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鸡足山开发现状、旅游发展总体评估(SWOT)分析,表明鸡足山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鸡足山旅游行业管理和从业人员有必要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制定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实现鸡足山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云南鸡足山原名九曲山,在明代以前有称九曲山或九重岩山。明初在大理奇书《白古通记》一书中首先将九曲山改称为鸡足山。《白古通记》是在明初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写成的,表达的是一种民族心理的转变,有着浓郁的白族民族意识感情色彩。根据佛教史料记载鸡足山在印度。《白古通记》把九曲山说成是印度的鸡足山,表明大理地区自古就是佛教圣地,人民信仰佛教由来以久,并不是明政府在云南传播佛教后大理地区才信仰佛教的。由此,九曲山就成为了鸡足山,该山就是迦叶尊者守衣待弥勒之道场。  相似文献   

3.
佛教圣地鸡足山历史文化形成和发展是与儒、释、道伦理学说交融乳合的经典之作,其三维一体的宏构缀满诸多神奇光环。鸡足山历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本途径是“天人合一”和“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然缘何历史上不得与泰岱衡华之秀颉颃神州,未被纳入五大佛教名山之列?此为一大历史缺憾。溯本清源,还鸡足山一个历史本来面目,为前人之期,今人之愿,后人之本。  相似文献   

4.
鸡足山,原名青巅山,又称九曲岩。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境内。山形“前列三峰,后拖一岭”,象一支鸡脚的前三爪后一趾,所以被称为鸡足山,简称鸡山。鸡足山,历史悠久名闻中外。根据传说和史志记载,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迦叶入定处。唐朝就名传中原,为当时洱海区域崇善佛教的南诏封为“迦叶尊者守佛衣于此以待弥勒”的圣地。元明之后,与五台、峨  相似文献   

5.
朱波 《大理师专学报》2000,(1):71-74,81
大错和尚(钱邦芑)是明末四川巡按,后成为著名的僧人。鸡足山则是云南大理佛教名山。本文对他在鸡足山的交友、修志、诗文创作方面的活动、经历等作了介绍,阐述了他对大理地方文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杨黼是大理著名的白族学者,著有白文《山花碑》,他晚年隐居佛教名山鸡足山十余年,但后人不知他究竟做了些什么,本文经过翔实的考释,探析他在鸡足山的所作所为,并提出《白古通纪》的作者就是杨黼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西欧的朝圣活动与城市的商业贸易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朝圣与集市的兴起与发展密不可分。集市的地点、建立、制度、贸易活动都受到朝圣活动的影响,而朝圣者对城市的服务设施的建设以及城市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欧中世纪社会民众的生活范围相对狭窄,长途贸易受到诸多限制,人们的交流与旅行以朝圣方式居多,但十字军东征以后,城市的兴起、商路的扩大和商品的增加提高了商人在社会交流中的作用,贸易路线也逐渐固定下来,于是朝圣者多选择已经存在的贸易路线,同时一些相对持久稳定的朝圣路线也由于朝圣规模扩大而被商人利用。贸易路线也经常与朝圣路线相重合。  相似文献   

9.
朝圣与旅游的文化人类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靓圣和旅游都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有异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透析朝圣和旅游的关系:“朝圣”是宗教意义上的精神文化之旅,而旅游则是一种现代精神文化的“朝圣”。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高度关注人类的精神需求与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10.
达宗圣湖     
撩起蝉翼般的雾纱看到你那娇艳的面颊我心中的达宗圣湖青藏高原上的雪莲花碧绿的松柏为你裁剪飘逸的长裙悠悠的浮云为你献上雪白的哈达矫健的马儿啊为你跳起欢快的舞蹈温柔的藏羚羊啊为你披上灿烂的朝霞歆风和着袅袅的颂经声如播扬的天籁之音那禅意已化为膏泽把福佑布施天下啊达宗圣湖你是我永恒的向往注:达宗圣湖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北,一座由火山口形成的湖,为藏族朝圣之地。达宗圣湖$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一中@樊雅琼  相似文献   

11.
疑义相与析     
本文对一些滇版书籍,如《云南史料丛刊》、《云南辞典》、《永昌府文征校注》、《滇志》、《鸡足山志》、《云南历代诗词选》等所存在的注释、校勘、断句等问题,提出了商榷性意见,有助于对古籍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2.
《往五天竺国传》的作者确为新罗人慧超,慧超传中“当土是胡,所以信也”一语表明慧超已明确指出大勃律国、杨同国、娑播慈国人的衣着言音人风信仰与吐蕃不同,因为他们是胡人,三国在人种上可能同于印度或中亚的胡人,即可能是来自大夏的大月氏人的后裔;慧超更有可能在大食境内旅行过,这与当时中亚的政治形势有关。本文对大食国小拂临国条中的一句笺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清乾隆六年,蒙古准噶尔部禀报清廷拟派使团进藏熬茶(藏区外喇嘛教信徒表达虔诚的方式),乾隆帝虽应承,但鉴于准部尚与清廷分庭抗礼,藏区藏王与宗教势力正盛,而途中又要经过青海蒙古诸部,故对此进行了顾及多方的周详准备与应对。结果,准部使臣恰入藏而折返,虽出人意料,结果却耐人寻味。本文根据入手档案等,希冀对此事予以深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水浒传》、《西游记》与《金瓶梅》的主题特点,从美学的角度切入,分析三者的审美风格,阐述了《水浒传》是一部怒书,《西游记》是一部悟书,《金瓶梅》是一部哀书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5.
本试图通过对三毛生命历程与创作轨迹的解读,阐释其各阶段的作品风格及成就,以期总体把握作家的人格特征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大通县的部分民众崇信道教中奉为“北方之神”的“真武大帝”,当地“老爷山朝山会”是移植武当山地区朝拜“真武”的朝山礼俗,时间约在明代万历年间,并且发展成为该地区民众世代延续的重要朝拜祈福、进香、还愿的民间习俗。  相似文献   

17.
云南藏医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医学是由特定的病因观念所引起的一系列行为模式,藏医的医疗技术与信仰是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植根于社会生活之中.笔者在对云南藏区多年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医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藏族传统医学中的病因观念、医疗体系、传统信仰与疾病、治疗方式与仪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论述了藏医是在藏族社区特有的藏传佛教文化习俗影响下形成的一个独特的医疗体系,藏文化对当地人的病因观念、求医行为和治疗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