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B”格式的形容词是在单音节语素(一般是能独立成词的语素)后增加一个叠音的后缀构成的。这种格式的形容词中心意思一般是第一字即A的意思,叠音后缀BB则表示某种形象色彩或感情色彩。普通话里的这类词有133条(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统计),成都话中则有370条(据方言词典和口语不完全统计),约为普通话的三倍。普通话里能构成ABB式形容词的语素A共71个,成都话里有171个,约为前者的两倍半。而且成都话中这类词表意更丰富,使用频率更高,这从地方报刊、方言小品和当地人口语中均可见出。本文拟从五个方面探讨成都话中ABB式形容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我的家乡寿阳县位于山西省中东部,隶属晋中市,寿阳方言属于晋语区并州片晋阳小片。寿阳方言在词汇、语音,语法上与普通话相比都有自己的特点,特别是在形容词的生动形式上,特点突出,除了普通话中的AA(红红)、AABB、ABAB、A里AB等形容词重叠形式外,还有AXYA这种比较特殊的形容词生动形式。  相似文献   

3.
黄州话中也存在以构形重叠等手段构成形容词生动形式的现象。本文探讨、归纳了黄州话形容词生动形式的各种格式:AA势儿;AA;ABB(儿)的;AA(子)B;AB—了:ABAB的;A里AB的;AABB(儿)的。同时分析了其格式意义、语法功能,同普通话形容词生动形式的异同,并将这些格式归纳为两大系列六个类,指出各类形式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4.
黄州话中也存在以构形重叠等手段构成形容词生动形式的现象。本探讨、归纳了黄州话形容词生动形式的各种格式:AA势儿;AA;ABB(儿)的;AA(子)B;AB-了;ABAB的;A里AB的;AABB(儿)的。同时分析了其格式意义、语法功能,同普通话形容词生动形式的异同,并将这些格式归纳为两大系列六个类,指出各类形式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5.
岳阳方言的形容词重叠形式丰富,构成复杂,颇具方言特点。文章主要探讨岳阳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的构形特征和句法功能,并对该重叠式的基式“AB”和“BA”式形容词进行重点探究。认为“A”和“B”结合时,“AB”和“BA”基式的构型、意义及句法功能都有差异,通过重叠构成的形容词重叠式,其构形及句法功能也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6.
宿州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其中的形容词生动形式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从形容词加特定修饰成分表示法、词语重叠表示法、词语加缀表示法和补语表示法四个方面把宿州方言中的形容词和普通话中形容词形式进行比较分析,能更进一步凸显其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7.
德州(德城区)方言形容词的生动形式丰富多彩,常见的格式有以下几种:一、前加式此类生动形式由形容词前加修饰成分构成,构成的形式大多数还可重叠,再生成一种生动形式。这类形容词的生动形式在表示程度上是递进加强的,又可分为下面三种:  相似文献   

8.
黄州话中也存在以构形重叠等手段构成形容词生动形式的现象。本文探讨、归纳了黄州话形容词生动形式的各种格式:AA势儿;AA;ABB(儿)的;AA(子)B;AB—了;ABAB的;A里AB的;AABB(儿)的。同时分析了其格式意义、语法功能,同普通话形容词生动形式的异同,并将这些格式归纳为两大系列六个类,指出各类形式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9.
荣县方言中的ABB式形容词比普通话丰富,在口语中使用频率高,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其结构类型、转换形式、语义构成和语法特点有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睢宁方言的状态形容词和普通话相比在构词方式和语法功能上都有差异。其中的XA式形容词以及其生动形式XAA式、X+不+A式等都是普通话中所没有的。本文从词法和句法的层面讨论了其构词特点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1.
<正> 安庆地区的贵池县方言中,有一大批具有生动表现形式的形容词语。这些形容词或词组的中心词与普通话基本一致,但前加的修饰成分和后缀的附加成分却显得比普通话丰富。这些附加成分形式多样、形象生动、富有音感、褒贬鲜明,极具表现力。由这些附加成分与中心词构成的 BA(的)式、ABB(的)式和四字语,是贵池方言中常见的。这一部分词语在规范化之后,对丰富民族共同语可能是有意义的。现将这部分形容词语  相似文献   

