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唐玉芹 《中学生电脑》2011,(1):29-29,31
在教育工作中,老师需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以幼儿为本”。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尊重每一位幼儿,与幼儿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幼儿才会对老师产生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2.
<正>爱心、关爱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一个永恒话题,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奠基工程。爱心教育的实施对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幼儿的童心需要百般呵护,只要在孩子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就一定会收到丰硕的果实。爱是人间最美的语言,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在生活中,一个亲切的问候,一个真诚的微笑,都在传递着爱的真谛。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爱像生命中的一缕阳  相似文献   

3.
<正>爱就是教育,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感化幼儿,才能和幼儿的心灵产生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达到师爱的最高境界,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幼儿去爱别人,在爱的沐浴中使幼儿学会去爱父母、爱伙伴、爱身边的一切。否则,教育幼儿去爱祖国、爱人民只是一句空话。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用爱心才能打动幼儿。而幼儿园里总有一些特别的幼儿,对于这些幼儿,我们更应该给予他们特别的爱。初入园的孩子千差万别,相对于一般的孩子而言,总有个别孩  相似文献   

4.
"爱的教育"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教育史上,最早提倡"爱的教育"的代表人物是裴斯泰洛齐,在其教育实践中一直以爱心育人,是爱的教育的典型提倡者。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的时候,运用"爱的教育"理论指导游戏可以完善对幼儿的情感教育,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及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爱心培养的关键期。当前,爱心缺失现象在我国幼儿中非常普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各种有利的契机在孩子的心灵播下爱的种子,使幼儿在得到爱的同时也学会从爱别人中体验快乐。  相似文献   

6.
<正>关爱是一片天空,给人无限的希望;关爱是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人们美好的未来;关爱是一股清泉,滋润每个人的心田。"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感、品德方面的教育是贯穿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的,关爱教育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切入点,我们幼儿园也把这种情感教育的活动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中,不断地丰富孩子爱的教育。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如何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的教育是  相似文献   

7.
爱心教育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会更自信更快乐。由此可见,爱心培养是多么重要。随着我国1+2家庭模式(一个孩子加父母)的大面积普及,受所处环境的影响,独生子女固执、偏狭、自私的弱点越来越突出,他们觉得别人爱自己是应该的,别人帮助自己也是理所当然的,很少去想怎样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更谈不上去爱家乡、爱集体、爱祖国、爱科学。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幼儿健全心理和高尚品格的形成,影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的。  相似文献   

8.
幼儿教育应从小对孩子进行"爱"的熏陶和教育,培养其懂得"爱"的高尚情操,从小对孩子的心灵进行爱心意识的浇灌,从点点滴滴的小事积累起,让孩子在心中种下"爱"的种子。本文从多个方面来阐述幼儿爱心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作为老师一定要想办法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心意识。  相似文献   

10.
在学前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想从中萌发幼儿的一颗爱心,幼教人员应当启用自己的无限爱心工程,努力去教育、引导、传带和熏陶他们,让一粒"爱心之粟"能够绽放出万千"爱心之籽",从而促使幼儿在享受"爱和被爱"之中健康快乐、茁壮成长。本文所述的爱心教育,即是笔者从事多年幼教管理,认真践行"冰心之爱"——"有了爱就有了爱的一切"之中摸索总结出来的一些成功做法。  相似文献   

11.
当前,很多幼儿都属于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备受宠爱。孩子在宠爱的环境中成长,逐渐出现了"爱心缺失"问题,幼儿爱心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推动爱心教育,让幼儿具备"爱心",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在认知幼儿爱心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思考爱心教育的实现路径,培养与提高幼儿的爱心。  相似文献   

12.
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许多良好的品性很难形成。因此,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是极为重要的。一、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1.萌发幼儿对祖国的爱。对祖国的爱是人类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珍贵遗产,它是成才的巨大推动力。对幼儿来说,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爱,要从身边做起。苏霍姆林斯基要求他的学生,首先要爱妈妈,他说“:如果一个孩子连他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因此,家长要教育幼儿努力给母亲和其他亲人带来欢乐,为他们分担忧愁和不幸。还可通过游览、参观、旅行,使孩子领略到祖国…  相似文献   

13.
没有爱,就没有世界的一切。教师应当与幼儿一起创造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让孩子在感受别人爱的同时,也尝试着爱别人。通过各种形式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帮助他们成长为完整的、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人。  相似文献   

14.
一、在主题活动中实施爱的教育 在建构式课程的背景下,孩子的学习内容是以主题的形式呈现的,教师对幼儿实施爱心教育,应该充分挖掘主题中的隐性教育内容培养幼儿爱心情感.如在中班<朋友见面真开心)中我们可以培养幼儿同伴问真挚、合作、友爱的美好情感:在大班<有趣的昆虫>中,我们可以培养幼儿关爱动物,深切感知动植物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从教材中挖掘大量的情感教育因素,从激发情感入手,让孩子在感动、感知、感恩中体验享受爱和付出爱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爱心”这种崇高、无私的情感,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产生的,更不是父母给孩子充分的爱,孩子就会自然产生相应的爱。当今,独生子女的爱心缺失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已成为幼儿期情感教育的焦点。作为人类的启蒙老师,有义务、有责任唤起孩子内心爱的情感,把爱的种播进孩子的心田,培养孩子用爱心创造美好的世界。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呢?  相似文献   

16.
王珍 《山东教育》2011,(Z6):45-46
"爱"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在我园"爱心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爱"也成为日常保教工作的中心词,融入到了幼儿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引导幼儿在教育教学中体验爱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爱的信息,在爱心活动中表达爱的言行……孩子们在享受爱的同时,逐渐成为爱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17.
幼儿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但是许多孩子由于在家中娇生惯养,缺少与同龄人交往,任性、唯我独尊成了当今许多孩子的特点.多数幼儿园、家长对开发幼儿智力比较重视,却很少考虑如何使孩子学会同情、关心和帮助别人,忽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孩子逐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且将爱的教育贯穿在幼儿整个生活之中,为孩子创造亲切、温馨、和谐的环境,让孩子在充满着爱的精神环境中接受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8.
陶美萍 《中小学电教》2009,(12):157-157
<正>一、爱心——开启心灵的阳光教师的爱心是学生心中灿烂的阳光。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调皮、不守纪律、不爱学  相似文献   

19.
感恩教育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德育教育的一种方法,对待他人要有一种感激之情。有一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进行品德教育要从小开始做起。孩子在幼儿时期的性格、品质都是处于正在形成的阶段。所以,对这个阶段的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像一张白纸一样,至于孩子在这张纸上书写什么样的人生,除了孩子自身的原因之外,对于孩子的感恩教育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根据幼儿的感恩教学实践方法进行有效的研究。根据孩子在幼儿时期的性格培养特点,提出相对应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20.
花荣蓉 《考试周刊》2013,(90):193-193
爱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能爱是一种心态.善爱则是一种境界,幼儿教师要善爱.懂得如何爱。老师要用爱心走进孩子的心田.不仅要爱聪明、听话、懂事、活泼的孩子,而且要爱那些调皮、捣蛋、好动、叛逆的孩子。只有这样大公无私的大爱.孩子们才能充分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塑造孩子性格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教育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爱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让他们产生认同感、信任感、亲近感,从而更快地融入环境,接受教育健康威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