。这种感情渗透到他的诗里,形成深刻的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地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动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认识规律,在课堂教学结构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诱导学生学习动机,变怕学为敢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变拙学为善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变死学为活学。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变“教”师为“导”师,变“教”课为“导”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