12.
祁阳方言中"AB"式形容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阳方言中“AB”式状态形容词非常丰富,这类形容词的重叠式也非常多样,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它的重叠形式AABB式。祁阳方言中“AB”式形容词能够大量进行AABB式重叠,普通话中“AB”式形容词是不能这样重叠的。  相似文献   

13.
毕节方言中,重叠词语众多,形式复杂。毕节人说普通话,常常会使用重叠形式的词语,因而容易导致使用方言词语讲普通话的错误。从构成方式入手,以名词、形容词、动词为主要分析对象,比较毕节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中重叠形式的异同,为毕节人讲好普通话服务。  相似文献   

14.
宿松方言有一种由形容词后缀“着”构成的状态形容词“A(B着”,这种状态形容词可以作谓语和状态补语,带结构助词“里”后可作定语。这种状态形容词后缀来源于表实现的动态助词“着”。  相似文献   

15.
闽方言、吴方言、北方方言(指西南方言和西北方言)等几种方言中,都有形容词重叠形式表示程度高的用法,但用字不一样,有“A(AB)显(险)A(AB)”、“A了A”、“A里A”、“A(AB)[te55]A (AB)”、“A(AB)猛A(AB)”、“A(AB)了个A(AB)”等六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高密方言中存在着两种比较有特色的重叠式,其中之一是一种特殊的单音节动词重叠构成的“VV的”句式,意思基本相当于普通话中的“V过的”;同时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其常用形式是形容词重叠后加上“的”字,成为“AA+的”句式。本文试图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维度对由这两种特殊的结构构成的句式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7.
从语言的三个层面来看,江西新余方言中单、双、三音节形容词与对应的普通话形容词相比,带有其自身的特点。部分单音节形容词"A"为新余方言所特有或独有,且在词义和例词使用上与普通话有着一定的区别,入句时"A"则具有两个组合搭配上的特点。双音节形容词中,重叠式AA1与AA2都能与减量程度副词"有咩的"(有点儿)组合,但前者词义常为贬义,且二者句法功能不同;大部分"BA"都能变换成语义程度更高的"B咕BA"式;三音节形容词中,"A打A"有加强语气和提示对比的功能;"NBB"语义色彩鲜明,描述出了性质、状态、动作等的生动传神;"BBA"语义程度比A低,相当于"有点儿A",语用上表示不确定的估计和猜测,类似"好像有点儿A"。  相似文献   

18.
山西闻喜方言的指示代词有很特殊的地方。首先,它与普通话不一样,普通话的指示代词是二分的(近指与远指),闻喜方言的指示代词是三分的。其次,它与许多指示代词三分的方言也不一样,一般三分的指示代词是分为近指、中指和远指,或者是近指、远指和更远指,而闻喜方言的指示代词不是这样三分的。  相似文献   

19.
以《现代汉语八百词》附录“形容词生动形式表”为对象,通过大规模真实文本语料库对汉语中AB式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AABB进行了封闭式统计分析,再根据语感、前人的结论以及问卷调查,考察重叠形式AABB的变调情况,得出了三个主要结论:1)《现代汉语八百词》附录“形容词生动形式表”存在不当之处;2)根据所得到的统计数据,从普通话教学的实际出发,给出了AB式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通用等级表;3)针对AB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为AABB后的复杂变调情况,提出了语言学习(尤其是第二语言学习)的经济性原则,最后经过层层筛选得到40个需要重点学习的AABB变调词例,这将有利于汉语普通话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da”和te”这里指的是古定母字“大”字在闻喜方言中的两个读音。闻喜方言中古浊上、浊去字多读阳平,“大”字也不例外,无论读da还是读te,声调都是阳平,调值为213。“大”字在闻喜方言中什么情况下读da,什么情况下读te,什么情况下既可以读da,又可以读te,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通过对“大”字不同读音适用范围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