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英杰 《学周刊C版》2014,(11):229-229
勤工俭学通常是对于在校的学生而言的,是指学生一边求学读书,一边进行工作和劳动的一种形式.勤工俭学不仅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和特色之一.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自己热爱劳动的意识,为他们将来的事业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学校以及相关的教育部门开始加强对勤工俭学的重视,积极地为学生创造进行勤工俭学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容易参与到勤工俭学中.所以,勤工俭学在培养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应该将其与德、智、体、美、劳等同对待,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发展勤工俭学事业是教育改革、振兴教育的需要。勤工俭学在现代学校素质教育与劳动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容人们质疑和低估的。  相似文献   

3.
欧如意 《教书育人》2012,(15):18-1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勤工俭学在高校逐渐开展。"勤工俭学是一边求学读书,一边工作、劳动。它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它与教学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和公益劳动一样,都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可见,勤工俭学的本质是可获得酬金的工作,同时也是学校开展的一种教育形式。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实际上身兼双重身份一劳动者和受教育者,他们从中获得的收益也是多样性的。  相似文献   

4.
如何开展勤工俭学,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来说要提高对此的认识一现在的勤工俭学已不是过去的组织学生单纯参加生产劳动意义上的勤工俭学了,而是把勤工俭学同劳动教育相融合,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去掌握生活,生存能力,同学校创收,解决教育经费的不足结合起来,把创收与育人结合起来,为教育的快速发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初期,劳动教育开始受到重视。中小学普遍开设了劳动课,将劳动列入课程,使劳动教育形成制度。1957年5月和1958年1月,《中国青年报》和《人民日报》分别发表了《提倡勤工俭学,开展课余活动》的社论和《一面读书,一面劳动》的调查报告,提出勤工俭学是一件有意义的值得大力提倡的事情。因此,勤工俭学进一步引起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重视。湘阴师范利用学校周围的空坪隙地,自己动手扩种了五亩多地的蔬菜;为了节约用纸,他们用以前写完了的作业本,翻转过来练习大小字。  相似文献   

6.
劳动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阵地。农村中学实施劳动技术教育 ,可以以家务事、勤工俭学项目、学校基建项目、农业技术实验等为内容 ,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热爱劳动的心理品质、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7.
推进乡村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是新时代我国劳动教育再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乡村学校劳动教育是乡村教育事业的重要构成,是传承和创新优秀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对于乡村学生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乡村学校劳动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乡村片面劳动观念产生的消极影响、乡村教育改革产生的负面后果、现代乡村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日本职业生涯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劳动观与职业观的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日本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以健全的保障机制、多元的实施主体、多样的实施形式、完善的评价制度为支撑,其实践经验对于我国当前开展劳动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与启发意义。我国可通过健全劳动教育相关制度体系、加强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丰富学校劳动教育实施形式、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等举措,推动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9.
游龙  俞如楠 《成才之路》2023,(16):129-132
劳动是个人维持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手段。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开展的劳动教育面临的教师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劳动意识淡薄等问题,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的劳动教育体系,完善劳动教育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建设家庭、学校、社会多维联动的劳动教育模式,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等,以期提高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0.
王岳 《学子》2013,(5):98
一、用科学发展观来推进勤工俭学工作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无论是在城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还是在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我们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有工作都要围绕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总之,要把育人放在学校勤工俭学的第一位。其次,是要坚持服务于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把勤工俭学工  相似文献   

11.
劳动活动课程化是学校课程运行的一种特殊形式,劳动课程化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将家庭、学校、社会中碎片化的劳动活动资源整合为科学系统的学校课程,在学校教学中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中小学劳动活动课程化是实现劳动教育育人价值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劳动课程科学性和序列性的应然体现,是促进劳动课程常态化的实然路径。基于学校课程体系要素间的关系,可从理念目标、学习领域、课程模块、实施评价等四个层面对劳动课程体系进行建构,为劳动教育课程化的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小学劳动活动课程化的实施路径包括:基于校训引领劳动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整合课程资源确定劳动课程教学内容,把握劳动教育内涵科学构建课程模块,开展劳动课程实施与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加强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光荣传统和特色之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今年5月26日,教育部在云南召开了“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现场会”,周济部长在会上作了题为“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的重要讲话,对勤工俭学在历史及现实中的重要地位、作用作了深刻阐述,对这项工作的继续、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和任务。  相似文献   

13.
有效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是不断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多彩的劳动实践和真切的劳动体验,学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而且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14.
劳动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阵地。农村中学实施劳动技术教育,可以以家务事、勤工俭学项目、学校基建项目、农业技术实验等为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热爱劳动的心理品质、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张重煌 《教育导刊》2001,(19):33-35
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是广州市教育局于1983年创办的一所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主的学校。校址座落在广州西北郊白云区与南海市泌冲管理区交界处。校园依山傍水,风景秀丽。1995年广州市教育局为了进一步办好劳动技校,组建新的学校领导班子。几年来,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劳动技术教育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坚持育人与勤工俭学相结合,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不仅把学校办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劳动教育基地,而且发展成为教育与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的育人基地,为全面落实广州市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全面提高广州市中小学生的素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组织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的劳动,既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得到劳动技能的锻炼。又接受思想劳动观念的教育,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宗旨,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发挥勤工俭学的育人功能。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少人把勤工俭学单纯当作弥补教育经费不足的手段,只注重经济收入,忽视为教育服务的功能是极端错误的。通过勤工俭学的工作、学习、实践。就“勤工俭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略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领导人,刘少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事业十分关注,尤其是他倡导的“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勤工俭学和主张毕业生到农村去等有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对于当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加强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光荣传统和特色之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特征,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和教育发展的方向。今年5月26日,教育部在云南召开了“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现场会”,  相似文献   

19.
劳动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教育的基础,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新时代劳动教育不同于原始时期"劳动"与"教育"的自然互动,也不同于大机器生产带来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简单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强调的是在身心互动中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统一,强调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以及在劳动过程中对生产知识和技能的习得.为此,需要在统筹劳动与学校教育、劳动形式及其内容与不同层级学生培养目标及参与劳动目的等关系基础上,从学校教育体系、教育实践形式以及评价体系方面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发展路径进行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劳动教育事业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劳动及劳动教育的思想观点为理论来源,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而不断深入发展,在此期间,劳动教育经历了从侧重物质生产、强化劳动技能逐渐向关注劳动主体及权益、提升劳动者劳动素养的转变。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事业的高度关切与大力支持,既彰显出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和现实价值,以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纵深发展的重大作用,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容,为加强新时代学生的劳动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与行动指南。新时代中国劳动教育事业的纵深发展应正确把握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加强对学生的劳动认知教育、劳动情感教育、劳动意志教育、劳动实践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劳动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